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4月29日讯(记者 刘浏)一次“错”加微信遇到清纯女孩,发现对方“身世可怜”“际遇悲惨”,不想却是诈骗团伙的陷阱。日前,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利用微信设局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一审宣判,被告人钟某某、向某某等13名诈骗团伙成员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至一年二个月不等刑罚,均并处罚金。
挖人参的姑娘遭遇“变故” 他打了钱就被拉黑
2019年6月,江苏无锡的岳先生在网上遇到一名叫小叶的吉林女孩,因弄错号码加了其微信,后岳先生在朋友圈看到小叶的照片是一个清纯漂亮的女孩,就与其攀谈了起来,每日在微信上嘘寒问暖。聊天中,小叶表示由于遭遇职场潜规则辞职回了老家,和长白山的舅舅一起挖人参。同时,由于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生病,家中债务累累,被债主逼债,现在还缺18000元,希望岳先生能够借钱救急。随后,岳先生毫不犹豫转账。三周后,小叶又以母亲生病为由,向岳先生借款3万元。不曾想,转账之后,岳先生微信就被拉黑,察觉可能被骗,岳先生遂向公安机关报案。
无独有偶。浙江的沈先生在微信上认识了吉林女孩小高也是因为潜规则辞职回老家,跟着舅舅挖人参,因借钱还不上还被村霸逼婚。小高为还债在药店售卖人参,但因缺口太大希望沈先生能帮一把。由于怜悯小高身世可怜,沈先生直接转账5000元。后小高先后以“母亲生病住院”“自己付房租买衣服买包”“帮助和暗恋的男同学划清界限”等理由向其索要钱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沈先生向小高转账11.6万余元。
设局伪装“卖参小妹”
接到岳先生的报案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确定相关作案人员。2019年8月14日,在广东省广州市、河源市分别抓获犯罪嫌疑人钟某某、李某某、向某某等人。公安机关查明,2018年,杨某达、杨某欢(均另案处理)设立广州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整合、编制“话术”,招聘员工冒充女性实施交友诈骗活动。团伙实行公司化运营,由公司向员工提供手机和微信号,对员工进行培训,传达发展客户统一话术,后业务组长、业务员假冒女性身份通过微信添加男性被害人为好友,骗取被害人信任,在双方感情加深后向被害人提出“村霸逼婚”“退还彩礼”“家人生病”“卖人参”“买机票”等困难事由,要求被害人微信转账、发红包,骗取财物。2019年3月至8月间,通过上述手段诈骗钱款共计587000余元。
95后为主,诈骗按业绩拿提成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该团伙大部分是 “95后”青年男性成员,甚至不乏“00后”未成年人。业务员没有底薪,按诈骗业绩拿20%—30%的提成。为了增加可信度,少数女性成员还要负责与一众被害人打电话、语音聊天,并从中收取1%—2%的好处费。诈骗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被害人的同情心理或是想要与虚构的女性身份确立恋爱关系的心理,与被害人暧昧,索要礼物红包;二是打造“卖参小妹”人设,以1000元—3000元不等的价格向被害人“销售人参”。实际上,所谓的人参均为劣等品质,成本仅为几十元钱。
“从生活琐事到失恋等心情分享,最后过渡到希望你帮忙买人参。本以为爱情来了,结果满满都是套路。与‘卖茶女’‘卖酒女’诈骗类似,‘人参女’也是一种新型网络交友类诈骗案件。” 承办本案的无锡市新吴区检察院温瑶检察官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