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学期起,南京鼓楼区中小学将开启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5-09 15:57:52

5月8日,南京市鼓楼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召开。今年秋季学期起,鼓楼区中小学将开启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到2026年9月前,将实现全区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全覆盖,2027年健全覆盖全学段(小学、初中、高中)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首善教育,智启未来

11所学校成为鼓楼区首批人工智能赋能基地校

鼓楼区是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江苏省首批智慧教育样板区,近年来依托“鼓楼e学校”构建了智能教育新生态,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收获创新成果。 

在智慧分享环节,鼓楼区三所学校分享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具体实践。银城小学党总支书记张燕介绍,学校通过开发《对话•人工智能》《智能APP的运用》《学科生活+AI》三个课程,借助“小蓝书”协同共育助手、“银未来”智能评价系统、“银小伴”教学应用平台,重塑儿童对话文化,赋能儿童对话教学,升级儿童对话平台。 

旭日景城小学校长谢绍虎介绍,基于力学小学教育集团“儿童研学课堂”学科建模,学校成立“AI智课堂”研究中心,以AI赋能学科教学。其中,“普特融合+”校园成长小站用情绪识别技术助力特殊儿童成长,用AI助力教育公平。学校“AI智阅读”中心还能进行阅读能力测评,推送“一生一书单”,实现个性化学习。 

二十九中初中部党总支书记杜匀介绍,学校积极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学生从兴趣培养到创新孵化,仅去年一年,学校便有200多人次获各类科技竞赛奖。此外,学校还与二十九中高中部联合实施“AI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具有科研潜力的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培养科创能力。 

会议中,南京市科睿小学、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南京市力学小学、南京市银城小学、南京市旭日景城小学、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南京市第十二初级中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初中部、南京市宁海中学共11所学校成为鼓楼区首批人工智能赋能基地校。

2027年实现全学段全覆盖

接下来三年,鼓楼区这样做—— 

近年来,鼓楼区积极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把“数字教育全域赋能行动”作为教育强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成立了区人工智能教育赋能中心,研制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小学生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导意见,旨在打造“一中心两体系”的区域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格局。

鼓楼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金学春介绍,鼓楼区人工智能教育赋能中心聚焦战略规划、资源建设、教师培训、实践创新和评估监测五大职能,构建智能教育生态,推动教学模式革新。通过分层分类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并依托“鼓楼人工智能教育云平台”整合优质资源,实现全域共享。同时,完善组织架构与保障机制,确保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落地,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首善教育强区新标杆。 

鼓楼区教育局局长、区委教育工委书记侯正永对鼓楼未来“人工智能+教育”的行动路径做了发布和解读。2025年秋季学期,全区中小学将开启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2026年9月前实现全区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全覆盖;2026年12月前建成30所人工智能教育赋能基地学校,三年内分批建设50间人工智能教室,每学年研发10个通用教学智能体;2027年,健全覆盖全学段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年底前实现校校有特色课程,生生有智能素养,师生有教学能力的人工智能教育局面。

鼓楼区各学校将按每学期不少于8个课时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可独立设置课程或与其他课程融合开展。课程建设上,系统构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创新课程。基础课程依据国家课程指导意见,不同学段各有侧重;拓展课程,结合鼓楼区特色,开发主题课程,依托“鼓楼e学校”平台,构建场景化学习地图;创新课程,发挥高校资源优势,联合开设选修课程,举办AI创新挑战赛。

根据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培育体系,不同学段各有要求。小学低段,让学生感知人工智能的辅助功能,建立基础技术认知;小学高段,让学生理解人机协作原理,掌握数据预处理与技术应用技能;初中阶段,让学生构建技术能力决策框架,熟练运用机器学习解决实际问题;高中阶段,强化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会上,南京市教育局二级巡视员潘东标、省教育信息化与数据管理中心主任孙其华被聘为鼓楼区人工智能教育赋能中心的特聘顾问。

通讯员 古教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少年志编辑:顾茜敏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