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南师校友天团 | 南京市中华中学党委书记李兵:从南师求学到教育一线的传承与坚守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5-09 10:44:10

5月8日起,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推出重磅策划《@高考生,你家书记校长喊你上南师》视频及系列独家深度访谈,由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携手南京师范大学知名校友、18位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组成“超强天团”,为考生带来权威报考指南。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南京师范大学1994届校友、南京市中华中学党委书记李兵的南师情缘。

1. 您当初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报考了南师大?

答:报考南师大,其实是一段机缘巧合的经历。我高中就读于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我的老师们十分重视师范教育,鼓励成绩靠前的同学报考南师大,我通过预考获得了南师大的选拔资格。填报志愿时,我第一志愿是生物系,第二志愿是数学系,最终被数学系录取。可以说,正是老师们的引导,为我开启了与南师大的不解之缘。

2. 在南师的求学岁月,给您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答:1990年至1994年,我在南师大随园校区度过了充实而难忘的求学时光。数学系的众多老师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如年级辅导员李声老师、班级辅导员王小虎老师、大四实习辅导员朱作桐老师、高等代数课杨儒清老师、数学分析课赵霖老师、近世代数课李伯蕻老师等等。其中,单墫老师和涂荣豹老师对我的影响尤为深远。涂荣豹老师不仅是数学系的资深教师,更与我有着特殊的缘分——他的父亲涂世泽老师曾在中华中学的前身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任教,后来调至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此外,刘云章老师以及南师附中原党委书记葛军老师等,也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给予了诸多帮助与启发,他们的教诲至今仍铭记于心。

在南师大求学期间,我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学,大家在毕业后于教育界及其他各个行业都有着出色的表现。毕业十周年、二十周年的聚会场景,大家重逢时的喜悦,至今历历在目。除了珍贵的师生情谊和同学情谊,南师大的校园美景同样令人难以忘怀,中央大草坪的开阔、巨大银杏树的壮美,都是我求学生涯中最美好的回忆。

3. 大学期间,有哪些业余爱好影响您至今?

答:大学期间,我担任过班级团支书,积极参与学生工作。那时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我们曾组织同学外出旅游、野炊,大家背着炊具,采购食材,前往紫霞湖游玩。系里还会举办各类社团活动、交谊舞晚会等,让我们的课余生活充满乐趣。

我个人热爱体育运动,1992年南师大九十周年校庆前夕,学校举办全校运动会,我作为数学系游泳队主力,参加了100米自由泳、4x100米接力蛙泳、50米自由泳三个项目,获得两枚金牌、一枚银牌。我还特别喜欢踢足球,是班级足球队的主力成员。毕业后,我坚持踢球长达二十年。在中华中学工作期间,我组织成立了校级教工足球队,如今中华中学教工足球队和学生足球队每年都会在校运会上进行友谊赛,这已成为校运会的传统项目。

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始终将学生的体育运动放在重要位置,大力鼓励体育社团的发展,这与我在南师大求学时的运动经历密不可分。现在,中华中学除了正常的体育课、体育社团课之外,每周三下午,高一高二年级还专门安排两节课用于学生运动。同时,学校组织成立了八个校级俱乐部,当有官方赛事时,便从俱乐部中选拔优秀队员组成校队参赛。去年,中华中学足球队在2024届高三毕业联赛中勇夺全市冠军,并将冠军奖杯献给学校,这份荣耀不仅属于足球队,更是全校的骄傲。

4. 如果给学生们推荐一个报考南师大的理由,您会怎么推荐?

答:南京师范大学在我国师范类教育领域处于顶尖水平,始终稳居第一方阵,近年来更是保持着迅猛的发展态势。教师是天底下最阳光、最崇高的职业之一,而且教育行业属于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对于成绩优异、有志于投身教育事业的学子来说,选择师范类教育作为终身职业极具意义,而南京师范大学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想学府,无论是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学资源,还是浓厚的学术氛围、深厚的文化底蕴,都值得大家将其作为奋斗的目标学校。

5. 宝藏南师,您有什么推荐的“打卡点”?

答: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中央大草坪和银杏树,我特别推荐从宿舍楼到食堂的那条长长的隧道。在我们上学时,它只是连接教学区和生活区、穿越西山的通道。后来我听说学校对其进行了精心开发,增设了许多学习、休闲的活动场所,不知道现在这条隧道又有哪些新的变化,但我想这里一定值得同学们前去打卡体验。

6. 对于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答:首先要做好科学合理的人生规划,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国内的教育环境下,做好人生规划后,还需要分步骤朝着目标稳步前行。第一步,要扎实学好本科专业知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步,在选择研究生方向时要慎重考虑,确保其与人生规划高度契合,因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生的职业走向。

其次,要学会自律。进入大学后,没有了高中老师的严格管束和家长的反复叮嘱,更需要自我约束,合理安排学习与生活时间。

最后,要始终保持勤奋的品质。当下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想要在未来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就绝不能懈怠,不能选择“躺平”。唯有全力以赴、不断拼搏进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少年志编辑 周欣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