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扬子晚报艺术节,本期推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陈峰。
★☆★参展艺术家:陈峰
陈峰,别署汉堂、楮墨山房、石夫、癯夫等。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书法)专业,师从陈大羽、黄惇。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昌硕印社副社长,杭州师范大学中国书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主要艺术成就
1985年 篆刻作品在绍兴市首届书法节书法大奖赛中获一等奖
1987年 篆刻作品入展《西泠印社首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
1991年 论文《从<章安杂说>论赵之谦的艺术观》入选中国·浙江省首届书法艺术节“浙江近现代书法史论研讨会”
1991年 被评为浙江省青年优秀篆刻作者
1991年 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
1992年 篆刻作品《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获最高奖
1993年 论文《王羲之及王氏一系书风比较》入选《王羲之研究论文集》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3年 入编西泠印社《中国印学年鉴》印人传
1993年 书法作品入展《浙江青年书法选拔赛》
1994年 篆刻作品入展《全国第三届篆刻艺术展》
1995年 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
1995年 篆刻作品入展《首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
1996年 书法作品入展《浙江省首届中青年书法展》
1998年 篆刻作品入展《第二届全浙书法大展》
2002年 《青年书法艺术家——陈峰》书法作品集(天津美术出版社)
2006年 篆刻作品特邀参加《浙江省第二届篆刻大展》
2006年 书法作品入展《第五届全浙书法大展》
2007年 《陈峰篆刻选》荣宝斋出版社
2007年 被评为浙江青年书法二十家
2007年 篆刻作品入展《浙江省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2007年 书法作品获《浙江省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银奖
2008年 书法作品获《第六届全浙书法大展》金奖
2008年 篆刻作品获《百年西泠·西湖风”国际篆刻主题创作》一等奖并被吸收为西泠印社社员
2009年 《百年西泠·西湖风——陈峰》篆刻作品集出版(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0年 篆刻作品入展《浙江书法六十年精英展》
2009年 《江流有声”陈峰篆刻作品集》出版(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1年 《陈峰书画篆刻选》出版(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年 书法作品获《万山红遍------浙江书法篆刻刻字大展》优秀作奖
2011年 篆刻作品特邀参加《万山红遍-----浙江书法篆刻刻字大展》,并被浙江省美术馆收藏
2012年 书法作品参加《浙风浙派·浙江省历届国展、省展获奖作者书法、篆刻精品展》
2012年 书法作品参加《浙江省书协历届理事书法作品展》
2013年 篆刻作品入选《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
2013年 篆刻作品特邀《浙江省第四届篆刻艺术展》
2013年 书画篆刻作品参加《意与古会——陈峰书画篆刻个人作品展》
2014年 西溪画语·陈峰个人山水展
2014年 论文《浅谈沙孟海对当代古玺类印章创作的意义》发表于《沙孟海研究》第十七期。
2017年 入选《浙江书坛精英五十家》
2017年 应邀于中央数字电视频道作十五期《一日一印》栏目讲座
随着印章的加入,文人画于元代完成了“诗书画印”的全面结合,进而走向成熟。当代艺坛依旧延续着这项传统,书法、绘画、篆刻的精通与否很大程度上映射了艺术家是否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书印画,乃国之艺术精粹,包含着中国文化的审美观念与精神特质。“书画印”全能便在艺术家中显得格外难能可贵了。
《山水 山云遥似带》
画心尺寸:240 x 340
80年代末,陈峰在南京艺术学院就读的是中国画书法专业,主修书法,但也涉及绘画与篆刻。在学校的时候,已经打好了书画基础训练及一些创作基本理念,毕业后主要精力都投入在书法、篆刻的创作中,“给大家的印象是书法篆刻为主,实际上最近几年我的山水画画得不少。中国艺术是一个有根有源的艺术,就是首先要在学习传统、领会传统、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然后把自己个性化的东西慢慢地融入进去。无论是书法、篆刻还是山水画,我的基本创作理念都还是建立在这种传统的基础上。”
《山水 心净水亭開》
画心尺寸:240 x 340
篆刻书法上的才能并未遮蔽其绘画灵性,他的写意山水尤为精湛,规避了今人华而不实的创作笔调,从五代宋元等时代的传统古画中吸取灵感,烘托古意横生的画面效果。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一个分支,最早可追溯至东晋顾恺之笔下浪漫奇幻的《洛神赋图》,至唐代达到全面发展,时至五代,形成画面顶天立地的北派山水以及烟雾迷蒙的南派山水,又于宋元逐步形成成熟的面貌,明代更是表现出活跃的山水气象。
《烟云拂翠來》
画心尺寸:240 x 340
