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颈腰腿痛,要警惕脊髓肿瘤!和普通腰腿痛这么区分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5-25 10:29:12

颈腰腿经常痛,需要警惕一种肿瘤。当椎管或是脊髓长了肿瘤,侵犯了血管或神经,同样会令人痛苦不堪,而大部分人对脊髓肿瘤知之甚少,常常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误认为自己是普通的颈椎病、腰椎病,保守治疗或不予重视,从而耽误了病情,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

都是颈腰腿痛,何时要警惕脊髓肿瘤?

随着疾病的进展,脊柱退行性病变与脊髓肿瘤导致的疼痛、麻木、乏力会有所不同。颈椎病或腰椎病所导致的疼痛麻木等不适多数为活动后加重,卧床休息一段时间,或是康复锻炼、理疗后病情会有所好转,甚至恢复健康。

而脊髓肿瘤,随着肿瘤的长大,对脊髓、神经根的侵犯会逐步加重,疼痛或麻木感也会越来越严重,通过休息、康复锻炼、理疗等也不能缓解,特别是夜间睡觉时,疼痛反而会加重,常常令患者辗转难眠,病人常被迫“坐睡”。这是脊髓肿瘤与颈腰椎病不同的地方,往往患者可以通过这种夜间痛来做初步判断。如果患者及早发现这种差异,尽早到医院就诊,就能及时发现脊髓肿瘤。

脊髓肿瘤是怎么回事?

脊髓肿瘤又称椎管内肿瘤,众所周知,脊柱是支撑人体形态的最主要的结构之一,脊柱主要由一节节椎骨构成,上下椎骨中间的椎孔层层相连,就形成了一条管状结构——椎管。椎管内有一层层膜性结构,包括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下有脑脊液充盈,共同将中间的脊髓包裹起来,最大限度保护脊髓。椎管内肿瘤包括发生于椎管内的各种组织,如脊髓、神经根、脊膜、蛛网膜、临近组织的肿瘤和转移性肿瘤。

根据肿瘤在椎管内的位置不同,可将脊髓肿瘤分为三大类:脊髓髓内肿瘤、脊髓髓外硬膜下肿瘤以及硬膜外肿瘤。

1、脊髓髓内肿瘤

肿瘤大都原发于脊髓内,约占脊髓肿瘤的5%-10%,主要是神经胶质细胞瘤,如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及胶质母细胞瘤等。病变往往延伸若干脊髓节段,临床表现可与脊髓空洞症相似。可发生进展性两下肢轻瘫,感觉丧失以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2、脊髓髓外硬膜下肿瘤

肿瘤生长在脊髓外硬膜内,此类肿瘤最多见,约占脊髓肿的60%-70%。主要是神经鞘瘤、脊膜瘤、皮样囊肿、畸胎瘤等。一般进展较慢,病程较长,早期以神经根症状为主,继之出现脊髓传导束受损征。常可表现脊柱痛;神经鞘瘤根痛剧烈,可局限性或沿神经根分布区放射,始于一侧,呈发作性或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呈钻痛、刺痛、刀割样痛或撕裂样痛,用力、咳嗽及喷嚏时加剧,可伴异常感觉如麻木、束带感、蚁走感、烧灼感或冷感等。

3、脊髓硬膜外肿瘤

中年以上多发,多为恶性肿瘤,如肉瘤和转移癌,此外还有脂肪瘤、血管瘤、软骨瘤、骨瘤、神经鞘瘤等。有时肿瘤可骑跨脊膜内外,称为哑铃形肿瘤,多见为骑跨硬脊膜内外的哑铃型神经鞘瘤。硬膜外肿瘤早期神经根痛为主,持续、剧烈,病程进展迅速,数日或数周迅速发生脊髓横贯性损害,棘突有明显压痛及叩击痛。

脊髓肿瘤,手术治得好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倪红斌教授指出,目前,显微外科手术仍是椎管内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早期手术、尽早进行康复锻炼对于脊髓功能的保存及恢复都有很大帮助。

脊髓肿瘤的手术主要目的是:明确病理学诊断,完整切除肿瘤或部分切除肿瘤,进而解除或减轻肿瘤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疼痛,恢复受损神经系统的功能,并重建或维持脊柱稳定性。

术中诱发电位已经成为脊髓肿瘤,尤其是髓内肿瘤手术安全、有效的辅助工具。诱发检测电位包括脊髓感觉传导通路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SEPs)和运动诱发电位(MEPs)。当脊髓髓内肿瘤行肿瘤切开术后,SEPs往往无法监测,此时MEPs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很好地反映皮质脊髓束的功能状态,也为术后脊髓功能的评估提供帮助。

特别提醒:

颈腰腿痛,去神经外科检查鉴别!

病人无论是怀疑颈腰椎病还是脊髓肿瘤,都要到正规医院(脊柱)神经外科做相应的诊疗或检查。倪红斌教授提醒,出现颈腰腿痛,一定要进行规范化的诊疗,避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角的情况。现实生活中,很多患者因为自己腰腿痛,行走不稳,到医院只做腰部的影像学检查,没查出什么病,就此止步了,回家继续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其实,还需要继续完善胸椎和枕颈部的影像学检查来排除椎管内其他病变。目前,临床上对于脊髓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因此患者早发现、早诊治,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治愈率,患者回归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率也将大大提高。

专家名片:

倪红斌  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

擅长:神经肿瘤的诊治,包括脑膜瘤、胶质瘤、颅底肿瘤、脊髓肿瘤等,尤其是对听神经瘤等颅底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脊柱脊髓相关疾病、椎管内肿瘤如脊膜瘤、神经鞘瘤、室管膜瘤的微创手术。

通讯员  柳辉艳  王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蔡蕴琦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