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杯盛放理想,劳动定义青春,看这群化工学子在劳动中蜕变成长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5-01 16:33:47

扬子晚报网5月1日讯(通讯员 韦云 记者 陈咏)“用烧杯盛放理想,以劳动定义青春”。4月30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实验室黑板上,“五一”前夕的这行字格外醒目。备战国赛的诸宇琪、王灿、陈禹彤团队,刚刚摘取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进步成长

据介绍,该学院通过“公益服务筑基—专业科普赋能—科创实践拔尖”三级进阶模式,构建起从“怕动手”到“爱钻研”的成长链条,培育出兼具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工匠”。

据了解,学院与4个社区、1家福利机构共建实践基地,将公益服务打造为“劳动教育第一课”。退伍大学生组成的“戎耀启航”志愿服务团队,以“退役不褪色”的工匠精神,成为公益服务的“排头兵”。队长蒋章说,退役不褪色,实验室外的劳动同样需要工匠精神。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完成“从抵触动手到主动服务”的蜕变。

“当小朋友们看见小苏打倒进醋中,使得气球变大时的那种开心大笑,我觉得这种成就感超越任何实验报告。”易思公益团队成员潘慧敏介绍,十年间,团队将化工原理转化为“会跳舞的牛奶”“无字天书”“水中烟花”等536场趣味实验,足迹遍布15省市,在全国建成33所希望实验室,让2.2万名乡村儿童在游戏中触摸科学。

实验室里,汪圣博同学正调试自主研发的除草剂助剂。这个大二男生,已带领团队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赛二等奖,其研发的环保型除草剂助剂正与企业洽谈转化合作。他的成长轨迹,印证着学院“学做-跟做-试做-创做”四阶培养路径成效。通过打破传统教学边界,学院将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大赛等转化为“实战课堂”,师生共创的科研微站,形成“一年级入站、二年级攻关、三年级领衔”的梯度培养模式。

学院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完善进阶式实践育人体系,将实践场域从实验室延伸至产业链,让更多学子在劳动中实现从“工”到“匠”的跨越。


校对  严静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