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朋友知道“电报”为何物否?扬州老报务员深情讲述“嘀嗒”岁月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5-06 13:54:50

“嘀、嘀、嗒、嗒、嘀嗒、嘀嗒……”电报曾是极为重要的通信工具,革命战争岁月,更是发挥过巨大作用,影片《永不消失的电波》影响过几代人。刚刚过去5月1日,杭州全面停止电报业务。此前,江苏电报的枢纽南京电信也于2024年9月按下“关停键”,全省电报业务退出历史舞台。至此,全国仅北京可提供发报服务。消息一出,引起广大网友刷屏。扬州是何时开启电报业务的,又是何时停止的?电报在扬州发挥了怎样的作用?5月6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扬州老报务员徐乐飞,听他讲述那些“嘀嗒”岁月。

徐乐飞发报老照片

电报没了爱岗敬业初心不变,电码和文字早已“刻”在脑子里

5月1日杭州全面停止电报业务后,扬州江都电信局退休员工徐乐飞第一时间联系了他的老同事、老朋友,当年一起奋斗的江都报房三位老班长施志银、李青、张春生,大家的心情有些复杂,他们共同见证了扬州电报业务的高光时刻。眼下,电报业务没有了,老报务员们那种爱岗敬业的初心不变。那么多电码和文字,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脑子里,一辈子难忘。

徐乐飞1980年进入当时的江都邮电局,2022年退休,干电信工作42年,从事电报业务18年。提起报务员和电报业务,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人们都很熟悉。报务员,是那个年月很感自豪的职业。说起家乡电报事业,一辈子热爱学习的徐乐飞娓娓道来:“扬州电报是从清光绪八年,也就是1882年开始的,清政府派电政督办盛宣怀召集商股,扩充电报线路,架设上海到扬州、南通等处电报线。当年5月,镇江分省补用道李培松调来扬州创办官电局,地址在南河下。起初,业务范围只有政务电报和私务电报2种,内部有局务公电1种。”

据介绍,宣统元年,扬州电报的业务范围增加官、商、新闻和寻常4种;至民国25年(1936年),电报种类有官军、私务、公益、特种、局务公电5种。一百多年来,电报业务种类经过多次增减调整,计有防空、天气、特种、水情、军政、公益、新闻、公务、普通、汇款、业务公电11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创新,电报业务已不适应时代变化。2001年,中国电信公众电报取消特急和加急业务,电报业务渐渐淡出历史舞台。

泛黄的电报资料

出生在电报之家,新婚第三天进京看到电报大楼激动落泪

“电报主要是电传、话传、无线收发电报,对来去报进行译电、缮封、投送,国内国际各类电报的格式、传递顺序、时限规定都有严格要求,这一切,要求报务员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徐乐飞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报务员还要能随手翻译《标准电码本》3000多个常用字,电报码有单独的语言文字体系,每个汉字对应4位数编码,编码的读音也自成一套体系。比如1234567890,读幺两叁肆伍六拐八玖洞;如扬州写为2254  1558,读“两两伍肆,幺伍伍八”,“迅速、准确、安全、方便”是邮电八字方针,全程全网、联合作业、昼夜不停、分秒必争是电报服务的宗旨。

“我出生在‘电报之家’,母亲1958年进入邮电学校专门学习发报技术,从事电报业务。可以说,我是听‘电报的故事’长大的,对电报有着特殊的感情。我和电报,有讲不完的故事。”徐乐飞说,1987年,他和妻子新婚第三天就乘宁66次列车来到首都北京,看到新中国标志性建筑全国电报总枢纽“北京电报大楼”时,激动地流下了热泪。随后,自己就在“曾是亚洲最大”的电报营业厅向江都的家里发了一份有“十组电码”的电报,报一路平安。

珍藏的电报纸

一个个“电报故事”恍如昨日,每年除夕夜向千家万户传递“电报祝福”

“1988年的一天上午,我过去的一位老邻居来找我,说他父亲突发疾病去世了,请我帮忙发一份电报给他在上海的姐姐。帮他填完‘父病故全家急回’的电文,按普通类(P)受理后,我破例给他先发,告诉他电报很快就能到上海,他紧紧握住我的手,连声称谢。还有一次,印染助剂厂的销售厂长来报房找我,说几份电报很着急。我二话没说,贴上加急红标签,在厚厚的电报稿纸中第一个发出。”徐乐飞介绍,常见的电报有水情、军政、普通、汇款、公务、业务公电等,等级较高的是每年5月1日到9月30日汛期中的“水情电报”。“水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水文站每天电话一响,抄完报复对后,认真校对完每一组“数字”,不能出错,随到随发。每年大年三十,徐乐飞早早吃好团圆饭后,必去报房值班,在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在春晚上《难忘今宵》唱响时,把最美好的祝福传送到千家万户。

徐乐飞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说,上世纪80年底后期,乡镇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扬州电报业务量大幅增加。扬州市(包含现泰州市的泰州、泰县、泰兴、靖江、兴化)去(发)报量达260多万份,平均每天发报7200至7500份之间,其中江都局、泰兴局每天达到1200份左右。电报都是按字收费的,1983年至1992年普通电报每字收费0.07元,1992年至今每字收费0.14元。

曾记否,当年的“电报窗口”是扬州邮电局所有营业厅中最忙的窗口柜台,人头涌动,市民群众排着长队打电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报业务也到了说告别的时候了。扬州电报,成为几代人的回忆。采访最后,徐乐飞用电报码写下5个字“我爱你扬州”:2053  1947  0132  2254  1558。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