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声】“博”出新彩,大有看头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5-09 11:15:21

近日,江苏省文旅厅发布“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相关内容: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的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将于5月13日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启幕。

这场由省文旅厅与扬州市政府联袂打造的文化盛宴,将联动全省362家博物馆推出171个主题展览、409项教育研学活动、107场“六进”活动及79个文创市集,构建起近千场线上线下融合的文化活动矩阵。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到博物馆去”蔚然成风。

博物馆作为文化的“存储卡”和历史的“解码器”,承载着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亿万中华儿女唤醒记忆、拓宽视野、激励奋进的重要载体。江苏的文物藏品“家底”极其丰厚,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等级博物馆98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26家、二级博物馆39家、三级博物馆33家。优质的文博资源,让江苏“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馆藏琳琅的博物馆,是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殿堂,“到博物馆去”蔚然成风,“打卡”博物馆已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江苏颇具特色的博物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假期“顶流”。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江苏各大博物馆再次呈现火爆的状态,“五一”期间,14家博物馆主题夜游项目吸引游客531.7万人次,见证中华文明的磅礴气象。

以文赋能,让厚重的文化“破圈”,考验着“博物馆的力量”。

从单向度的参观,到双向度的参与,再到如今强调智慧化、体验感的沉浸式观展,这些令人欣喜的变化有赖于江苏各地博物馆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在全国率先建设“云上博物”、上线百个精品展览、打造“无边界博物馆”……在科技和个性的加持下,江苏的博物馆变得更“年轻”、更“时尚”。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江苏省362家博物馆以千场活动展现文物之美,游人得以在一典一藏、一言一语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感受中华文化辗转融汇的独特魅力。

从文物到文创,江苏博物馆正以“动”起来的姿态打破时空界限。从国宝文物中汲取灵感,将历史韵味融入生活美学。镇江博物馆“论语玉烛·雅趣系列”以唐代龟负“论语玉烛”酒令器具为原型,推出冰箱贴、书签尺和酒令筹产品;苏州博物馆以馆藏吴王夫差剑为原型设计的毛绒剑成为爆款,这把剑既保留了文物原型的神韵,又通过软萌的设计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如今,越来越多人爱上了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

方寸之间阅览千年。当下,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越来越近,参观博物馆已成为公众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时代的博物馆必将串起时间珍珠、历史脉络,走向更加光彩夺目的美好未来。

指导单位:江苏省委网信办

出品:视评工作室

监制:李军

策划:黄凤 时力强

编辑:李舒曼

美编:李学 王晓诗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