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风味人间》穿越到会吃的宋朝,也要疯狂“发糖”……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4-28 11:23:02

中国饮食文化历经千百年的融合演变,宋代是至关重要的时期。一个现代人要是穿越到唐代以前,大概率会吃不习惯,不仅很多如今大家挚爱的美食还没有出现,实际上连我们坐着吃饭的椅子都很少见,杯盘碗筷也不齐全,一顿饭会吃到你怀疑人生。

宋代的饮食文化则有划时代的发展,中国菜最经典的烹饪手法在这个时期定型,影响后代的各大菜系在这个时期真正形成,白菜西瓜之类的名词在这个时候才出现,甜食在这个时期得到普及,我们最爱的火锅也在这个时期被发明,就连素食也被翻出各种花样,我们今天常见的仿形仿荤的素菜,在宋代开始普遍流行。假如《风味人间》摄制组穿越到宋朝,第一集,咱们也从甜食说起……

第一集:发糖了,宋人对甜点是真爱

最近热播的讲述宋仁宗时期故事的电视剧《清平乐》中就可谓甜食当道。皇帝来到马兴街果子店,店家婆婆边准备边说:“蜜饯李子雪花糕先好了;糖渍梅子馅儿的千层酥得多等些时候,那个费工夫,早些时候店铺客人多,定会点那道点心,我们一早就会准备起来。”

还有,剧中徽柔公主给她的四名小侍女分别取名嘉庆子、香橼子、笑靥儿、韵果儿。这名字就取自四种蜜饯果子。嘉庆子是李子果脯做成的蜜饯,香橼子是佛手做的蜜饯,那么笑靥儿与韵果儿又是什么呢?《东京梦华录》载:“以油面糖蜜造为笑靥儿,谓之果食花样”,笑靥儿是一种糖果;《武林旧事》载:“及作糖霜韵果,糖蜜巧粽”,韵果儿也是一种糖果。

青年文化学者侯印国告诉记者,宋代饮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糖史无前例的广泛应用。在宋代之前,因为没有掌握制作糖的先进工艺,在中国的糖是非常奢侈的东西,普通人生活中极少见到,就是王公贵族,一年也尝不到几次纯正的甜味。唐代的时候,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古印度的制蔗糖技术传入中国,糖变得容易了些,但这个容易也是相对的,因为甘蔗只存在南方,在当时也不多见,蔗糖也就很难普及。终于,在宋代的时候,甘蔗的种植大大普及,制糖技术也远远比前代进步。当时,人们发明了冰糖的制作技术,外国进贡来白砂糖,糖终于走下奢侈品的神坛,开始成为市井中常见的商品。糖的普及,带来了饮食的重大变革,甜口的美食开始广泛出现,各种蜜饯甜点成为人们的新宠。

甜点在当时风靡全国,下到庶民上到帝王,大都是甜点的粉丝。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有瑜石车子卖糖糜乳糕浇,亦俱曾经宣唤,皆效京师叫声”。这是说北宋时一种叫糖糜乳糕浇的甜点,在南宋时候继续延续早前的叫卖声,被皇宫派人采购。当时的甜味美食种类极多,《东京梦华录》沙糖冰雪冷圆子、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听名字就是夏季冰爽甜品,还有类似冰淇淋的冰酪,大诗人杨万里写诗称赞:“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现在读起来,那种美好似乎就在口边。而北宋的甜点则有酥蜜食、枣䭅、磴砂团子、香糖果子、蜜煎雕花等各种花样。各种蜜饯也很火爆,有专门卖蜜饯的著名商家,比如在大相国寺摆摊的王道人蜜饯摊,也有到处贩卖的流动摊点。

