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肚子上的肉多,难减。现在可以不用节食挨饿,躺着被‘按摩’8次就瘦了3公斤,上完厕所连马桶都不再黏腻腻!感觉真的挺好的。”这段时间,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内做中药膏摩的床位几乎全满,市民吴先生在这里体验之后,实实在在减掉的体重让他很满意。
生活中,有很多像吴先生一样腹部肥胖明显的患者,这其实可能和痰湿体质有关。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特色护理门诊戎飞玲副主任护师介绍说,从中医角度看,痰湿体质人群更易出现腹部肥胖,其核心机制涉及脾胃功能失调、痰湿阻滞气机、代谢“垃圾”堆积等诸多因素。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痰湿停滞时最先松弛腹部肌肉层,脂肪更易在此处堆积,形成‘游泳圈’样肥胖。”戎飞玲介绍说,痰湿具有黏滞重浊特性,容易堵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腹部作为多条经脉交汇处,更易因气滞血瘀出现局部脂肪顽固堆积。典型表现有饭后腹胀、四肢沉重、动则气喘等。腹部脂肪堆积会压迫脾胃,进一步抑制其运化功能;同时脂肪细胞分泌炎性因子,加剧全身代谢紊乱,形成“越胖越虚,越虚越胖”的恶性循环。
“一开始中医师会在肚脐眼(神阙穴)闪几次火罐,感觉很有意思,随后会在腹部涂抹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中药膏剂,用专业手法给我按摩,这个过程非常舒服。”吴先生说。
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体育总局等16个部门于2024年6月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专项行动,旨在通过全民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改善超重肥胖问题,降低慢性病风险。专家表示,肥胖防治需打破“单纯减重”误区,转向生活方式与医学干预结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近年来推出减重门诊,将中药膏摩、穴位埋线等中医特色技术与膳食指导、运动处方相结合,取得较好效果,得到越来越多患者认可。
通讯员 杨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