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人间2》携三道江苏美食甜蜜来袭,扬州大厨说两道点心就拍了四天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4-27 00:09:05

由陈晓卿导演等原班人马拍摄的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2》26日晚揭开面纱,令网友感叹,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首集“甜蜜缥缈录”亮相,介绍不同文明的不同美味,也带来三道甜蜜的江苏美食。扬州美食翡翠烧麦、千层油糕,还有来自苏州的鸡头米,甜味带来的幸福感蔓延。参加拍摄的扬州面点大厨王猛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两道面点拍了四天,千层油糕竹笼里掏个窟窿慢慢拍,坐等美食绽放。


不是选高难度,而重在美味体验

《风味人间2》通过“甜蜜缥缈录”、“螃蟹横行记”、“酱料四海谈”、“杂碎逆袭史”、“颗粒苍穹传”、“鸡肉风情说”、“根茎春秋志”、“香肠万象集”这八大主题,经由食材这一窗口,全景式呈现人与食物、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带观众理解不同文明饮食文化的差异。

“风味”第1季就首创,将食物在微观世界变化的过程呈现给观众,而这一季的规格比第1季更做了提升。“我们采用的是全4K加50P拍摄,第一季是25P的格式,改成50P之后素材量翻倍。50P会更加流畅,细节更细腻。虽然到屏幕上观众可能感受不到这些微弱差别,但我们还是愿意进行这样的尝试。”

首集中,甜味的食物给大家带来不同地区,糖所演化的形态和对食物的点化,各有千秋。这是令减肥人士“深恶痛绝”的一期。半夜开席,更是令人抱住腰腹肚腩的节奏。昨晚微信中,总导演陈晓卿也对记者感叹,因为疫情,美食来迟。

首集选取的三道江苏美食,并不是什么高难度的菜,却讲究十足。比如介绍鸡头米的部分,就让网友感叹,拍得十分清丽脱俗。镜头下的鸡头米,质地娇柔,吹弹可破,朴实无华的烹饪,最能衬托它的轻灵,桂花糖水鸡头米、鸡头米糖粥,还有冰镇番茄鸡头米,竟有点馋了:弹韧的口感,软糯的溏心,加上粉嫩的清甜。也开始理解,一年不过一个多月,而且费时耗力,为何引得苏州人乐此不彼。所以,汪曾祺说,鸡头米老了,夏天就过去了。

总导演李勇表示,这一季选取的食物主题,首先看它是不是普遍,是不是全世界的人都会食用;其次会看它是不是重要,从历史上看,或者从区域广泛性上看,它是不是在影响着我们,比如第一集中的主题“甜蜜”,“这是人类最初的美味体验,而且糖在人类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长一个时期内一直作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制片人张平坦言,想了解一个地区,先从了解他们的饮食开始,“食物背后能看到不同地域人们生存方式差异,这是我们制作美食纪录片的目的。”

最考验基本功,两道点心拍了四天

淮扬名菜曾登上《舌尖上的中国》,此次扬州面点又登上《风味人间》。随着扬州当选“世界美食之都”,不少美食节目都将目光瞄准扬州美食。《风味人间2》就选中扬州早茶中的两道面点,也是扬州人享受慢生活,吃早茶的必选项。

会吃的扬州吃货懂得,去趣园品尝王猛师傅的绝活。节目组去年8月前往扬州,经美食家推荐,制片人陈晓卿选中扬城一味的面点师傅王猛来做片中两道面点。其实一开始,契合甜蜜的主题,王猛还做了枣泥拉糕,如意凉卷,一共四道面点,节目组看完短视频最终选中翡翠烧麦和千层油糕这对“淮扬双绝”CP。

“翡翠烧麦”看来就挺美,菊花形状的烧麦皮包入青菜馅,蒸熟之后脆嫩的绿色在薄如纸的面皮包裹下若隐如现,好像翡翠白玉。吃起来甜润清香,好似揉进满园春色。朱自清曾作文赞美:“滋润利落,决不腻齿腻舌,不但味道鲜美,颜色也靓丽悦目。”千层油糕呈菱形块状、芙蓉色、半透明、糕体有64层,每一层用糖油隔离,薄如窗纸,看上去清雅别致,吃起来绵软香甜。

王猛说,自己一开始做面点,以为不用接触油烟,但后来发现想错了,做面点其实挺全面。比如翡翠烧麦要做馅料,从做馅料开始,这就是热菜的部分了。他告诉记者,“原先翡翠烧麦是甜的,后来根据大家的口味调整,才变成了甜咸味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两道点心,都是非常考验基本功的,光翡翠烧麦,有的人就要花一年才能学到位。烧麦皮擀到位,才能薄到包住馅料透出绿色,但又不会破。”

