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联络点“开”进咖啡馆常州钟楼区创新打造基层治理“民情前哨站”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5-12 16:21:05

午后3点的草堂咖啡,原木长桌上摊开的加装电梯规划图正被一群银发老人围拢细看。常州市钟楼区区人大代表史俊程忙着为他们端茶倒咖啡,耳边传来张大爷欣慰的声音:“现在爬三楼都要歇两回,电梯再不装真要困住我们老两口了,总算看到希望了!”这种带着咖啡香的议事场景,正是永红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点创设的“咖啡议事”新模式。

将人大代表联络点嵌入社区网红咖啡店,利用非正式场合打破沟通壁垒,让民主协商真正“沉”到群众的生活场景中。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民主实践,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提供了可复制的鲜活样本。

在咖啡香中诞生的电梯加装方案,展现了联络点“全链条”治理机制的生命力。针对低层住户的遮光忧虑,史俊程代表牵头组建专项小组,通过3次现场勘察、3轮协商座谈,创新推出“错层入户+费用阶梯分摊+低层补偿”的方案。这种“咖啡桌前议方案—专业团队作支撑—多方会谈定细则”的闭环流程,使30年老楼蜕变为全区加装电梯典型案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联络点已形成10个各类问题解决方案,问题解决率达83%。

改造自社区闲置用房的草堂咖啡,还巧妙融合了三大功能维度。作为民情收集站,咖啡店紫藤花架下的意见簿已记录下居民的137条建议;作为矛盾调解厅,区人大代表、街道政法办主任薛波将20年调解经验融入咖啡协商会,成功化解30年遮光纠纷等“积案”;作为文化共鸣场,复古磁带墙与滨水花园营造的怀旧氛围,让居民在松弛环境中畅所欲言。

同时,人大代表联络点的创新实践也带来了参与方式、议事能级和治理生态的三重转变。

因为紧邻社区居委会,周边居民小区、小型商圈环绕,上班族利用午休参与协商,年轻妈妈带娃提建议都成为可能,人大代表接待居民数量较同期增长70%。通过茶咖议事机制,电梯加装等复杂议题平均解决周期缩短20天。22项建议中15件落地见效,形成“有事找联络点”的新共识。

钟楼区永红街道的创新实践揭示了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径,那就是通过空间场景再造降低参与门槛,借助生活化场景增强协商“黏性”,运用闭环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当人大代表联络点从严肃的办公室走进氤氲着咖啡香的公共空间,不仅实现了民主协商的“去仪式化”,更培育出“人人都是治理主体”的良好社区生态。

通讯员 李玲玲 吴小芬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毕俊星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