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报出版社近日推出《几回清梦到花前:红楼女子的草木情缘》,这是继畅销系列“书中书名物图谱”《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花开未觉岁月深:二十四候七十二节气花信风》之后的最新一本。以植物为序,围绕人与花命运相照的主题,紧贴原文,通过43种植物,生动再现43段红楼女子的悲欢人生。
本书探讨了《红楼梦》中四十三位女性的花草映射和八种可窥见精雅生活的代表植物。随书配有五十余幅日本江户时代著名本草学家岩崎常正的《本草图谱》手绘原稿及九十四帧清光绪年间求不负斋《增评全图足本金玉缘》绣像。这部作品将古典文学与植物学完美融合,角度独特,为诸多“红迷”提供了《红楼梦》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以植物为序,重现《红楼梦》中人物的精彩情节
一直以来,以花木喻人,甚至将某种植物奉为神明似乎是个历久不衰的传统:陶潜以菊为知己,林逋以梅为妻,由此而发的吟咏之作皆为后世传诵;更有屈原因咏兰为兰花神,欧阳修因记牡丹为牡丹花神,周敦颐因作《爱莲说》为莲花神。为植物集谱者也非罕见,如蔡襄集《荔枝谱》,韩彦直著《橘录》。而像本书这样,就某一著作中诸多人物和其相应的植物汇集成谱的就不多见了。本书作者围绕人与花命运相照的主题,紧贴原文,为43位红楼梦中人寻找专属于她们的植物。
在为这43位红楼梦中人挑选植物时,作者除了参照《红楼梦》中花人之喻文字最丰富的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为众位钗裙定下花名外,如宝钗对应牡丹、黛玉对应芙蓉,同时还参考书中其他的一些关于人与花的比喻文字,来为群芳定位植物。
如贾元春对应榴花,是根据十二钗判词中“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来定位。将尤氏定位为葫芦,则是根据书中王熙凤对她的一句贬损“锯了嘴子的葫芦”,而尤氏顺从老实,不善言辞的性格恰与葫芦的植物特性完美契合。
此外,书中并不局限于明艳的春花。除了《红楼梦》中的年轻女性人物,作者还专门为贾母、王夫人等中老年女性角色寻找专属于她们的植物代表,讲述着花儿凋零后的另一种别样美好。
古典文学与植物学的完美融合
在人物配图上,本书从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红楼梦》“三家评本”《增评全图足本金玉缘》中,精选与书中提及人物有关的94幅绣像图。《增评全图足本金玉缘》于清光绪戊申( 1908)年间九月由求不负斋印行。这些绣像图绘制精美,别具特色,紧扣故事情节,寥寥数笔,书中人物形神毕肖,跃然纸上。同时引用《红楼梦》原文注解,图文对照,帮助读者更深入领会红楼梦中人与其专属植物之间灵魂共响。书中所选的植物图片,是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所藏江户时代著名本草学家岩崎常正手绘《本草图谱》中,精选了50余幅花草图片。他前后历时二十余年,到山野考察采集,得到草本种子,盆栽园培植物2000余种,从发芽长叶到开花结果,根据实物把每种植物的形状临摹下来,积成若干卷,最终于日本文政二十一年(1839年),他生命的最后三年,完成了这一日本首部全面描绘药用植物的图卷《本草图谱》。岩崎常正描绘的植物图谱,具有类似摄影的精细效果,不仅具有植物学价值,更具艺术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与《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及《花开未觉岁月深: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花信风》为系列图书,继续“美”的理念。在装帧设计方面,依然是采用了创意十足的“书中书”形式,裸脊锁线装订,三面朱红色刷边。
正如作者所说,整部《红楼梦》就是一首《葬花吟》,它所悲咏的,不仅仅是大观园里女孩子们“一朝春尽红颜老”,亦是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将“一朝漂泊难寻觅”。此次将人与花相互结合、用古书演绎是一条无人走过的路。希望《红楼梦》里花花草草的人物故事,不仅是为了窥探大观园的群芳世界,亦是写红尘中你我的书香浮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