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发“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作者李兆娟,经授权转载。
虢季子白盘
晚清时期,曾有一件西周时期著名的青铜文物留存于常州,这就是与毛公鼎、散氏盘并称为西周三大青铜文物的虢季子白盘。2002年虢季子白盘被列入首批64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是当之无愧的国宝重器。这件国宝原本在地下沉睡了2600多年,它能重放溢彩得益于一位常州名士。
进士慧眼 识得马槽是古宝
虢季子白盘是常州进士徐燮钧发现的。徐燮钧家族世居常州鸣珂巷,奉明代徐元菽为始迁祖,归存桂堂一脉。常州鸣珂巷是一条古韵悠长的巷子,其中“珂”的含义是古代马笼头的玉形装饰物,因骑马行走时有金石之声,故称鸣珂。
鸣珂巷东接北大街,西通红壁弄,明清时期,是江南著名的冶游之地。鸣珂巷内58号就是徐燮钧的庭院,未拆除前有五六进,乌门斑驳,门窗雕花,古朴的门楼上,探出一排排徽派建筑特有的马头墙,颇具江南庭院建筑特色。
常州鸣珂巷
徐燮钧,字傅兼,号阆宾,著有《温经堂诗钞》四卷。清道光六年(1826),徐燮钧参加科考,高中丙戌科进士,被朝廷派往陕西郿县任知县兼理宝鸡县篆。他为官期间,体恤民情,勤勉为政。这期间,徐燮钧父亲湘渔公也来到陕西任幕僚。
在一个休息日,徐燮钧父子二人到宝鸡虢川司乡下考察当地风土民情,当他们路过一户农民家时,发现这户农民正在清洗马槽,这个农民用木棍敲击马槽里的铜锈时,发出了清脆的金属声响,爱好收藏的父子二人敏锐地觉察出这个马槽的不同寻常。再上前仔细观察,只见铜水槽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样子很是奇特。水槽虽然绿锈斑斑、泥垢遍布,却有一种高古的气质。更奇的是,透过清水,可见槽底铭文。徐燮钧暗暗吃惊,问那农户如何得到这铜水槽的。农户说是地里挖出来的,看着锈迹污斑的,就丢在院子里盛水饮马。徐燮钧父子意识到遇到了一件宝物,于是,以100两银子购买下这个铜水槽。
虢季子白盘局部
徐燮钧父子根据盘上所刻铭文,认定这是西周之物,将其命名为“虢季子白盘”,藏于衙署。徐燮钧卸任后,千里迢迢将白盘带回常州鸣珂巷,并在扩建庭院时,加盖了一个厅堂,用以置放430多斤的虢季子白盘。冥冥之中,徐燮钧仿佛预知了该盘今后的坎坷历程,便将该堂命名为“天佑堂”,祈盼该盘能得到上天的护佑。从此这件在陕西地下深埋了2600多年的稀世珍宝,便离开了秦地来到了江南常州。徐燮钧喜好金石古玩,回常州之后便向朋友们征求白盘上的铭文古篆释文,这些排列极具美感的铭文被翻译后,证明这件宝物来头不小,徐燮钧在乡里名震一时。
跌宕辗转 名将后代献于国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事。1860年,太平军进犯常州,徐燮钧一看常州难保,匆忙之中,便携了些细软,举家外逃江阴农村避难。待到4年后战火平熄,回到鸣珂巷时,只见满目疮痍,房倒堂毁,虢季子白盘早已不见踪影。
原来太平军占领常州城后,便将该盘作为战利品搬进了陈坤书的护王府。无奈整个护王府竟无一人识得这价值连城的宝物,白盘又悲惨地被当成马槽。
常州太平天国护王府
1864年,淮军攻占常州,饱读诗书的淮军将领刘铭传住进了护王府。一天深夜,刘铭传正在房内读书。突然从外面传来轻微的金属敲击声,时断时续。刘铭传十分好奇,便秉烛外出,寻找声音的来源。寻至马厩,发现是战马吃夜草时,笼头铁环与马槽碰撞发出的声响,而马槽则是一青铜制品。刘铭传蹲下细细审视,见此马槽硕大,槽壁在烛光中发着深沉的幽光;轻叩之,发声清远玄妙。刘铭传心中有数,此马槽绝非寻常之马槽。
次日一早,刘铭传命马夫将马槽刷洗干净,虢季子白盘逐渐露出了真容。看到大盘的纹饰和铭文,刘铭传一阵狂喜,知道这回捡到了宝贝,马上着亲信将大盘送回老家安徽刘老圩村珍藏。
据传宝盘铭文拓片印出,每纸银五两,震动学术界,尤为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喜爱。后刘铭传解甲归田,专门建了一座盘亭陈放虢季子白盘,亲笔在亭柱写上“盘称国宝,亭护家珍”八字对联,并作《盘亭小记》记录该事。此后,不少文物贩子、达官贵人、外国侵略者都觊觎此盘。刘氏后人就将此盘深埋地下,举家远避他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铭传的第四代孙刘肃曾主动将铜盘献给国家,国家当即奖给他大米5000斤。1949年12月,虢季子白盘被送到了北京。1950年3月3日,虢季子白盘在北海团城的文物特展中展出,董必武、郭沫若、郑振铎等人参观了展览。之后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0年在北京展出的虢季子白盘
