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记|“宋朝御厨托梦汤”在宋朝真的做的出来吗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5-16 11:17:28

“家人们,我昨天晚上做梦,梦见一个宋朝的御厨要把他失传的菜谱传给我。”最近,小红书上一个被叫做“宋朝御厨托梦汤”的神奇菜谱火了,这个菜谱源于一名网友做的梦,有网友跟着菜谱在家做了,也有不少人很好奇,在宋朝真的可能存在这样的菜谱吗?

“宋朝御厨托梦汤”吸引吃货注意

网友食评:味道还蛮鲜

这位小红书网友分享了自己做梦梦见的宋朝御厨托梦菜谱:先加葱、姜、蒜、花椒炖一锅排骨汤,再重新开一锅清水,同样使用葱、姜、蒜、花椒炖一锅鸡汤,接着把两锅汤里的配料全部捞出不用,把汤混合在一起。再煎一条鲫鱼,鱼煎至金黄时把混合好的汤加进去,鱼肉炖到软烂就可以吃了,这位网友最后提问:“请问历史上有这道菜吗?莫名有点想尝试一下。”

瞧着步骤也不咋复杂,是家庭小灶就能复刻的菜谱,做法蛮新奇的,这条帖子很快就引起了吃货们的注意,多位家庭美食家在小红书分享自己制作“宋朝御厨托梦汤”的过程和结果,大到讨论应该用猪排骨还是羊排骨,大蒜炖汤到底能不能行,排骨和鸡到底要不要焯水腌制,小到花椒放多少,盐什么时候放,汤炖多久为佳,小红书美食家们还整起了控制变量法,对这一食谱进行了反复的尝试和调整。

网友“西几头”制作了两次这款汤,总结下来就是这个汤的味道很鲜甜,花椒和蒜炖汤里没有奇怪的味道,鱼肉软烂入味很好吃,猪排骨替换成羊排骨后味道更为清爽,“这个汤很好喝,但对钱包不太友好。”

穿越回宋朝真的可以做出这道菜吗?

“这道菜还真有可能是宋代的菜。”一名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写道,网友这句话不是凭空乱讲的,这道菜还真的完全有可能出现在宋朝。在饮食历史文化上颇有研究的南京大学考古系张良仁教授告诉记者,这些食材在宋朝都有了,而且在宋人的日常饮食中,也会使用这些香辛料。在食材上,猪肉、羊肉、鱼肉、鸡肉等都是中国传统肉类食材,根据张良仁新作《吃的中国史》中介绍,自新石器时代到西汉时期,我们先民一直都有养猪,两汉之际猪肉食用比例不断上升,魏晋时期受到南下的游牧民族影响吃羊肉的风气开始席卷,特别是在北方、西北地区,《洛阳伽蓝》中曾写:“羊乃陆产之最,鱼乃水族之长”,宋代宫廷更有重羊贱猪的情况,北宋哲宗年间“御厨止用羊肉”,将之视作“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猪肉不入皇亲贵族的眼,在民间也是羊肉高于猪肉,不过好吃猪肉的人也不少,宋代文人苏轼、陆游都有诗作文章写吃猪肉的,比如陆游《蔬食戏书》中写的:“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宋 赵佶 《文会图》局部

再来看烹饪方法,“炖汤和油煎在宋朝都是常见的烹饪手法,宋朝以前植物油就已常见于烹饪中了。”众所周知,宋朝饮食业很火爆,这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宋文化兴趣的提升,还出现了不少爆款宋朝美食同款,宋朝饮食业的发达不仅得益于农业与商业的发达,还与冶铁技术的长足进步有关。在宋朝前已有铸铁造铁锅的技术,但是技术不成熟,规模比较小,到北宋,采矿与冶金业发达,人们开始用煤炼铁,冶铁技术的进步使得铁的产量和质量快速提升,在烹饪领域,铁锅出现在了街头巷尾的餐馆里,相较于传统的陶制厨具,铁锅的受热更快更均匀,一口大铁锅带来了全新的烹饪技术——“炒”,需要放更多油的油炸和油煎也渐渐成为非常普遍的烹饪技法,也因此在这个“宋朝御厨托梦汤”里,用油煎鱼在宋朝也是完全可能出现在厨房的。

