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捧读的书是500年后的版本?影视剧里一本“穿越”之书,开启南图宋版书宝藏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5-16 21:02:54

热播剧《清平乐》中,宋仁宗读的一部书被南图专家挑刺:对照馆藏这个版本“穿越”了!挑刺让“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宋版书步入公众视野。而时常“隐身”的美术团队则表示,“这是我们学习的机会,观众的审美体验助推行业的发展。”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剧中宋版书遭挑刺“穿越”,

美术团队:抛砖引玉

“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剧中宋仁宗灯下研读的一本书,虽然只有短短几秒,却被专业读者发现有“问题”。宋仁宗在读的其实是《尚书》中《皋陶谟》一篇。据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徐昕介绍,呈现在电视剧画面里的《尚书》是明嘉靖李元阳刻本。南图就藏有这本明嘉靖李元阳刻本的《尚书》原本,翻开这套线装古书,可以看到行款版式和剧中皇帝手中的一模一样。对比可发现,《清平乐》里宋仁宗正在读的那部分内容是明代嘉靖李元阳刻本《十三经注疏》中《尚书注疏》卷四里的第二十四叶(古籍专有名词)。

这意味着电视剧中的道具用错年代了吗?徐昕表示,这个明代版本其实算起来应该是仁宗500年以后的,换句话说等于是“穿越”了。其实,本应该出现在宋仁宗手中的宋版《尚书》,南图也馆藏了它的影印本,可见行款、版式、字体都不相同。但确实,剧方道具组真想找一本宋代刻本的《尚书》来作为原始底版影印,难度还真不小。

《清平乐》美术指导王竞则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当时在查不到原始宋本的情况下,用了明朝刻本。之所以一定要用这部书,就在于它和情节有直接相关。在《皋陶谟》中,记录了舜帝君臣之间谋议国事,其中思想对宋仁宗为人、治国都产生很大影响。“我们更希望能抛砖引玉,其实美术的工作时常会被观众所忽视,欢迎大家来挑bug,此次引发专家关注,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馆藏60多种宋版书,

南图还有北宋“新华字典”

文化学者侯印国告诉记者,宋版书全球大概有几千种,但大部分都是南宋刻本,北宋刻本除了佛经,留存至今的,不过二十种,它们大部分流落到海外,大陆只有两三部。一部是北京国家图书馆藏的北宋刻本《范文正公文集》,是仁宗时期重臣范仲淹的文集,其刊刻年代在宋仁宗之后。

另一部北宋刻本是收藏在南京图书馆的景祐《礼部韵略》,很可能是宋仁宗时期的刻本。这部刻本一直流传于民间,近年才在江西被发现,被学术界誉为“二百年来古籍界最大发现”。它的刊刻时间,在北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至英宗治平三年(1066)之间,为海内外孤本。2013年12月,在北京匡时2013秋季拍卖会上,发现于江西的北宋刻本《礼部韵略》(四卷五册全)以600万元起拍后,最终以2600万元落槌,含佣金成交价为2990万元。此书经此途径得以入藏南京图书馆。入藏南图以来只在国家图书馆展出过一次,平时,连工作人员都难得一见。

《礼部韵略》由北宋丁度等人奉敕编撰,成书于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宋初科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试诗赋,写诗作赋,要牢记字韵,还不能犯讳,所以催生了韵书的纂修。《礼部韵略》作为两宋科举考试的权威官韵,是当时科举考试的重要基础工具书,有人将其类比于今天的《新华字典》。

全世界到底存有多少部宋版书?据相关学者估计,大陆现存的宋版书大概在一千五百部左右,其中南图有60多种。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也存有数百部,全球现有的宋版书数量大概在三千多部。这些藏书绝大部分都已经归入公立图书馆,在民间藏书家手中的屈指可数。

“一页宋版,一两黄金”?

为何这么贵?

今天人们提到宋版书,素来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为什么这么贵?侯印国告诉记者,这种珍贵不仅体现在其文化价值上,也体现在其价值连城的“身价”上。明朝末年,著名的藏书家和刻书家毛晋,在汲古阁门前悬挂搜求宋版书的通告:“有以宋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叶酬钱,每叶出二百……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当时就已经开始流传“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了。如今又过去数百年,连明刻本都开始变成珍贵物品了,存世的宋版书也更加稀少,一页宋版书的价格早已经远远超出一两黄金。最近这些年拍卖的宋版书,每部的价格大都超过千万,最贵的高达亿元。

明清以来,收藏宋版书是所有藏书家的梦想,若有藏书家收藏有珍贵宋版,往往要隆重纪念,甚至有人将藏书名改为相关内容以表达得意自豪。比如晚清四大藏书家之一的浙江陆氏皕宋楼,他的藏书楼名就是强调自己家收藏的宋版书有两百种之多。

遗憾的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这批藏书中的精品被日本静嘉堂文库收购,这是晚清文化界和藏书界爆炸性的大事件。静嘉堂文库从此一跃成为全球汉学研究的重镇,其收藏中18种古籍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其中16种就是皕宋楼的旧藏。晚清四大藏书楼中的其它三家,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与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的藏书大部分都进入国家图书馆。浙江钱塘丁氏八千卷楼藏书则进入南京图书馆,其中宋刻本大概有四十种。

南图徐昕认为,宋本校勘非常精良,印刷非常讲究、版式舒朗,字体非常悦目,纸张也非常柔韧,墨色也非常莹洁。“颜值高”也是宋版书受青睐的一大原因。侯印国告诉记者,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就中国古籍发展来说,宋仁宗时期有着划时代的进步。

活字印刷的发明意义重大,使得中国印刷术走上了科学化的阶段。今天的印刷术突飞猛进,但在基础原理上,和毕昇的思路仍然一脉相承。西方发明活字印刷的是德国人古腾堡,那是在整整四百年后的1440年。

多说一句

观众品味提升“倒逼”行业发展

由影视剧引出藏书知识,让养在深闺的珍贵宋版书普及为公众话题。近年来,《长安十二时辰》带火唐朝文化热,《清平乐》也催热一批有关宋朝文化的书籍,历史粉追剧让历史文化话题不断发酵。

剧组对历史的尽力还原,助燃了观众讨论的兴趣点。“美术涵盖的内容非常多,观众在荧屏上目之所及的,除了演员的表演以外,其它基本上都在美术范畴之内。剧中大到都城、建筑形制、交通工具、科举制度、婚丧礼仪、小到历史典籍、文房四宝、各种菜式的呈现都要经过查考历史,再创作尽量还原大家心目中的宋仁宗时代。参照《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等,送外卖、卖酒的,酒肆闲汉,街道上的每个人我们都仔细研究过。”

“但电视剧毕竟不是上历史课,其实很多场景我们不是百分之百还原,而是在还原的基础去营造氛围。我们所做只是帮助故事,在各部门的配合下还原气质。”王竞他们的工作平常不太被关注,一般观众不会注意到除了《知否》《清平乐》,王竞团队还设计过《欢乐颂》《小欢喜》《我是余欢水》、《怒晴湘西》等不同类型的剧。“现实题材力求设计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体现生活氛围。合适才能让大人孩子从剧里看到自己。”

这次挑刺让美术团队走到台前,但在他们看来,“不被观众察觉的,才是最好的美术,就像真正的大厨并不靠调料取胜,这也是我们所秉持的‘隐式美术’,否则就是装修队干的活儿了。”影视剧美术设计受市场影响,观众的审美体验、品味也决定了行业的发展。“在海量信息的当下,观众眼界更开阔,吃过好的,粗制滥造的肯定吃不下,这也倒逼行业进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