诉尽沧桑 历史艺术价连城
虢季子白盘的现世经历了曲折,而其本身也有着传奇色彩。
虢季子白盘实际是一件西周时期的盛水器,它完全由青铜铸造而成,体形硕大,造型酷似大浴缸,呈长方形,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
直口、方唇,腹壁斜下内收,微鼓,四壁各置一对兽首衔环耳,有4个曲尺形的足,铜盘四壁外侧通体铸有花纹,器口缘下部周饰窃曲纹,腹部环饰波曲纹,整体纹饰十分精美,极富敦厚大方、庄重肃穆的西周神韵。
铜盘内底铸有古篆铭文8行111字。虢季子白盘的名称就来自于盘底铭文首句“虢季子白作宝盘”。
那么“虢季子白”又是何许人呢?
史书中曾有“夷王衰弱,荒服不朝,乃命虢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据此可知,“虢”是西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附近),更重要的是虢国还掌握着周人最王牌的军队“周六师”,对外征战,非虢国不能。
“季”是中国古代对兄弟排行的一种称谓,“伯、仲、叔、季”,“季”是兄弟排行中的第四位。
“子白”就是这位虢国公子的名字。虢季子白在西周时是一位赫赫有名的贵族将领,他曾多次带兵出征,以骁勇善战著称。
虢季子白盘盘内底部正中铸刻的111字铭文内容为:
隹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作宝盘。不显子白,壮武于戎工,经维四方。搏伐猃狁,于洛之阳。折首五百,执讯五十,是以先行。桓桓子白,献聝于王,王孔加子白义。王各周庙宣榭,爰飨。王曰:“白父,孔显又光。”王赐乘马,是用左王;赐用弓,彤矢其央;赐用戉,用政蛮方。子子孙孙,万年无疆。
白盘铭文以四字为主,通篇用韵,是一篇简洁优美、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的散文诗,写作手法与《诗经》极为相似,而它的写作时间要比《诗经》早二三百年。同时,此篇铭文中“搏伐猃狁,于洛之阳”“执讯”和“是以先行”等句,可与《诗经》之《采薇》《出车》《六月》《采芑》等篇所记史实相互印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通篇诵读虢季子白盘的111字铭文,2800多年前的烽烟似乎历历在目:
在西周宣王时期,北方的猃狁族入侵,子白受天子命令迎战猃狁,这次战斗中,杀敌500余人,俘虏50人。战斗结束后,子白将俘获的敌人献于周王,周王设宴款待子白,并赏赐子白马匹、武器和象征军权的大钺等物,授权虢季子白享有征伐大权。这让虢季子白感到无比自豪,回到虢国后即命人制作青铜宝盘,以彰显自己的功劳。可以说,虢季子白盘上的铭文是对战功与赏赐的记录,这对研究西周晚期周王室与北方少数民族关系史,以及西北地理沿革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虢季子白盘之所以珍贵,还在于它的形制宏大、纹饰精美,它是迄今发现的西周时期形制最大的铜盘。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先登说,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的特点是用范铸法,就是用陶范把它组合起来,然后用青铜溶液浇铸而成的。要铸造这么大的青铜盘,就需要很多块内范和外范,而且它有精美的花纹,还有111个字的铭文,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它代表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所达到的高度和水平。
环兽首耳、窃曲纹、波曲纹特写
更值得一提的是,虢季子白盘上铭文的书法艺术性十分突出,被视为西周金文中的绝品,堪称先秦书法之典范,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白盘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