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法官还我清白!”银行职员刘某攥着父亲留下的理财账单,面对兄姐质疑委屈哽咽。刘家五兄妹因12.5万元遗产疑云反目,承办法官经过耐心谈话和仔细调查,将老人理财账户的岁月痕迹娓娓道来,成功让二姐操持后事的疲惫、大哥误解小妹的执念,都在数字的诚实诉说里冰消雪融。
5月15日,镇江中院介绍,最终五双手在调解协议上郑重签字,并给法院送来“正义如光”的锦旗。这面锦旗,既有法律抽丝剥茧的清明,更映着人间烟火里弥足珍贵的家庭温情。
家事关乎民生,如何妥善处理好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纠葛和利益纷争?坚持“法结”和“心结”一起解,让失和家庭向着和睦再出发,是镇江法院探求家事审判最优解的司法密码。
护苗行动 筑牢成长之盾
“经过法官们的教育,我才明白,对女儿来说,我的关爱、呵护和陪伴才是最重要的,今后一定克服困难,多探望、陪伴女儿,加强沟通,让她健康快乐成长。”
日前,句容法院少年庭圆满完成全国首例跨域家庭教育委托指导工作。
原来,盱眙法院在审理王女士与杨先生变更抚养权案时,向二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当法官次年回访发现,小女孩因父亲常年漂泊在外缺失了父爱的温度,当即启动了一场特殊的“护苗行动”,承办法官辗转联系句容法院,将这份沉甸甸的父爱指南跨越200公里传递。
句容法院调解室里,少年庭法官吴红云将法律条文化作春风细雨:“婚姻的船可以掉头,但父爱的帆永远要为孩子升起。”这个常年奔波在异乡的父亲,终于懂得真正的父爱不是银行卡余额,而是放学路上牵着的那双小手。
“我们要把案件判公,把案件判暖,用我们的情怀守护好青少年的精神家园。”自2013年少年审判庭成立至今,句容法院青少年维权工作得到了团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被评为2023—2024年度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单位。
为持续推进“法至士成”少年审判品牌建设,镇江中院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加强法治教育深度融合,联合教育部门打造《立德》《修身》《家和》等特色法治精品课程,结合《论语》等国学经典阐释行为规范,相关课程通过线上直播、云课堂等形式持续、广泛推广,促进家庭教育《三字经》短视频被央视频、人民法院报视频号转发。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2024年以来,全市法院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10份,人身安全保护令18份,开展心理健康辅导22次。
巾帼维权 织密权益之网
家庭本应是温暖的港湾,但是家庭暴力的出现,如同注入血脉的腐蚀剂,当暴力代替沟通,恐惧侵蚀亲情,原本的避风港容易异化为窒息的牢笼。
丹阳法院针对一起家庭暴力事件,及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以法之名,向家庭暴力说“不”。
马某与周某是夫妻,因感情不和,周某向法院起诉离婚。在离婚诉讼过程中,周某称:马某经常对她和孩子实施家庭暴力,大冬天让孩子马小某脱光衣服躺在地板上,还用烟头烫孩子。
家事法官调查发现,马某不仅直接对母子两人实施殴打、烟头烫等肉体折磨,还进行言语恐吓和精神控制,年幼的儿子已患上焦虑性恐惧症,家暴后果非常严重。
丹阳法院经审查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民事裁定,裁定发出后,马某承认自己的过错,同意与周某离婚,马小某随周某共同生活,并对周某在财产上作出补偿。
“镇江法院为维护妇女权益、实现案结事了做了大量工作,细致巧妙化解家事纠纷,传递了司法温度。”镇江市人大代表吴燕平对镇江法院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予以肯定。
在“国际反家庭暴力日”到来之际,镇江中院联合市妇联、市公安局共同举办“汇爱益她守护万家”镇江市反家暴联防联动深度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并就联络沟通、联合普法、联办培训、联动处置、联动督查等方面达成共识。以联动化合作织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防护网。
2024年,全市法院共审理涉妇女权益一审民事案件2800余件。全市法院所审理的涉妇女权益民事案件中,一审超半数以调解方式结案,二审调解率也超过20%。
银龄保障 托起晚晴之安
现场
当98岁老人颤巍巍的手抚上孙子脸庞时,法庭内响起低泣声,王七(化名)跪在奶奶膝前连磕三个响头。
这是发生在润州法院金山湖法庭中的温情一幕,这场因房产分割撕裂的亲情,在承办法官织就的温情网中终得弥合。
原来,定居徐州的长孙认定异地亲属“抢遗产”,甚至报警称奶奶“失踪”。法官却窥见坚冰下的思念,她安排祖孙单独会面,让二十年未见的血脉在法庭相拥。最终,那套引发争端的房屋,在亲情暖流里化作连结四代人的纽带。
家事案件的成功调解,关系到每个家庭成员的切身利益与家庭的和睦。人民法庭不仅是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更是乡土温情的守护者。
金山湖法庭作为家事特色法庭,持续打造“家和”品牌,并开设“和润家风馆”,借助声、光、电等多种形式,围绕国风之本、德厚治国、佳话传说、镇江家风、和润至善等五大主题,精心打造实境现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事案件当事人了解、弘扬和践行优秀家风。
九旬宗老夫妇颤抖着递来一封手写感谢信,信纸角落还画着一朵稚拙的小红花。
多年前,大女儿因家庭积怨离家不归,连父亲住院都未露面。老人心寒起诉,却遭女儿哭诉“凭什么要我养”。承办法官在激烈争吵中抽丝剥茧,发现老人所求不过是一声问候,他们甚至将诉讼标的降为象征性的每月7元,只因“孝字七笔”。
经二十余日温情疏导,女儿含泪递上之前判决的赡养费17000元,老人却当场退回大半:“我们退休金够用,只要你们常回家探望。”当女儿哽咽着答应每月探望,十年心墙轰然倒塌。这场7元赡养费的调解,终让缺席的团圆饭重新飘香。
镇江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鲁宽表示:“下一步,镇江法院将以更强担当、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依法保护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群体合法权益,守“小家”和谐,护“大家”安定,为构建日有小暖,岁有小安,椿萱并茂,棠棣同馨的和谐家庭关系,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作出新的贡献!”
通讯员 夏蕾 孙彩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