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扬子晚报艺术节,本期推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宣家鑫先生。
★☆★参展艺术家:宣家鑫
宣家鑫,1961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收藏协会副会长、中国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书画鉴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维权鉴定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客座教授、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复旦大学文物保护创新研究院特聘教授、上海大学博物馆高级鉴定顾问、上海美术馆书画评估鉴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刘海粟美术馆分馆理事长、上海海派书画艺术馆馆长、上海市收藏书画院院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篆隶专业委员会主任。
书法作品入选首届国际青年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2011年参加“纪念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30周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2018“传承与发展—中华情.中国梦”美术书法作品展(中国文联和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承办)、2018全国第三届篆书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2018“讴歌新时代,共筑中国梦”—学习十九大精神主题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龙腾盛世,弘扬经典”—2018全国书法名家系列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部主办)、2018“同书《道德经》当代书法名家邀请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2018“心系无锡”-全国百名书法家邀请展(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2019中国当代篆书名家提名展(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太仓市博物馆主办)、2019中国当代篆书名家提名展(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书法报社主办)。在全国“峨嵋杯”、“青泉杯”、“三峡杯”、“双羽杯”、二届“神龙”、“海内外中国书画大赛”获金奖,曾获加拿大国际书画大赛最高奖“枫叶奖”,创写的“楷书”获日本森泽国际字体大赛“评审委员奖”,并被神墨、黄河、翰园、常德、万竹园等碑林勒石刻碑等。
1991年举办了“宣家鑫书画篆刻展”;2001年出版《宣家鑫作品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举办“墨的呼唤”宣家鑫书法展,出版《宣家鑫书法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举办“墨的张力”—宣家鑫书法展;2020年出版《家鑫谈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登高望远海、倚树听流泉(楷书)
乾坤徵合德、日月耀重光(隶书)
文质交融 翰墨得人
韩天衡
书法绝不是单纯的写字,更不能用技法理性主义取而代之。书法是人生之艺术,是综合素养精神境界之显现。黄庭坚《书缯卷后》:“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故书者,之所以为文人书也,然能至此者,实并不多见。
家鑫君我看着他是一路走来,其成功别有一番艰辛。早在八十年代,以入选论文参加“全国第三届书学讨论会”,小楷多次获全国及省市级大奖。但他并不以此为本,在文化之层面,演绎着更精彩的故事。今年他在举办个展之际,将其旧文汇编成册,洋洋数十万字,与作品集一起,构成立体式框架,对他有了综合之认识,刮目相看。
自作诗(隶书)
王维 竹里馆(篆书)
家鑫君早年为厉国香入室之弟子,后有幸得到胡问遂、任政、赵冷月之精心点拨,授业既广又深,其路也正。为了能获得更多名家之精髓,滋润自己艺术天地,曾先后采访了当时诸多一流名家,如谢稚柳、陈佩秋、唐云、陈大羽、程十发、刘旦宅、钱君匋、翁闿运等,敬问既学,博闻强记,对传统笔墨功夫,有着更直接更广泛的认识,并融于其艺术的天空,最终一一形成文字,发表于各大报刊,为传播传统书画文化,鞠躬有加。这些文章,均汇编于他的《名人访谈》和《书画留真》之中。这一绩点,为其今后从事书法创作和书画鉴定,打下了扎实之基础,也是其得天独厚之契机。家鑫君是业内著名的鉴定家和收藏家,尤其在日本鉴定唐朝大诗人王维的《江山雪霁图》一事,更成行内佳话。不惟如此,对现当代书画鉴定,亦有切肤之认识,收藏又富,以此兼养其学。这一点,可以说是前者的延伸与深入,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陆机《文赋》),有眼有识,由此养成特定之学问。学习书画第一关,便是锤炼一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睛,这样才能不迷惑,更不会人云亦云,提升思维,直奔主题,理性地抓住艺术之本质,这是所有成功者的必经之路,也是最佳门径。