侯印国表示,甜点对宋代人生活的影响很深刻,当时新婚夫妇结婚后的第三天,女家会给男家送来彩缎和油蜜蒸饼,这种饼叫“蜜和油蒸饼”,象征新婚夫妻亲密和美,蒸蒸日上。

第二集:宋人专业吃蟹:洗手蟹、螃蟹酿橙……

《风味人间2》第二集说的是螃蟹,还没播出……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宋人吃蟹,那就是专业。最代表专业性的,则是当时出现的两本螃蟹专著,北宋傅肱的《蟹谱》和南宋高似孙的《蟹略》。傅肱是北宋浙江绍兴人,《蟹谱》共两卷,上卷记录螃蟹的各种典故四十二条,下篇则记载自己所见所闻的和螃蟹相关的趣事二十四条,书写的非常“雅驯有趣”。高似孙是浙江宁波人,《蟹略》有四卷,卷一有螃蟹传记、螃蟹起源和螃蟹的考察,卷二对各地和各时节的螃蟹做了详细品鉴,卷三特别介绍了螃蟹相关的美食,卷四则介绍螃蟹相关的文艺作品、诗词歌赋。

《蟹略》中记载的当时常见的“蟹馔”,就有十三种:洗手蟹、酒蟹、蟹蝑、盐蟹、蟹馇、蟹羹、糟蟹、糖蟹、蟹斎、蟹黄、蟹饆饠、蟹包、蟹饭。在《东京梦华录》中,还提到煠蟹、烁蟹等做法。

其中,最经典的当属洗手蟹,宋代很多文献中都有记载。所谓洗手蟹,就是活蟹剖析后加调料,我们洗个手的功夫,立即可食。祝穆《事文类聚·介虫·蟹》:“北人以蟹生析之,调以盐梅芼橙椒,盥手毕即可食,目为洗手蟹。

宋代另一种经典美食叫“螃蟹酿橙”。南宋《梦粱录》卷十六记载:“取黄熟带顶大橙子,截顶去瓤,留少许汁液,将蟹肉、蟹黄、蟹油酿入橙盅,装入小甑,以酒、水、醋蒸熟,用盐拌而食之。”就是把大橙子切去顶,挖掉果肉,只保留一点汁液,再把蟹肉、蟹黄、蟹油放进去,最后再用酒、水、醋调和成的水来蒸熟,出锅撒点盐就可以吃了。刘克庄有诗云“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我估计说的就是这“蟹酿橙”。

来报菜名——夜市美食、酒店美食、宫廷美食……

宋代食物品种之多,令人震惊。电视剧里展示了不少,相国寺集市上老崔炕的羊肉酥饼,让曹皇后在大婚之夜客串了一回“吃播”。晏殊和欧阳修办完公念叨着去趟清风楼,吃羊羔酒、炙獐子、脆筋巴子、签盘兔。晏殊和皇帝踏雪寻梅,让厨房新雪煮茶,烤一炉梅花馅酥饼。这只是宋代美食的冰山一角,侯印国表示,不妨以《东京梦华录》为例,整理北宋时首都开封的美食,给大家报个菜名——

夜市美食:宋代以前中国是没有夜市的,更谈不上夜市美食。宋代以后,中国人的夜生活才真正丰富起来。在北宋夜市,四季都有的美食有水饭、爊肉、干脯;貛儿野狐肉、脯鸡;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杂碎,曹家从食(各色品种的蒸作糕点),旋煎羊白肠、鲊脯、㸇冻鱼头、姜豉、抹脏、红丝、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夏天时令冷饮美食有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沙糖冰雪冷圆子、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药木瓜、鸡头穰、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广芥瓜儿、咸菜、杏片、梅子姜、莴苣笋、芥辣瓜儿、细料馉饳儿、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越梅、紫苏膏、金丝党梅、香橙元。冬天时令美食有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煎夹子、猪脏之类。

上面这些,仅是北宋开封州桥这一个夜市的美食清单,其他夜市还有更多特色“深夜食堂”的美食。

酒店美食:当时的知名酒店极多,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从白天到黑夜,京城里的这些酒店、瓦子,日夜笙歌,从无休歇。名气比较大的酒店,比如汴城东面宋门外的仁和店、姜店,城西的宜城楼附近的药张四店、班楼,金梁桥下的刘楼、曹门蛮王家、乳酪张家,汴城北的八仙楼,戴楼门附近的张八家园宅正店,郑门附近的河王家、李七家正店,景灵宫东墙那儿的长庆楼等等,所有这些店铺都是通宵达旦,灯红酒绿。他们准备的各色精美珍巧的下酒菜,不仅普通民众满意,还能接待宫里的贵人们前来饮食。

