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民投诉,近来网购的一款钛合金锅没用多久就发生了涂层脱落现象,经多次交涉才得以退换。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调查了解到,近年来,钛合金锅凭借“轻便耐用”“天然抑菌”“航天材料”等宣传标签走俏,价格远超普通不粘锅,引发消费者热议:钛锅是否真如宣传般神奇,其涂层脱落后是否存在健康风险?记者为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电商平台买的不粘锅,不到仨月涂层就脱落
今年2月10日,市民宋先生在微信小店花368元购买了欧洛德厨具的一款钛金岩龙龟锅。“当时我想买的是不粘锅,这口锅说不粘是真不粘,但就是买回来后3个月不到就发现掉涂层。”长年做晚班的宋先生告诉记者,他家平时一周开个两三次火,买来的这口锅平时也没怎么用。发现涂层脱落后,问了卖家究竟是啥涂层,卖家回复“涂层里有钛”。“有多少钛呢?1%还是99%?除了钛其他还有什么物质?”卖家无言以对。
宋先生查阅资料发现,钛是世界上公认的无毒元素,有权威机构指出,钛及其化合物,在生理上对人体几乎都是惰性的,钛金属是唯一对人的植物神经和味觉神经没有作用的金属。钛离子在人体内不随血液和体液转移。
但问题是:“钛金属本身无害,钛涂层是否等同于健康?涂层脱落了,其他成分安全吗?”虽然最终在记者的斡旋下商家同意退货,但引发的问题却没有得到解答。
五星级饭店总厨坚持铁锅炒菜40年
其实宋先生的疑问,也是大多数消费者的疑问。
有着40年厨龄的金陵饭店行政总厨夏万峰对于各种锅具的使用和特点了然于胸。夏万峰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按照金陵饭店对后厨标准化管理的相关规定,厨房里全面禁用钛合金锅、特氟龙锅等各种涂层锅,该店炒菜目前只用铁锅、不锈钢锅。不仅如此,夏总厨在家炒菜也只用铁锅。“国产的铁锅由于受热均匀、耐用和导热快,最适合菜肴爆炒等烹调方式。他用的是口径32厘米的无涂层精铁锅,手端锅柄,颠勺快炒,“用中国铁锅炒中国菜,有浓浓的烟火气,也最有中国味道。”
由于他的身份,夏万峰的亲友也经常向他求教锅具的选购常识。夏总厨说,市面上的钛合金锅五花八门,消费者很难确定究竟用了何种规格的钛合金,钛的含量有多少,钛的表面涂层有脱落,在炒菜时,这些合金在加热过程中会不会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成分,普通消费者难以搞懂。
钛合金锅涂层脱落会危害健康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今天分别探访商场和电商平台炊具的柜台发现,目前市面上的“纯钛锅”主要有单体纯钛锅(钛含量≥99%)钛合金复合锅(钛含量通常不足50%)。促销人员介绍,纯钛锅因导热性差、成本高昂(多为千元以上),多用于专业户外炊具;而家用钛锅多为钛合金或钛金属复合层设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进一步指出,若严格细分看,目前市面上的钛锅主要分为两大类:纯钛锅和镀钛锅。前者锅体由整块钛金属板冲压而成,而后者则是在铝锅或不锈钢锅表面镀上一层钛粉,旨在让日常饮食更加健康,确保与食物接触的部分均为钛金属。然而,镀钛锅由于是后期镀层,长时间使用或干烧、磕碰后,涂层容易脱落,导致铝或不锈钢锅体直接接触食物,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对健康不利。
而纯钛锅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单体纯钛锅,即整个锅体均为钛金属板,但由于钛金属纯度越高越软,且导热性较差,使用体验并不理想,容易出现烧锅、变形等问题。另一种是钛金属复合锅,这种锅在与食物接触的一面采用钛金属板,外层则复合一层铝合金,以改善导热性和使用体验,让整个锅面能够均匀受热。在铝合金外层,再复合一层结构钢,这样既解决了纯钛材料偏软、导热性差的弱点,又充分发挥了三种金属各自的优势,在实用性、健康性和使用体验上都更加友好。
以国钛科技的一款钛锅为例,它不仅解决了生活中的健康问题,还兼具轻便和耐用的特点,使用多年也不成问题。据了解,这款锅采用了蓝面科技的专利技术,通过高温强锻压工艺,激活了钛金属的陶瓷化效果。这样,即使没有涂层,也能达到不粘的效果。
业内人士称,目前市面上的不粘锅大多采用涂层,而这些涂层容易被钢丝球、钢铲或干烧破坏或脱落,对人体有害。相比之下,利用钛金属本身的性能实现不粘效果,既健康又耐用。钢丝球、钢铲都可以放心使用,而且使用寿命也很长。
购买“钛锅”有诀窍,最好留意国标
记者采访注意到,“纯钛锅”一般标价在千元左右或以上。专家指出,作为锅具,其导热性能不及铝或铜,需依赖复合层设计改善加热效率。若商家宣称“纯钛”,却以数百元低价销售,消费者就要“打个问号”了。
专家表示,钛本身化学性质稳定,即使涂层脱落也不会释放有害物质。“问题不在钛,而在涂层工艺。若涂层剥落后继续高温干烧,复合层中的其他金属可能析出。因此,建议选择无涂层钛锅或信誉良好的涂层技术品牌。”
那么,钛含量多少才合理?据介绍,目前炊具行业标准尚未对“钛锅”的钛含量作出强制规定。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标称“钛合金”的产品钛含量仅5%-10%,实际性能与普通不粘锅无异。业内人士称,钛合金锅的钛含量应明确标注,若作为核心卖点,钛层至少需覆盖与食物接触的主要表面。消费者可通过磁铁测试(纯钛无磁性)或检测报告初步判断真伪。
专家提醒,“航天级”“医用钛”等术语多为营销话术,钛锅并不能解决所有烹饪问题,且高价未必对应高性价比。
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已加强对“伪钛锅”的抽查,消费者购买时应认准国家标准(如GB 4806.9-2016食品接触材料标准),记者注意到,该国标中有“接触食品的表面应清洁,镀层不应开裂、剥落,焊接部分应光洁,无气孔、裂缝、毛刺”以及“食品接触面覆有金属镀层或有机涂层的,应标示镀层或涂层材料……金属镀层不止一层时,应按由外层到内层顺序标出各层金属成分,并以斜杠隔开,如“镀铬/铝/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范晓林 薄云峰 陈哲 实习生 黄玮希
校对 王丽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