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梧桐大道、老门东、南艺后街……近来,南京一批网红打卡地纷纷出圈上热搜,据途牛发布的2025五一出游趋势显示,南京位列“五一假期国内长线游热门目的地榜单”第4名,周边“摆摊经济”也借此焕发新活力。新式茶饮、文创小摊、本地小吃等业态聚集,在为城市平添烟火气的同时,也为周边市民带来一些出行尴尬。
外摆真“摆”,成了特色风景
在南京老门东,最靓的风景除了那些有城南特色的街区房子,外摆的市集摊位也成了绝摆(南京话“无与伦比”的意思)的风景。市集由数十辆花车组成,经营户或是非遗传承人,或有拿手绝活。五一假期,记者现场看到,非遗传承人何文乐在1分钟内画下顾客剪影,指画师李利峰用手指在纸上涂抹水墨画。经营户各具特色的作品展陈,给市集带来文艺范儿和书卷气。
店外经营如今成了老门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夜幕降临,人潮如织。老门东主街两侧豆花莊、果燃店、星巴克都在户外搭出外摆摊位,一两把阳伞、几排桌椅,围出一个温馨别致的空间。沉浸式场景还吸引多家汉服经营店落户,穿汉服的女孩边拍照边赞:“外摆真摆!”
相比而言,南艺后街文创市集更加“文艺”:近50个摊位汇聚了非遗传承人、独立艺术家和创意手作人,展示剪纸、木雕、金陵面塑、蓝印花布等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作品。游客可参与手工制作、街头艺术课堂,或观赏默剧表演、时装秀等动态活动。街区还将文创体验延伸至外秦淮河游船,在船上举办读书会、音乐会,打造“流动的艺术盒子”。
如今,摆摊经济也成了南京一道新风景。
辅道摆摊多,开车好比“科目三”
“考驾照科目三要想过关,必须将灯光口诀、直线行驶参照点、车速与刹车控制匹配刻进肌肉记忆;而要想把车子沿着中山门大街辅道开进停车场,每前进一米都必须像科三考试那样精准操作,让动作成为条件反射。”这是一名外地游客车主庞先生的感慨。
来自安徽巢湖的庞先生一家五一假期自驾来南京,慕名前来中山陵梧桐大道打开拍照。庞先生女儿上初中,她看社交媒体上梧桐大道打卡照太美,就想实地来拍。庞先生驾车到此,按照交通指引必须沿着中山门大街辅道把车子停进紫金文化广场停车场,但这段百米辅道,他足足开了10分钟。“两侧都是摆摊卖东西的,加上站在路上等人的行人游客、不让人的电动车,车子寸步难行,景区禁止鸣号,我只有不停打闪灯示意,但貌似不管用。”
夜晚,南京建邺区吾悦广场西门40多家特色小吃摊位的吆喝声四起,老远就能闻到四溢的美食香味:手打柠檬茶、油炸臭豆腐、蜜蜜鲜榨果汁、锅巴肉……
美食摊主张师傅正在吆喝:“炸串串、炒凉皮,尝尝我的厨艺啊!”一对年轻夫妇点了炒河粉、酸豇豆肉丝饭、一瓶啤酒,总共26元。张师傅告诉记者,五一假期差不多每天卖200份炒饭,是平时的一倍。他说,乱停放的电动车堵住了摊位周边通道,没人来疏导,给顾客带来不便,他只能赔笑。记者注意到,5位酒小二送酒小哥在这里接单。送酒的肖师傅说,只因这里电动车多,把路堵住,自己赶着送货还摔了一跤。
据南京市商务部门不完全统计,梧桐大道、老门东、南艺后街等高峰期单日客流量均近10万人次,部分摊主月收入逼近万元。然而,繁荣背后也凸显了一些通行尴尬:如周边辅路因摊贩占道导致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行,停车场入口常年拥堵;周边居民抱怨“步行十分钟的路程开车要半小时”……
精细化治理,让城市烟火更文明
江苏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省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丁宏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现象折射出城市治理的“三重博弈”:一是空间之争:网红景点多为老城区,景区周边道路狭窄,初建规划时未预留商业空间。摊贩为追求客流自然聚集于主干道或停车场入口,挤占公共资源;二是利益冲突:游客追求体验感、摊主需要生存、居民渴望便利、管理部门需保障秩序,多方诉求难以同时满足。三是管理缺位:现行政策对“临时占道经营”的界定模糊。南京虽鼓励“夜间经济”,但网红打卡地的日间摆摊常处于“默许却无规范”的灰色地带。
丁宏认为,破题思路是需要精细化治理与市场化疏导。比如划定“分级管理区”,空间置换流量;对一些核心区进行严控:如南京博物院正门、中山陵主入口等敏感区域,禁止流动摊贩,通过增设固定便民点(如统一餐车)满足需求;对缓冲区适当疏导:如在网红点500米外设置“集中摆摊区”,通过指示牌、优惠券等方式分流客流等。
还可以适当引进利益共享机制,如成立“网红街区摊贩联盟”,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注重清洁和秩序维护;采取商业反哺机制,鼓励周边商场、停车场与摊贩合作,消费满额减免停车费,缓解停车矛盾。
知名互联网专家、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评论员郭涛认为,平衡摆摊经济烟火气与交通畅行,需在包容与秩序间构建精细化治理框架,可从以下维度破题:一方面,科学规划摆摊区域。对网红打卡地周边进行整体规划,依据地形和交通流量,划定固定的摆摊专区,引导摊主集中经营,避免随意占道,从源头上减少对交通的干扰。另一方面,错时摆摊管理。分析不同时段的交通状况,在交通高峰时段,限制部分摊位营业,优先保障道路畅通,在游客量大但交通相对缓和的时段,适当放宽摆摊限制,满足游客需求。同时,加强交通疏导力量。在关键路段安排交警或交通引导员,指挥车辆有序通行,引导摊主和游客规范行为,及时处理交通拥堵状况。此外,利用技术手段,设置电子警示标识和智能监控,实时提醒驾驶者和摊主注意交通规则,对违规行为进行抓拍和处罚,通过技术提升管理效能,确保烟火气与交通畅行得以平衡。
城市的温度在于包容,但秩序是长久繁荣的前提。南京的“摆摊经济”是城市更新中的治理考题。与其“一刀切”禁止,不如通过规则设计让市井烟火与城市文明共融。毕竟,一座城市的魅力,既在于梧桐树下的咖啡香,也在于转角处的畅通无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范晓林 徐兢 薄云峰 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