当时饭店里常见的菜品,有百味羹、头羹、新法鹌子羹、三脆羹、二色腰子、虾蕈、鸡蕈、浑炮等羹,旋索粉玉棋子(一种面食)、群仙羹、假河鲀(仿河鲀的素食)、白渫虀、货鳜鱼、假元鱼、决明兜子(类似烧麦)、决明汤虀、肉醩托胎衬肠、沙鱼两熟、紫苏鱼、假蛤蜊、白肉夹面子(类似肉夹馍)、茸割肉、胡饼、汤骨头、乳炊羊、肫羊、闹厅羊、角炙腰子、鹅鸭排蒸、荔枝腰子、还元腰子、烧臆子、入炉细项、莲花鸭签、酒炙肚胘、虚汁垂丝羊头、入炉羊、羊头签、鹅鸭签、鸡签、盘兔、炒兔、葱泼兔、假野狐、金丝肚羹、石肚羹、假炙獐、煎鹌子、生炒肺、炒蛤蜊、炒蟹、渫蟹、洗手蟹之类。

这些美食“逐时旋行索唤,不许一味有阙,或别呼索变造下酒,亦即时供应。”就是说,不管客人什么时候点菜,店家都能保证及时供应,绝不会出现菜单上有但是酒店后厨没法供应的尴尬情况。有时候客人会临时提出修改菜单上菜肴的做法,后厨也都会马上一一照办。

饭店里还有人兜售各种果干蜜饯,常见的有旋炒银杏、栗子、河北鹅梨、梨条、梨干、梨肉、胶枣、枣圈、梨圈、桃圈、核桃肉、牙枣、海红、嘉庆李子、林檎旋、乌李、李子旋、樱桃煎、西京雪梨、尖梨、甘棠梨、凤栖梨、镇府浊梨、河阴石榴、河阳查子、查条、沙苑榅桲、回马葡萄、西川乳糖、狮子糖、霜蜂儿、橄榄、温柑、绵枨金橘、龙眼、荔枝、召白藕、甘蔗、漉梨、林檎干、枝头干、芭蕉干、人面子、巴览子、榛子、榧子、虾具之类,还有各种样式的蜜煎香药、果子罐子、党梅、柿膏儿、香药、小元儿、小腊茶、鹏沙元之类。

宫廷美食:宋代的宫廷美食并不比民间奢华,宋徽宗有次过生日,普天同庆,宴客的菜品如下:每人面前都有一个小看盘,摆着环饼、油饼、枣塔等食物,只有辽人面前的看盘是猪羊鸡鹅兔连骨熟肉。菜分为好几轮,跟着举杯饮酒的进度来上。其中第一轮是肉、咸豉、爆肉、双下驼峰角子(就是现在的饺子),第二轮是炙子骨头、索粉和白肉胡饼,第三轮是假鼋鱼、蜜浮酥捺花等,第四轮是有排炊羊、胡饼、炙金肠等,第五轮是有假沙鱼、独下馒头、肚羹等,最后一轮则是水饭、簇饤下饭。

以上这些还是只是《东京梦华录》里记载当时首都的一部分美食,这本书里记载的美食远远不止于此,而到南宋时期的临安,美食品种更多。

那些至今犹存的名菜:东坡肉、宋嫂鱼羹

有很多食物是从宋代开始出现并影响至今的,比如白菜,唐以前的白菜既不叫白菜这个名字,品种也和今天不一样,唐代末年才培育出了今天的品种,并在宋代进入千家万户,萝卜西瓜等也是如此。我们今天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也是宋代以后才有的景象。除了这些食材,宋代还有不少有故事的名菜。

先说大家耳熟能详的东坡肉,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这里有很多猪肉,价格低廉,“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于是一代吃货苏东坡,发明了“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的烹饪方式,还特别写了一首诗记录了他制作猪肉的经验,称赞自己做的猪肉“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就是流传后世的东坡肉。

再来说说杭州名菜宋嫂鱼羹。侯印国说,这实际上是一道起源于北方而又南北交融的名菜,它最早源于北宋首都开封,又随着靖康之变,辗转来到了南宋首都杭州。袁褧《枫窗小牍》记录南宋杭州的食店多是南迁的汴京人所开,也提到宋嫂鱼羹的“宋五嫂”和他家有密切的渊源,提到许多有名的店铺和代表菜品,可惜在漫长的时光中消失了不少,只有宋嫂鱼羹的名号流传至今。

