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儿子误食妈妈耳钉,72小时后自行排出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5-01 09:58:05

扬子晚报网5月1日讯(通讯员 刘威 记者 朱鼎兆)“医生快看看,孩子把耳钉吞下去了!”近日,淮安市民李女士(化姓)抱着两岁儿子冲进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急诊。这个惊心动魄的意外,在医护人员科学处置和家长密切配合下,最终以耳钉自然排出、孩子安然无恙的结局落幕,为所有家长再次敲响儿童安全警钟:守护幼儿安全,既需要未雨绸缪的防护,也离不开科学理性的应对。

据李女士回忆,事发当天她意外发现放在桌面上的一只耳钉不见了,询问孩子儿子明明(化名)得知,耳钉被其误吞。“孩子到院后我们拍片发现耳钉位于中上腹部,但是胃镜探查未见踪迹。”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杜永春说。

医疗团队综合研判:耳钉虽为金属材质但边缘较钝,且孩子生命体征平稳,无腹痛、呕血等症状,符合消化道异物保守治疗指征。“我们采取‘密切观察+促排措施’方案,同时制定了多套应急预案,定时记录孩子体征变化以及排便情况”。经过三天焦灼等待,这个“迷路”的金属耳钉终于在孩子粪便中被找到。这场历时72小时的危机就此解除。

杜永春介绍,消化道异物位居儿童意外伤害前三位,1-3岁幼儿占比超六成。硬币、纽扣电池、磁力珠、首饰配件等是常见“罪魁祸首”。提醒家长注意三大要点:

预防重于泰山:将细小物品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处,避免给幼儿穿戴含小零件的服饰。数据显示,70%的误吞发生在家长转身30秒内。

急救处置原则:若发现误吞,立即禁食禁水,切勿催吐。携带同类物品样本就医,便于医生快速判断异物性质。磁性物品、尖锐物、纽扣电池需紧急处理。

科学认知风险:约80%的消化道异物可自然排出,但需专业评估。家长要记录异物性状、误吞时间,观察是否出现呕血、腹痛、发热等症状。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