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过生日“剃头”来庆生,苏州曲园60余盆菖蒲焕发新生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5-11 18:57:19

5月11日(农历四月十四),这一天是菖蒲的生日,苏州曲园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剃头”仪式,为菖蒲举行了“生日”礼。记者在苏州曲园内看到,各种别具特色的菖蒲经过精心的修剪,拔节生长,焕发出崭新的姿态。

为菖蒲“剃头”庆生,助其拔节生长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曲园轿厅、乐知堂、春在堂等处,以文房雅器、古籍典籍为衬,虎须、金钱、石菖蒲、黄金姬等60余盆菖蒲或倚石而立,或附木而生,或静置于青瓷白瓷之间,重现“书斋清供”的文人意境。农历四月十四日,刚好是菖蒲生日。菖蒲生日有个传统习俗,要为菖蒲“剃头”庆生,即为其修剪枝叶。菖蒲本为无人问津的小草,中国文人赋予它丰富的生命意义,可以象征遗世独立的君子,可以是志趣相投的知己好友,还可是淡泊名利的标杆。

“剃头庆生”这一习俗流传已久,最早追溯至明代。古时苏州文人每逢农历四月十四,便会自发举办菖蒲庆生雅集。菖蒲四季青翠,飘逸俊秀,简洁雅致,于无为处显丘壑,不经意间露春色,十分契合“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文人秉性气质,是不可多得的案头清供之物。于是,人们由崇拜变为珍爱,不少文人墨客都会蓺养菖蒲在书房,作为雅供之物。

据曲园菖蒲守护人曹拥华介绍,菖蒲的种植方法非常多,如苏州的菖蒲多采用泥植法,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载:“盖菖蒲者木性,见土则粗,见石则细。苏州多植土中,但取其易活耳。”用这种方法种植的菖蒲虽然叶粗,但其易活,因其易活,故可淘汰挑选,获得了“根长二三分,叶长寸许,置之几案,用供清赏者,钱蒲也。”钱蒲就是如今的金钱菖蒲。苏州文人除了每年农历四月十四去轧神仙,还会在书斋中为菖蒲剃头庆生。

菖蒲艺术展免费向公众开放

清代学者俞樾晚年生活于苏州曲园,曾为植养菖蒲专门定制了宜兴的紫砂盆,以便书房清供,盆壁镌有“忍寒苦,安淡泊,伍清泉,侣白石”,以铭其志,直承苏轼之意。菖蒲激励、见证了俞樾笔耕不辍的一生,故后世之人重曲园菖蒲之承传,甚至将分植的菖蒲冠之以曲园名称。

曹拥华作为曲园菖蒲守护人,他一直致力于曲园菖蒲的培育与推广,为曲园菖蒲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曹拥华告诉记者,苏州曲园内生长的菖蒲属于老种菖蒲,具有珍贵的历史纪念价值。于江南文化而言,菖蒲蓬勃的生命力在于贴近生活、扎根生活,苏式生活的娴静雅致亦离不开本土文化的滋养。通过为菖蒲修剪枝叶,意在让优秀传统文脉在园内始终保持拔节生长、生发新枝的姿态。

作为连续六年举办的品牌展览,曲园菖蒲展已成为苏州“一园一品”文化建设的典范。不同于拙政园的山水宏阔、留园的叠石精妙,曲园以“小而精”的菖蒲展,深耕“书斋园林”的独特气质。俞樾当年“栽花种竹,聊以自娱”的治学之地,如今因菖蒲的年年盛放,成为传统文化“拔节生长”的见证。此次菖蒲艺术展将持续至5月17日,免费向公众开放,每周一闭园。展览期间,主办方还推出了团扇菖蒲绘画美育体验活动,每天免费向市民开放20个体验名额。在体验绘画乐趣的同时,让每一位参与者在绿意幽香中,触摸江南文脉的温度,共守“不染尘埃”的初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王丽丽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