你可能想象不到,两道点心制作拍摄了四天,每天要拍十几个小时。前期导演组对制作过程已经掌握了,哪些动作是重点,通过视频已经了然于胸,但为何还要花这么多时间呢?王猛说,等待邂逅美食,花了很多时间。“比如拍千层油糕,从面醒发到可以蒸,这个过程需要捕捉;看面团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也需要在竹笼子中间挖个洞,把镜头伸进去等待,一层层起来。”王猛说,摄制组很认真,也很懂美食,从美食的角度,从食客的角度去展示食材。

传承中坚守味道,也给年轻人点时间

对于从业近30年的王猛来说,要在守住美味和创新之间求得平衡。“我们也会按照季节的变化,尝试新的馅料,比如翡翠烧麦也会在野菜上桌的季节,用野菜来做,按照南京人的喜好,我们也用过芦蒿。”王猛说,现在年轻人喜欢尝试各种新的口味,一些网红店常受到追捧,我们也热衷于打造网红食品,这个网红就是把一种美食做到极致。比如五丁包子,就是让90%的食客都能认可。“有历史文化传承,也有创新,但不能把传统味道改得不像样子。”

王猛说,现在自己的团队里有20多人,学面点的女孩占到80%,男孩很少。面点师傅很辛苦,每天五点半到要单位上班,有些师傅晚上要跟朋友喝酒聚会,早上就可能起不来。一直干到下午一点半,还要再准备晚餐,做到晚上八点半,算下来一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这次抗疫期间,从给社区志愿者做饭,到后来店里开始做外卖,大家一天都没休息过。原先店里没人来吃饭了,现在恢复了正常生活,周末又开始排长龙。热爱美食的人们,又回来了。

但这样的生活安排,对许多年轻人都是考验。1978年出生的王猛调侃,面点师没啥特别的,都说面点长得精致,但自己长得属于“五大三粗”。“有人吃不了苦,有人学了点皮毛就满足,但我觉得年轻人沉下心来需要一个过程,这是正常的,谁不是从年轻过来的。传承味道,给他们一点时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MM三人行

万物皆可云,何况吃!

这个春天,没有什么比吃更能慰藉我们的胃与心灵了。很多人在疫情期间被动进阶成了美食达人,更多人在对火锅奶茶的望眼欲穿中终于等来了春暖花开。

陈晓卿的美食节目一向是“减肥禁片”,不过又能在线上看到那么多好吃的真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尤其是这一季开篇的“甜”,我们在小说、综艺、偶像剧中辛辛苦苦找糖吃说明“甜”是刚需,那来吧,就让我在真正的云美食中甜个够吧!我们都知道陈晓卿能把食物拍得活色生香,又不仅仅停留在“吃”,除了色香味,我们更想看到食物背后那一个个生动的烟火人间故事,及引起人类味觉通感的美食文化。隔着屏幕看美食总能把人看饿,不过这个疫情期间我们已经习惯了云看一切,万物皆可云,何况吃呢!说真的,这个五一,给我一部陈晓卿,我能把假期安排得甜甜的! 张艳

我这不争气的口水啊

《风味人间2》必然下饭,而“下饭”这两个字,眼下真是太刺激神经了,且不说疫情期间不太能外出大快朵颐,就是已经到来的夏季也让人不敢敞开怀大吃啊。有网友说,疫情宅家期间,都不敢在夜里复习美食类综艺节目,就怕口水和眼泪一起流,现在期待已久的《风味人间2》跨越高山、河流和海洋,穿过昼夜、四季和三餐,又来了,而且还是晚上9点多上线,简直是考验大家有没有定力不点外卖!所以,是减肥还是失眠呢?我这不争气的口水啊……

当然了,看美食节目也相当于一次“云旅游”,暂时不太能出去玩的人们,《风味人间2》应该也有“云旅游”的疗效。资料显示,该节目遍寻25个国家和地区,拍摄超300种美食,通过八个严整有序的分主题来探索美食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远方的人、美食和风景,节目里应该都能领略得到。孔小平


跟随治愈系美食重归慢生活

“即将入夜的时候搭上一辆慢悠悠的绿皮车,迷迷糊糊地睡上一觉,晨光熹微,醒来就到了水软风柔、散漫温暖的扬州。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下了车就直奔茶社‘吃早茶’。”大厨王猛告诉扬子晚报记者,扬州早茶有自己的礼仪规程,所谓“饮茶如筵”,一餐早茶就是一桌完整的筵席,丰富精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从茶水到点心;从凉菜到炒菜;从调味小碟到主食……餐桌上慢慢垒起“小山”。吃完早茶当早午饭,在瘦西湖走走喝喝茶,不知不觉就是惬意的一天。

苏州人呢,跟着节目苏州农夫的脚步,已经开始向往夏天了。立秋过后,苏州人将迎来“四大名补”,鸡头米、莲子、花生、栗子,其中,鸡头米有“水中人参”之美誉。鸡头米是一种水生植物,也是苏州特产“水八仙”之一。清朝的沈朝初,在《忆江南·姑苏四时食品词》里这样描述: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凝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美食节目仿佛带大家回归慢生活,在疫情过后,平复焦虑,投入新生活也是相当治愈系的。张楠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