“感谢南医大二附院的医护人员通力协作,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治疗,黄先生(化名)即将从南医大二附院出院。事情要回溯到一个月前,当时黄先生在车上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情况危急,朋友急忙将他送到南医大二附院迈皋桥院区急诊大厅寻求救治。
跪在抢救床上心肺复苏
“我的朋友在车上晕过去了,你们能不能帮我把他拖进来?”3月31日下午2点55分,进男子冲进南医大二附院迈皋桥院区急诊大厅,跟里面的护士求救。
该院区急诊科护士徐静立即与两位保安推着抢救床,跟着这名男子紧急奔赴现场。徐静在现场发现患者黄先生瘫在车里,已无意识,无脉搏搏动、面色紫绀,瞳孔散大,初步判断为呼吸心跳骤停。于是,几人立即把他抬到抢救床上。两位保安一前一后,火速将平车推向抢救室,徐静护士全程跪在床上实施心肺复苏。
多学科团队 共同参与抢救
到达抢救室后,急诊科副主任袁同洲带领急诊医护团队已严阵以待。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路、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气管插管、多学科会诊。3点零5分黄先生恢复自主心跳,但也仅维持了1分钟。“准备除颤!”,“充电200焦耳”,“除颤后有波形,还有救!快,继续心肺复苏!”抢救指令铿锵有力,同步予以药物治疗。医务处副主任张博晴带领胸痛中心、主任医师牛常明带领ICU团队联合开展多学科的高级生命支持,每一秒都在与死神竞速。
不稳定的心跳必须借助ECMO体外膜肺氧合来暂时替代心肺功能,为抢救争取更多的时间。3点半麻醉科副主任姚昊带领麻醉科团队到达现场,3点45分ECMO放置成功。看着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所有人都舒了口气。急诊科在黄金救治期的精准处理,为第一战赢得了战略先机。后面的难关还有很多。
找到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
黄先生的血压仍然很低,超声提示心脏搏动微弱,心律失常频发。为了明确他的病因,针对病因解决问题,4点10分医护人员携各类仪器护送患者至介入手术室。心血管中心心内科团队实施了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发现果然是冠状动脉血管堵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对堵塞血管进行了处理,手术后黄先生的血压立即上升,心脏跳动有力多了。
术后黄先生转入ICU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因为是心脏骤停,监护室医护人员对黄先生进行了脑保护,循环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一周后,黄先生撤离ECMO,且有了微弱意识。之后经过精心治疗,黄先生意识逐渐改善,能进行交流,拔除了气管插管,停止了循环呼吸等支持设备,转入M106普通病房。
转危为安即将康复出院
心脏康复团队还对该黄先生开展个体化康复锻炼计划,在精准诊断与有效治疗下,他成功度过了抗凝和条件致病菌感染等难关,康复情况越来越好。在M106病房里,即将康复出院的黄先生已经能下地活动。他说:“我晕倒之后什么都不知道了。几十号医护人员为了抢救我而忙碌,都是我的朋友和家人们后来告诉我的。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我特别照顾,除了治疗之外,还不断鼓励我,给我恢复的信心。她们把我照顾的很好。真心觉得现在的时光都是赚来的。真的非常幸运,感谢南医大二附院的医护人员通力协作,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通讯员:顾颐菲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万惠娟
校对 胡妍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