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创新实践成果集结亮相!2025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在宁启动
来源:紫牛新闻
2025-05-16 22:36:51

灵巧肌电假肢手、康复手套、微针机器人、微小型仿生机器鱼……5月16日,记者在南京举办的2025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启动大会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交流会现场看到,一批由中国研究生们参与完成的创新实践成果惊艳亮相。现场600余位高校师生、企业代表和地方政府负责人共同见证了一场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化学反应”。

在创新实践成果展区,一款由东南大学团队研发的“柔性康复手套”吸引众人驻足。这个曾在2023年“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斩获一等奖的项目,如今已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开展临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该康复手套能够实现屈曲和伸展的双向运动,并具有主被动及镜像等多种训练模式,未来也将结合脑机接口技术开发新的手部康复机器人产品”。团队负责人、东南大学博士生厉叶边演示边介绍。

同样亮相的,还有东南大学宋爱国团队研发的灵巧肌电假肢手,东大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胡旭晖说,“这款产品面向助残康复重大需求,突破了假肢手机构设计、肌电信号解码、假肢感知反馈三大关键技术。”灵巧肌电假肢手曾在 2024年全球辅助技术奥运会上,一次性完成提重物、精细抓取、盲盒操作等10项高难度任务,最终以 90 分的成绩荣获大赛“上肢义肢”组冠军。

记者了解到,现场还有142项来自全国高校的一等奖获奖作品集结亮相,120项优秀作品进行现场展示,展示项目均为与江苏省主导产业相关、有意在南京孵化并具备孵化潜力展示前沿创新成果,涵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多所高校。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说,“成果展现了研究生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产业升级中的积极作为,也生动诠释新时代研究生群体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担当。”

16日下午,在“面向未来产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题研讨会上,一场关于人才培养的思维碰撞悄然展开。研究生司领导、发改委推荐专家、卓越工程师联合体代表、企业代表以及高校代表围绕主题深入探讨。在教育、科技、人才 “三位一体” 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与会者聚焦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和《学位法》实施,就如何精准对接未来产业需求,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关键问题各抒己见。

由东南大学发起的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已成为系列大赛中参赛人数最多、参赛地区最广、涉及学科门类最全的研究生创新实践主题赛事,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竞赛育人的“数模范式”。“学校将继续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前沿,倡议发起研究生智能建造创新大赛,将系列大赛作为研究生服务强国建设的练兵场,以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助力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说。

“要努力把大赛产生的丰富创新成果转化好、运用好,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个研究生教育支撑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区域发展的示范样板。”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栾宗涛说。

通讯员 孙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摄影 刘莉

校对 石伟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