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博物院举行的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全国主会场活动期间,发布了荣获2020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的三座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伪满皇宫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
据悉,“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协会设立、组织评选和颁发的荣誉称号,每年举办一次,旨在推动我国博物馆在当地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鼓励各博物馆在相关业务功能领域开展学术研究并进行实践创新。此项推介活动由业界共同推荐或博物馆自行申报,结果在每年国际博物馆日主场活动期间公布。来看创新如何点亮博物馆。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遗址与城市共生
遗址与城市共生,传统与未来互融”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创新亮点。金沙馆在策展理念、文旅融合、传播展示及智慧金沙体系构建等方面创新发展,构筑起多元立体的展示体系和文化输出网络,扩大了“金沙文化”的品牌效应,开拓了博物馆发展新途径,让遗址融入城市,让传统走向未来。
金沙之所以能获此殊荣,就在于遗址与城市共生,传统与未来互融。依托独一无二的考古遗址现场和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涵,金沙不仅通过陈列展览这一最为重要的文化功能,带领观众回望历史、感知世界,更首创“考古科普”类阐释新方式和“众筹众创”的策展新理念,让不同年龄、身份和知识结构的观众,都参与到博物馆的价值构建中。
而在茂竹修林的考古遗址公园内,“金沙太阳节”、现代舞、音乐会、诗歌会等多元艺术活动轮番上演,使博物馆成为连接现代城市生活与古老遗址的文化中枢,扩大了“金沙文化”的品牌效应,也展现出博物馆活跃的生命力。
2019年,全国首个“迷你博物馆”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和金沙小学的共同努力下,正式成立。这个以金沙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空间”为孩子们提供了在校园内亲近历史的平台。而“太阳神鸟”号金沙文化地铁专列和古蜀文明艺术站点等,不但满载着金沙文化符号驶入公众心中,也是全国首个嫁接进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移动博物馆”。
即将于2021年迎来发现二十周年纪念的金沙遗址,从三千年前的历史深处走来,却积极地拥抱最新的前沿科技。作为全国7家“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之一,金沙遗址博物馆立足“文化+科技”的全新定位,在国内率先推出陈列展览可视化系统、文物数字化保护应用总线等14个子系统综合管理平台,将文物保护、业务管理、公众服务等多个博物馆核心业务纳入智慧网络,实现系统间的互联共享。同时,通过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让全球公众以更加智慧、经济、便捷的形式体验金沙文化、感知古蜀文明。
而5G移动网络技术的应用,更为博物馆传播插上腾飞的翅膀。在2019年“5.18鹿鸣之会诗意金沙”活动中,金沙遗址博物馆率先与中国移动等机构合作,首次将5G传输、4K高清画面和VR技术相结合,让公众远程体验博物馆之夜的诗歌与情怀,2小时全网观看量突破110万。而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金沙遗址博物馆也将配合年度主题“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推出四川首个“手语导览小程序”、全国独家“线上虚拟讲解”等项目。与此同时,金沙还联合四川移动发布金沙主题“5G+视频彩铃”,充分体现了博物馆新益求新的奋进步伐。
伪满皇宫博物院:独创文物修缮“6R工作法”
伪满皇宫博物院探索出文物建筑修缮保护的“6R工作法”,打造出智慧博物馆无界安保指挥体系,大力推动博物馆社教“IP”化,依托馆藏资源频频发力文创,接连在保护、研究、展览和社教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创新。
博物馆的创新,体现在方方面面。伪满皇宫博物院运用互联网思维,高标准统筹规划智慧博物馆建设。首创的无界安保体系,从源头上解决了文博系统普遍存在的安全防范工作多头、低效、责任不清等难题。
基于信息技术(IT)及军事指挥与控制的C2理论进行开发建设的无界安保指挥中心,通过安装3065个感知设备,将安防、消防、建筑、光照及观众等实时信息汇聚到指挥中心的32块大屏幕上,管理人员利用“一张图”三维可视化系统,对全院的文物安全、观众安全、运行保障做出及时的判断。目前,该系统现已在吉林省文博系统全面示范推广。
文物修缮是文化传承保护最重要的载体。在保护修缮同德殿、缉熙楼的过程中,伪满皇宫博物院独创文物修缮“6R工作法”,即:将“文献整理(research)+外籍顾问(retrospect)+影像记录(record)+工程报告(report)+成果展览(result)”融入到修缮工程(repair)全程。
整个保护修缮工程方案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伪满皇宫博物院深入了解文物建筑的历史,为设计方案的形成和具体施工提供了充分、详实的历史依据。其中,同德殿屋面瓦烧制工艺的恢复,还使一家濒临倒闭的传统制瓦厂重新获得生机,这项制瓦工艺还被确认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
伪满皇宫博物院把修缮工程对内变成一个深化科研、产出成果的学术工程,对外变成一个可复现、可普及的社会化教育传播工程。
江西省博物馆:不断创新典藏路径
江西省博物馆创新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机制,传承红色基因,突出红色主题;以全新的理念拓宽典藏路径,丰富特色展品;创新宣传方式和志愿服务,塑造博物馆新形象。
赣江之畔,一入博物馆大厅中庭,由上万块参差交错的瓷砖构成的巨幅山水画《江西山水风物文明图》闯入眼帘。远观其相,是熟悉的山水画,近品其质,内涵极为丰富。历时三年倾力打造,这座中部地区体量最大的新型博物馆建成并投入试运营。新馆建构了全新的“8+3”展陈体系,由8个常设展览和3个临时展厅构成,用“光电声色”叙说赣鄱历史,全图景展现江西文化面貌。
去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江西省博物馆牵头成立了全省博物馆联盟,以全省博物馆联盟为桥梁与纽带,精选全省百件革命文物,深挖价值内涵,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手段,辅以音频、环拍、3D文物体验等创新形式,推出“百件革命文物说江西”系列节目。“百件革命文物说江西”开创了多角度立体化多平台线上传播红色文化的模式,文旅融合、纵横联动,荣获“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