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的AI依赖“立规矩”,教育部出手了!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5-14 11:17:08

扬子晚报讯(记者  杨甜子)4月18日,扬子晚报报道了“大学生用AI做作业,教授怒打0分”新闻,引发各界关注。多方呼吁,在全国层面尽快建立统一的人工智能工具使用标准与规范,方便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现如今,这一呼声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推进。

5月12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对中小学的人工智能使用和通识教育做出统一规定。其中要求:小学阶段禁止学生独自使用开放式内容生成功能,教师可在课内适当使用辅助教学;初中阶段可适度探索生成内容的逻辑性分析;高中阶段允许结合技术原理开展探究性学习。

为防范学生因过度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而弱化独立思考能力,《使用指南》从制度规范、教学引导与角色定位等维度建立系统性防范机制。一方面,明确禁止学生直接复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作为作业或考试答案,并限制在创造性任务中滥用人工智能,从源头上杜绝“代劳式”使用行为。另一方面,强化教师的引导职责,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通过组织学生分析人工智能生成文本的逻辑缺陷、价值倾向及文化偏差,培养学生对技术输出内容的质疑精神与甄别能力,切实提升信息处理的自主性。

此外,《使用指南》进一步明确人工智能工具在教育场景中的辅助定位,强调其应用边界,始终坚守师生互动在知识传授、思维培养中的核心地位,确保技术赋能与教育本质有机统一,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的AI使用有了明确的指南,这是一大利好。”作为“大学生用AI做作业,教授怒打0分”的当事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对主管部门有更高的期待:期待教育主管部门为高校的AI使用也制定统一的使用规范,方便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参照执行。眼下毕业季即将来临,AI查重或将成为学生毕业论文提交中的常态。“每一位同学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未来,AI伦理教育或将是高校新课题。”

校对 石伟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