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OTA平台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不出意料地成为近年来同期最火,在传统的出境游、长线游、景区游之外,避开人流的反向游、乡村游、“奔县游”也急剧升温。
据去哪儿平台统计,“反向”“人少”成为“五一”假期搜索量最高的热词。一些并非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县城、乡村借着露营、采摘、徒步等新玩法新体验,让都市人收获了期待已久的真正“躺平”。但如何接住泼天富贵,让“流量”变“留量”,在“奔县游”、乡村游成为文旅市场新宠之时,也为地方政府出了一道考题。
对此,南通如皋钱长蜗牛营地试图给出答案。4月18日刚刚宣布开营,“五一”便有一波接一波的长三角游客纷至沓来。在相当于凡尔赛宫面积的广袤草坪上帐篷露营,还有网红咖啡、手工体验、乐队驻唱等各种活动,不仅吸引了周边居民,也让众多外地客慕名而至。而其最大的卖点,则来自“中国草坪第一村”的底气。百万平方米的无垠草坪上帐篷露营,这种震撼场景不仅将成为今后年轻人来此休闲度假的常态,更为乡村经济转型、农文旅融合提供了示范样本。
如皋如城街道本是花木之乡,其中钱长村30年前便开始种植草坪,从最初的60亩发展到今天的3000亩,过半数村民以此为生,形成了“家家户户不种粮、三千亩地不农忙”的独特景象。更带动周边村镇种植草坪2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草坪第一村”。
随着苗木市场发展的瓶颈,钱长村也面临着转型的问题。做精做优农产品,走品牌化、标准化道路,钱长村的最初探索还是延续一、二产融合的常规思维。尽管也把如皋一些优质的地标产品做出了一定名气,但初级农产品的门槛太低,未能从全国2700多个公共区域品牌中脱颖而出。
钱长的家底无疑就是那3000亩草坪,怎么利用草坪做好转型文章?当地瞄准了乡村文旅的快车道。契合“露营经济”的风口,充分发挥优势,将草坪资源转化为休闲体验场景,钱长提出全新的露营+概念。从种植基地拓展为可观可感可玩可赏,可奔跑撒欢,可篝火夜话,可卧看星空,可静待日出的露营基地。未来还将以帐篷露营为载体,开启春日焕新季、盛夏狂欢季、金秋丰收季等系列活动,打造“露营+亲子”“露营+艺术”“露营+美食”等多重体验,把“一块草坪的无限可能”做到极致。这一转变,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更让“绿色经济”转化为“快乐经济”“活力经济”,实现了从“一产”到“三产”的跨越式发展。
现有的资源,现成的特色,这一跨越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也难怪4月18日“青村如城·活力万帐”如皋市帐篷露营季启动暨钱长蜗牛营地开营仪式后,流量源源不断汇聚。
“现在旅游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乡村旅游如火如荼。怎么抓好旅游呢?就是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抓好人无我有的东西。”就在一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时叮嘱。
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同样突出强调了特色和“因地制宜”。
从百万草坪到露营目的地,钱长充分展示了“人无我有”对于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旅游业创新的重要意义。
当然,更有依托300余亩废弃矿坑资源打造的安吉“深蓝计划”,开创了一天卖出8000多杯咖啡的纪录,至今无可匹敌。
还有以洋家乐著称的民宿圣地浙江莫干山;以“村超”火出圈的贵州榕江;聚焦舌尖经济、主打关中美食的陕西袁家村;以摄影经济带动渔村旅游的福建霞浦……
游客期望“躺平”,地方文旅机构却无法简单“躺赢”。“五一”假期已圆满结束,在接下来的端午、暑期、国庆以及今后的一系列旺季节点,如何有效揽客、留客,文旅市场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让美丽经济惠泽千家万户,拉动乡村振兴,希望更多的县域、乡村,给出各自丰富多彩的答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烨 郭小川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