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姓名:陈波
出生年:1993年
任职公司名称:中国人寿南京市分公司
职位:区域总监
爱好:看书,健身
获得荣誉: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导师功勋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四星级导师
中国人寿南京市分公司领军人物
1993年出生的陈波,是个不一样的90后。大学毕业的他就做足“功课”,于2014年年底加入中国人寿创业逐梦。5年时间,陈波一手打造的DT(梦之队)已经达到1100人,平均年龄24岁,团队下辖25个部门长。而他也实现梦想,成长为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最年轻的区域总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丁小叶
“年轻就要拼一把”
宅、佛系、特立独行、个性张扬……这些90后的标签,在陈波身上,完全找不到。他的微信签名是“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在他看来,唯有奋斗,才能实现梦想。
陈波的家境并不优越。他出生于安徽合肥庐江的一个小乡村,因为是家里的“独苗”,从小被父母和三个姐姐呵护长大,调皮捣蛋,在村里“名气”很大。
一件偶然的事改变了陈波。高考前一个月,母亲喊他拿个东西,他当时没有理会。母亲只好自己去拿,却一脚踏空,从平台上摔下来,脚粉碎性骨折。这件事,让陈波愧疚万分,刻骨铭心。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主心骨,却还是这般任性、不懂事。幡然悔悟后,他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只为能考上大学,为父母争光,将来能出人头地,改善家里的物质条件。凭借着最后一个月的“百米冲刺”,他考上了武汉的一所本科院校,同时让他明白“只有奋斗,才能改变命运。”
大学第一年,18岁的陈波就对四年大学生活进行了规划,“不花家里一分钱”是他努力的方向,也是前进的动力。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抓住一切机会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创业项目,一年就挣了20多万,不仅没有花家里的钱,还给父母寄钱。
“目标越明确,离成功越近”
“目标”是陈波最喜欢提到的词。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团队管理者,陈波有着很明确的目标意识,对人生、职业乃至团队有着明确的规划,“目标意识强的人,成功的概率更大。”
2014年6月,大学毕业后,南下广州的陈波放弃能预见未来的工作,来到南京,加入央企中国人寿,成为了当时团队里最年轻的保险人。他认为保险公司就是他实现梦想的地方,暗下决心要大干一番。他保持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以上、每天十几个会议的高强度工作状态。保险行业的知识更迭较快,还需要广泛的知识面,他每天必须抽出时间来读书,上下班路上、拜访客户的路上不是在听书,就是在准备客户材料。高度的自律和“拼”劲,为他闯出广阔天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陈波对自己的第一单还记忆犹新。投保人是南京林业大学的一位教授,第一次就遇到这种高端客户,陈波非常紧张。但是这位教授认可陈波身上有种年轻人少有的干劲和闯劲,见面当天就签单了。陈波仍然记得自己当时递交保单时手都在抖。这份保单极大地鼓舞着陈波。
“一开始,目标是希望自己能成功;现在我想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在这个行业实现梦想。”仅用五年,他的团队人数达1100人,平均年龄24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压力意识,并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始终保持着高运转工作状态。
“平台的选择需要智慧”
时至今日,陈波认为,他的成功离不开中国人寿的平台。央企的品牌、资源和培训体系形成了有效支撑,让他的才能在这个平台得以施展,“对国寿我心存感恩,没有国寿,就没有今天的我,我永远不会离开国寿”。这句话绝不仅是一句口号誓言,陈波用实在的行动和成绩来回馈国寿。
在职场,陈波被大家美称为“没问题先生”,因为对领导安排的事情和下达的指标,他总是用“没问题”来回答。有人觉得他“盲目自信”,他总是一笑而过,在他看来,无需多言,实实在在的业绩是最好的证明。今年一季度,陈波的梦之队就完成了去年整年的目标,完成2020年指标的一半。他有信心翻倍完成2020年全年指标,“这种自信源于我对团队的信心和国寿大平台的信心。”
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学生就业,陈波想邀请更多的大学生加入他的团队。大学生有颜值、有学历、有目标规划、有学习力,很快就能成长为专业型人才,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陈波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在未来两三年内,实现团队人数破万,保持团队良好的“质态”。他说:“好的平台和团队能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实现自我价值,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就是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