涮火锅也开始于宋代。虽然今天说起火锅,很多人愿意将其起源追溯的青铜器时代的铜鼎,要说真和今天火锅有点像的,是南宋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一书中提到的一种“拨霞供”。林洪大雪天去武夷山拜访一位止止师,有一个兔子,但没有厨师料理,止止师就告诉他,把兔子肉切成薄片,稍微腌制一下,桌上放一个风炉,再准备半锅汤(当时的汤就是白开水),等汤一开,每个人分一双筷子,自己夹着兔肉在汤里摇摆,直到肉熟了,捞出来沾点调料汁吃。这其实就是涮肉,和今天的东来顺涮羊肉也没有什么区别。当时这样吃的还不止一家,过了五六年,林洪后来去京城(杭州)朋友杨泳斋家吃饭,又看到了这种吃法,激动不已,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纪念,并且特别强调,猪肉、羊肉都可以这样涮了吃。

在民间传说中,大众美食油条也起源于宋代,南宋初年,秦桧迫害岳飞,民间通过炸制一种类似油条的面制食品(油炸桧)来表达愤怒。但实际上油条的历史会更加悠久,起源肯定早于宋代的。

不仅会吃,宋代吃饭还有“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最近这些年的热词,事实上,在宋代,共享经济已经非常发达。在当时,红白喜事都有专业机构代办,各种设备不需要自己准备。要是有人家遇到丧事出殡,全程上上下下的各项准备,都可以交给出售丧葬用物的凶肆操办,准备出殡需要的方相、车舆及装饰用的结络、彩帛,每样物品都有固定的价格,不需要客户劳心劳力。要是你平时出门办事,又嫌路途太远,走起来太累,那也不用担心,附近的街坊集市中都有租借鞍马的地方,租一次马,一般也不超过一百文钱。要是有人家房屋年久失修,需要整修房屋或者修补墙壁;再或者到了先祖生辰忌日,需要请僧尼道士祈福,都可以一早来到桥市和附近的街巷口。在这里,不管是被称为“杂货工匠”的木匠人和竹匠人,还是随时可以做各种杂活的零工,乃至于和尚道士,都三五成群,环立集聚,等候雇用,堪称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饮食方面,百姓们遇到红白喜事要办筵会,所需的各种桌椅陈设、厨具杯盘、酒担和各种零碎用品,都可以找“茶酒司”代为操办。至于筵会上的各种吃食和下酒菜肴,完全可以由“厨司”来安排。至于如何往宾客家送请柬、安排宾客座次、招呼宾客吃饭、劝客人吃好喝好乃至唱曲说书来劝酒等等事宜,都有专门的“白席人”来操办。这所有负责代办宴席的服务人员,统称为“四司人”,他们来自专门帮人操办宴席的机构四司六局。要是你希望在有名的园林、馆舍、亭台、寺庙等地游览并在其中宴客,“四司人”随时待命,都可以帮你马上办到。“四司人”内部有自己的行规,不同的团队有自己的地段,在各自的地段上努力做好服务,价格方面则有统一的定价,不会私下乱收费。他们很讲规矩,哪怕一次筵会有百十来桌,他们也一定会把现场安排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只要把筵会托付给他们,主人便可以尽管放心,只需做好一件事就行,那就是付钱。

外卖也起源于宋代,在《清明上河图》中,有个在大街上送菜的小伙子,就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一个外卖员,当然他也可能是一个叫卖人。外卖和挨家挨户的叫卖不同,是酒店饭店做好饮食,再派人送到用户家中。宋代不少饭店器皿非常奢华,两套器皿的价格,就将近一百两银子,但只要你是熟客,就可以把昂贵的器具外带回家,他们第二天才会派人来取。宋代最厉害的点外卖人是皇帝,他们有时候会点市井美食回宫。《武林旧事》记载,淳熙五年(1178年)二月初一,宋孝宗到德寿宫去看望太上皇赵构,还特地派内侍到市场上店里“宣索”外卖旧京人的饮食,包括李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臧三猪胰胡饼、戈家甜食之类从开封迁移到杭州的北方风味饭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