最后看一看用到的几个主要香辛料葱、姜、蒜和花椒,这些食材都是中国本土原生的香辛料,在先秦时期小葱就已在中国人的食谱中了,《尔雅·释器》里有“青谓之葱”的记载,到了汉代还传入了大葱,《管子》中记载“桓公五年,北伐山戎,出冬葱与戎叔,布之天下”。生姜也是咱们的餐桌上的老朋友了,《论语·乡党》中孔子有“不撤姜食,不多食”的记载,说明在春秋时期生姜已是餐桌常客,在湖北江陵县战国墓葬中还出土了姜块,广西贵港市罗泊湾墓葬(西汉初期)也有出土的姜块,足见生姜在人们生活中重要地位。大蒜则是“张骞优选”,西汉时期由张骞从西域带回,成为了中国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花椒出现在中国人餐桌上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三国,三国时陆玑的《毛诗草木疏》记载:“今成皋诸山间有椒谓之竹叶椒,其状亦如蜀椒,少毒热,不中合药也,可著饮食中,又用蒸鸡、豚,最佳香。”可见在当时烹饪鸡肉、猪肉用花椒调味已是很普遍的做法了。

至于网友们热议的“菜谱里的排骨应该是羊排骨不是猪排骨”,张良仁认为这个看法是有道理的,“宋人吃羊多于吃猪,这是中国人在南北朝时期形成的饮食习惯,一直延续到了元代。”以宋神宗时期的御厨记档为例,御厨房一年支出有“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常支羊羔儿一十九口,猪肉四千一百三十一斤。”猪肉虽不受待见,但没有完全从御厨消失,只是占比非常微小,与羊肉的比例达到了悬殊的1:105。到了南宋,失去淮北领土偏居南方的宋人还在惦记吃羊肉,他们培育了湖羊品种满足口腹之欲,民间有诗曰:“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只把鱼暇充两膳,肚皮今作小池塘。”羊肉太贵买不起,只能买个鱼肉充充饥。宋人羊肉吃得多,羊肉也卖得更贵,猪肉价格是便宜但是正如苏轼所言:“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这么看来,“宋朝御厨托梦汤”里的排骨选择羊排骨的确是更符合宋人的口味。

这个汤老百姓可能真吃不起

又是买鸡又是买排骨,还要整条鱼,如今要制作“宋朝御厨托梦汤”食材成本也真不算低,也难怪网友“西几头”会说“对钱包不太友好”,时间推回到宋朝,当时的普通老百姓做上这么一锅汤的可能性高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宋代,肉还是贵族吃得多,老百姓吃素菜比较多。”这款汤集三个大肉食材,在宋代普通人家要这么豪奢一把可能性的确不太高,那么宋代的老百姓都吃点啥?《吃的中国史》中对宋人的日常饮食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以发达的农业生产和商业经济为基础,宋代的市井饮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程度,宋人非常喜欢吃面食,吃得是花样百出,各种饼、包子、面都很受欢迎,汴京城中卖各种面食的店也是“卷”得很,如今在江南地区依旧流行的鳝丝面、笋肉面、鸡丝面在宋代就已经是热门美食了,米饭米粥也是市井饮食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七宝素粥、五味肉粥、八宝粥等等。两宋时期蔬菜种植业极为发达,还出现了《菌谱》《笋谱》这种专门讲某类蔬菜的菜谱,《淳熙三山志》中记载的临安府的蔬菜就有生菜、菠菜、黄瓜、冬瓜、山药、萝卜、芋头、芹菜……宋人还发展出多种蔬菜腌制方法,比如辣子姜、辣萝卜、咸菜、梅子姜等等,都是在汴京夜市上常见的食物。王公贵族们除了享受肉的丰腴之美,当然也喜欢吃蔬菜,为了满足士大夫佛院禅寺中还出现了仿荤的素菜,比如用核桃、松子、芝麻做馅料制作的形状类似肺的菜“玉灌肺”,素菜仿的假河豚则进入了皇家御膳房成为皇亲国戚餐桌的美食。

“宋朝御厨托梦汤”在宋朝是不是真的存在过不好说,但这个菜谱理论上宋人的确可以做出来,如果真的好奇这得是啥味,自己一做便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