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一本永远写不完的书 人文社推出“母亲节书单”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5-09 18:13:56

母亲节到来之际,人文社推出“母亲节推荐书单”,这些书,有的是以母亲为主题的,也有可以推荐给母亲阅读或送给母亲的,希望读者们在书中找到同样的悸动,读懂母亲的爱意;对母亲多一份理解,多点时间陪伴她!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张洁著

世界上最疼你的人是谁?

当一个人在五十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要比在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苦多了。张洁把自己和母亲的最后的回忆写成了此书。这是对母亲去世的最沉重的悼念;这是对母爱凄婉、深长的颂歌;十几万字、七十几幅图片,详尽记录了母亲生命中最后的八十多个日夜;很少有这样刻骨铭心的长篇自述;它讲述的是生命、爱和灵魂的故事。所有的磕碰、琐碎、缠绵,一夜之间都不复存在,只有这些椎心泣血的文字,诉说着永远的母女之情。书中的照片,和文字一起讲述着母亲的故事、母女的故事,以及母亲、女儿、外孙女的故事。

《天香》

王安忆著

《天香》是以江南“顾绣”的源流为线索虚构演绎,人物故事也多有原型。作品逻辑清晰,主题深涵、微言大义。作者充分运用小说技巧,抟炼素材、融会贯通,使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天衣无缝、鬼斧神工。《天香》不仅是王安忆创作的新高度,也是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新高度。

《无字》

张洁 著

《无字》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坎坷人生遭际,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对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描写了一个说不尽的时代。《无字》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息壤》

盛可以 著

《息壤》是盛可以另一部探讨中国女性问题的长篇小说。这一次,盛可以敏感地从生育角度切入女性身体自主的抗争历程,并继续深入关照了女性自我意识的渐次觉醒。小说铺写了三代女性的家庭和婚姻生活,有全身心奉献给家庭的,也有拼尽全力要逃离的,有坚持不要生育的,也有费尽心思想要再生育的…在她们看待生育问题的纷纭想法中,子宫这一*初生命的繁衍地,却在几十年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其复杂和深微的功能,所谓男女情感,婚姻维护,家庭地位,乃至于社会角色的确认,都明暗深浅地与这一片原始的息壤相关切。《息壤》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女性生育状况的调查书,也是一部中国女性意识觉醒的见证报告。一切是从子宫的给予开始,一切也必将从子宫的归属结束。

《离别时刻》

[美]朱迪·皮考特 著;李丹莉 译

“妈妈离开我一定另有隐情。哪怕穷尽一生,我也要证明这一点。”

新英格兰大象收容站的一位员工被大象踩踏致死,另有一位动物学家自此失踪。这究竟是事故,还是谋杀?

珍娜今年十四岁,她相信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到妈妈。

十年前,珍娜和爸爸妈妈、七头大象生活在一起,直到一个悲剧事件让妈妈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年来,她一直在研读妈妈艾丽斯的研究日志。艾丽斯是一位动物学家,她的日志大多只是围绕着她所热爱的大象,但珍娜还是指望能从中获得线索,指出方向。

过于迫切的心情使珍娜找来了两个不怎么靠谱的伙伴:塞拉妮蒂曾经是个擅长寻人的著名灵媒,但一次现场直播中的占卜失败使媒体认定她是个骗子,如今只要十美元就能请她占卜一次,她甚至在怀疑自己是否还具有这种天赋;私家侦探弗吉尔曾是个警探,并参与过十年前事故的调查,但他现在整日与廉价威士忌做伴,连清醒的时候都很少。

他们试图找出在艾丽斯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在真相被揭开的那一刻,每个人的人生都再也回不到从前…

《童年的许诺》

[法]罗曼·加里 著 倪维中 译

“我用手臂拥着她的双肩,再也听不见那些笑声,看不见那些嘲弄的眼神了。我这时唯一想到的是:我要去迎接艰巨的战斗,去为她履行我儿时许下的诺言,那就是跟我学步时代就知道的强大而残酷的敌人进行争夺世界主权的战斗,赢得胜利后光荣地返回故乡,使母亲获得应有的评价,使她做出的牺牲得到应有的报偿。”

《童年的许诺》是一部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作品,回忆了与母亲共同生活的往事,刻画了一位勇敢而冒失、活泼而轻率、深情而严格的母亲生动的形象,字里行间浸沉着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拳拳的眷恋。小说在法国发行百万册,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并改编为电影剧本,搬上银幕,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为作者带来了国际声誉。

《母亲叙事》

谢新源 著

本书部分内容也曾在《阳光裹着记忆》一书中有所提及。作者以坠子艺术家“母亲”赵翠婷的命运故事为线索,以“家史”“国史”为背景勾勒出的一部坠子书的文化史。作者擅长记忆散文创作,能将生命中出现的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以行云流水的笔法纯情、真挚的描写出来。

《我辈中人:写给中年人的情书》

张曼娟 著

所谓我辈中人的路程,乃是成为“大人”,成为“照顾者”,成为“自己”的一段过程,它意味着自我觉醒与精进。中年,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压力山大”的年纪,但是,曼娟却告诉我们,“中年无关年纪,而是心态。”迈入“中年”,意味着我们能够惝然面对曾经的爱与伤痛,在每一段挫折来临之前,都能蓄满能量,不至于轰然坍塌,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我辈中人,觉有情,明德义,才是一段有情有义的人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