节选李白 月下独酌(行楷)
李白 早发白帝城(草书)
有了前两者深厚之基础,加上书法创作之经验,家鑫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观,所谓“我思故我在”。对历史上和当下诸多现象他不断进行反思,并能以可贵的批判之精神,力诋时弊,话说心声,发表了数十篇颇有价值的文章,汇成《论文汇萃》和《热点追踪》两辑,这与当今以所谓的以创作追求名利,形成鲜明之反差。更可贵者,家鑫君又是一位慈善家,八方有难,必慷概助之,故其心也善,其爱也仁。张怀瓘云:“艺成其下,德成其上。”(《书断》)以仁爱之心,融入笔翰,其情也真,此意也善。有“眼”,有“思”,有仁爱之“心”,是支撑家鑫君书法的三根标杆,也是其艺术风格之文化内涵。
家在碧云西小花初破春丛浅
天共朱楼远长笛谁教月下吹
(篆书)
水墨开奇境、幽兰发异香(行楷)
家鑫君五体皆能,尤精于篆隶与小楷,有一家之风范,为行内人士所认同。因为有精鉴之慧眼,故能在万象中还原艺术之真相,不为世风所左右。名人小楷精品存世并不多见,却又真伪参半。讲到学,必言钟王。然钟王之迹,已无径可闻。成功者,更少之又少。马宗霍《书林藻鉴》云:“近出流沙坠简中,亦有晋迹,则真草兼存。善学晋人书者,于此中参消息,庶有豸乎。”家鑫之小楷虽源于钟王,但他是以黄道周等为主要参照对象,这真是他聪明之处。我们都知道,钟王传世的均为刻本,真伪难辨,笔墨之微妙处早已不存,说白了,名存实亡。黄道周小楷为有清一代名手,体势古拙横逸,有钟王之遗风,又真迹颇多,以此探究钟王,不乏是一条捷径,成功者又不乏其人。所谓“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一通百通,通者变也。也可以说,从他的创作中,可提炼出一种方法,这一方法,艺术判断的切入法。如《陶渊明归园田居》,用笔非常精到,游刃有余。笔势横逸,参以分隶之法,近钟王,用笔有拙趣,笔墨朗洁,得黄道周之遗韵。淡雅宁静,自然从容。点画顾盼,得风流之韵;笔势婀娜,会窈窕之章,遂成自家之风韵。与其小楷相通者,是其小行书,如《赵孟頫枯木竹石图诗》。创作小行书极为不易,尤其在气格上,一不留意,便如俗格。近来学小行书者,一般以宋为主,尤其是米芾,泛而滥之,不免使人审美疲劳。家鑫君的取法颇有新意,从章草旧格中融汇出一个天地在,有参《平复》、《出师颂》之遗韵,在小行书领域别开生面,耐人寻味。似散还连,似连尤断,凝练古拙,笔道清丽,在似断还续中,得翩翩自适之状。似今非今,似古非古,会古今于一气,化雅拙于毫端,如此气格,当今实不多见。小行书之格局,基本上统一在他其它的大字条幅对联中,古雅中,不乏今人之审美,恋古怀今,颇为新奇。行草中最易犯的毛病,就是连绵不断,连绵过多,便近俗。家鑫君行草能断得干净利落,是其可贵之处,所谓楷中有行,行中有楷,如此才能在法度严谨处,寄意高远,得高贵儒雅之气,“君子藏器”,贵能守中。
王维 山中(篆书)
贮听寒声杨柳梢头秋风又起
莫教摇落阑干倚处燕子未归
(章草)
在普遍评述上,行内对家鑫君的隶书评价最高。故刘小晴评曰:“我最欣赏的还是他的隶书,能以碑立其骨,以简养其气,以行草笔意融入隶法之中。这无疑是一种很有想法的蜕变过程。”现当代隶书领域,一般参以汉简,如来楚生、钱君匋,前者得其古意,后者会其劲逸,日人又有将草书笔意融入篆隶中,我想,这对家鑫君的隶书创作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从视觉效果上看,与其小楷、小行书形成强烈之反差,小字雅逸,隶书苍茫。家鑫君之隶书从汉碑中来是可以肯定的,然隶不通篆,意思浮浅,更乏古意。由碑入简,再由简入碑,如此反复,是其学隶书之门径,因在其作品中,碑的厚重大于简的飘逸,又参以行草笔势,视觉上具有很大的冲击力,纵横牵制,风起云涌,拙中得飘逸之气,飞动中含浑厚之劲,已故海上名家赵冷月评曰:“融古铄今。”此非妄言。故其隶书,厚重豪逸,笔力苍雄,篆籀朴茂之气与行草飘荡之韵,溢于笔墨之外,其豪放之性格,正直之个性,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所谓:“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笔之所至,意有所会,会心之处,其意自适。由此观之,分隶乃家鑫君诸体中之魂魄。鉴定、理论构成了家鑫君的文化基石,隶书是其艺术生命境界之基调,最终在笔墨中得到统一,所谓“囊过万殊,裁成一相”(张怀瓘《书议》),书者,如其人,如其志也。
花对池中影、松含风里声(隶书)
极天地大观、得山水清气(行书)
五言诗(甲骨文)
横云分叠峰、落日澹平湖(草书)
竹露松风蕉雨、茶烟琴韵书声
(隶书拓片)
祖咏 终南望余雪(隶书)
家鑫君尚未入耳顺之年,正处于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从其目前综合实力上看,我深信,他肯定会作出更令人欣慰的成绩。
80年代篆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