悠久明晰的山水画脉络仍指导、启发着当代艺术家。当然,今人绘画必定站在已有的历史高度上,丰富而广博的图像资料带给张学斌更多可汲取与深挖的养料,也塑造了其山水画中深邃悠远的意境和高古拔俗的情怀。经营位置、皴擦点染皆有所取,同时融入时代语言与个人笔墨技法。
《问禅人》
画心尺寸:240 x 340
陈峰的山水画作品师古,但不拟古,讲究结构与线条变化,既注重传统的开合,又注入新的构图理念,以黄宾虹的风格为主,黄宾虹的笔墨及线条运用对陈峰影响很深,多年前的一次黄宾虹作品展览中,其中一部分黄宾虹的拟古临古作品对陈峰理解传统启发很大,“这就是文化的传承,如果不去学习前人的优秀,怎能画好现在的自己。”作为西泠印社社员,陈峰要求自己两条腿走路,一是做好印学传统的基础,同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二是创作一些比较有想法的自我理念性的印章作品。
《飞瀑斜通寺》
画心尺寸:240 x 340
中国书法史从古至今是在篆籀精神统摄之下,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王铎、董其昌、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以来,无一不为篆隶高手,有了这样的根基,再事以楷行草,莫不兵到城破矣。吴悦石先生初师王铸九,王公又为吴昌硕、齐白石弟子,早年打下坚实篆隶根基,吴师亲侍之余便亦随得其中国书法之正脉。沈曾植有言:“隶参篆势而质古”,吴悦石先生是“行草参篆隶而质古”。某日访曾翔,曾云:“我通过研究‘二王’,研究书法史,发现一个秘密,一个不善篆隶笔法的书法家,不是一个好的书法家。”
楷书对联
释文:道德神仙增荣益誉,福禄欢喜长乐永康
尺寸:1370 x 170 x 2
陈峰说,“书法是中国画之灵魂,我尤其重视书法的深入探索与研习。书法为线条形象的艺术,讲究形式、构成、气象。以书入画,以画作书,书画相融代表着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特征与精神。”
《铜雀瓦赋》
尺寸:260 x 410
“书法讲究法度,聚点画而成字,法出有源,计白当黑,奇趣乃出。”观陈峰之书法,有碑意,有帖味,有徐青藤意,又有傅青主势,却不全似,磅礴大气,若烟云藤蔓,奔来眼底,快意淋漓。
《杞菊赋》
尺寸:260 x 400
欧阳修文《醉翁亭记》
尺寸:1370 x 230 x 4
楷书对联
释文:大富贵,亦寿考
尺寸:180 x 690 x 2
楷书对联
释文:瓦当文延年益寿,铜斚(jia)铭富贵吉禄
尺寸:160 x 940 x 2
楷书
释文:不二法门无量自在
尺寸:220 x 830 x 2
篆书
释文:雨后双禽来佔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尺寸:150 x 880 x 2
楷书对联
释文: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
尺寸:160 x 1120 x 2
张衡《归田赋》
尺寸:1370 x 160
在陈峰的篆刻作品中,能看出其根基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我的篆刻创作取法于汉印,是以汉印为基础的。学习篆刻的人,必须像学书法的人那样去学习王羲之、颜真卿、秦、汉印等,它们就是篆刻最根本的基础。”陈峰篆刻的整体格局还是以汉印为主,同时也吸收一些明清时期的流派印风,“在我的艺术追求过程当中,肯定根植于好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西泠的文化,它们就如养分一样养育了我。”
篆刻艺术,是书法和镌刻结合,讲究书法、刀法和章法的和谐统一,是汉字特有的艺术表现式样。陈峰有本“江流有声”篆刻作品集,艺术评论家胡来宾如此感叹道,“见了这些印,让我痛快舒畅,方寸间无比隽永。”陈峰之篆刻,是其对时光的感悟,与自然的交流。他从历史、文化、地域、流派以及具象的私玺花押、秦砖汉瓦和书法绘画中汲取养分,糅合自己的领悟,方寸艺术间呈现的是自然的律动。根植秦汉,遍法各家,驾轻就熟而出的“陈峰式”的综合表现,有工稳,能写意,或兼工带写,尽可如意。如此妙手没有深厚的功底,是难以企及的。
释文: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释文:乐琴书以消忧
陈峰的篆刻或规整,或错落,或斑斓,似从远古碑板上剥离出来的历史风化之意趣,又有秦瓦汉砖图文中简约、稚拙之美感。“其实,我只是在传统的篆刻艺术作些探索,试图使这一古老的、有灵性的篆刻艺术,进入现代图像的视觉深处。当然,艺术图像化、符号化探索由来已久,篆刻符号化的历史其实更长,吸收传统与现代融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无论怎样探索,篆刻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必须不脱离汉字的基本元素。”
善书者亦工画。陈峰是画山水的,擅长书法也给他的绘画打下坚实的基础。陈峰说,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审美趋向,或师古人,或师造化。“我觉得历史上每一位大家都值得学习,只要你找到他们的可资借鉴之处。但表现出来的必须是自己独特的性情。”
陈峰欣赏文人画,尤喜黄宾虹先生的画。黄宾虹说:“古画大家全于笔墨见长,溯源籀篆,悟其虚实,参之行草,以尽其变。”在创作中深度应用了书法笔法的过程,体悟着黄宾虹的五笔七墨,“平、圆、留、重、变”出神,“浓、淡、破、泼、积、焦、宿”入化,笔墨之间,心源造化,“不写万物之貌,乃传其内涵之神”,陈峰的画作呈现出浑朴、厚重的自然气息。若讲“画虽小道”,亦当通人、才士所能为之。
与古为友,发古幽思,“黄唐在独,落落玄宗”,这是一种高古的境界。在古与今、书与画的碰撞交合中,陈峰总有自己解读,“薄言情悟,悠悠天钧”。一方面是传统的通融,另一方面是时代的兼取。
“写我心、舒我意”是陈峰书画艺术的理想,也是其作品价值所在。书画印兼长,意趣自出胸臆,我们也乐于见到这种“融通”伴随着陈峰未来的艺术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