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遗产日",“追古千年骑”打卡洪泽湖大堤丰富文化遗产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6-10 22:15:24

6月10日,江苏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系列活动开幕仪式在淮安举行。开幕式现场发布了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优秀案例、考古遗址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等江苏文化遗产保护优秀成果。

展示江苏文化遗产保护优秀成果

随着现代科技逐渐渗透到文化遗产保护之中,江苏省涌现了众多反映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发掘、文物展览展示、文物知识普及、革命文物保护、文物交流合作的作品,涵盖全景展示、云直播、短视频、H5等新媒体传播模式。本次推荐的优秀案例分别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制作的《“红馆”中的青春记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制作的《疫情教育必修课——红色研学》,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制作的《徐州宝藏》,无锡博物院制作的《得天之清——无锡艺兰文化展》和南京博物院制作的H5《来自2000年前的王者之灯和它们的主人》。据介绍,此次选取的优秀案例手段新颖、受众广泛,具有突出的传播效果。

而在考古遗址保护利用示范项目中,汉楚王墓群—狮子山汉墓、无锡阖闾城遗址、高邮龙虬庄遗址、镇江断山墩遗址、淮安总督漕运公署遗址等五个项目入选江苏考古遗址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名单。专家组认为,这些项目特色鲜明、地域特征明显、与旅游深度融合。既有诸侯王陵墓,又有大型城址和聚落遗址,还有建筑基址;有的列入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有的则列入国家大遗址和江苏大遗址名录。

博物馆陈列展览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发挥重要作用。此次江苏省文物局决定将“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等12个展览列为2020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打卡”洪泽湖大堤丰富文化遗产

在“行走千年古堤,感受遗产魅力”活动中,“追古千年骑”的骑行爱好者们在信坝遗址上,遥望指点着当年泄洪坝的精巧设计,感受文化遗产赋彩生活的保护成果。“踏堤万步走”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援鄂医疗队、文物保护志愿者、摄影爱好者、体育爱好者等市民方阵在古堰梅堤特别设置的签名墙上,用龙飞凤舞的签名反映着喜悦心情。嘉宾代表们“古堰拾遗行”,参观洪泽湖大堤沿途经过的洪泽湖碑、周桥大塘、信坝遗址、石工尾等遗产点,感受历代前贤天人合一的治水理念,匠人匠心的精巧工艺,百姓对家园的热爱守护。

洪泽湖大堤距今已有1800多年,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完成于清代,加固于当今,全长70千米。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洪泽湖大堤就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点段。大堤上散落分布着具有考古价值的石碑、石刻多达数百种。

其中,周桥大塘遗址又名周桥月潭,是极具历史价值的重要水利工程遗址。历史记载,清道光四年(1824年)冬天,由于气温骤降,加上暴风、冰凌和洪水的冲击,此处溃堤并被冲出一个深达27米、方圆百米的大水塘,深度相当于9层楼的高度。朝廷随即启用林则徐重修大堤,适逢母亲过世的林则徐临危受命,身着孝服赶赴高家堰,在周桥大塘抗洪抢险阶段用时6年建成长737米、顶宽33米的内堤,将周桥大塘紧紧围住。

当时运过来的条石达千斤重,经手工打磨得以成型,并用糯米汁拌生石灰作为粘合剂,起到水泥砂浆混凝土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来此考察时,曾惊叹于条石与条石之间至今仍然针插不进的精良工艺。

和周桥大塘不同的是,信坝遗址在历史上的真正用途不只是拦水,还用来泄洪。洪泽湖大堤拦蓄了洪水,但是水位太高又容易决堤,因此古人又修筑了泄洪坝。“信坝”是以“仁、义、礼、智、信”命名的五座泄洪坝之一,也是洪泽湖大堤仅存的一处泄洪坝遗址。坝口中间为防止泄洪时土被流失,原用“护坦石”铺砌,现被封土覆盖。当洪水超过警戒水位时,便挖掉坝上的泥土,洪水就可迅速漫坝下泄。泄洪之后,再重新覆土坝上,行人走车,一如平常。

遗产日期间有哪些精彩活动?

据悉,遗产日期间,全省各地文物部门也围绕活动主题,开展百余项精彩纷呈的宣传活动和形式多样的公众体验活动。徐州博物馆将举办“生于汉家 爱我中华”——青少年研学旅游线路发布会、“博物馆里说徐州、汉画馆里话徐州”线上资源展示等系列主题活动;苏博携手文旅集团倾力打造“博博生机”博物季主题市集,集中呈现丰富立体的创意国潮新风貌;无锡举办“路转溪桥忽见”活动,带领市民实地寻访四座古桥——宝界桥、大公桥、伯渎桥和清名桥。多项精彩活动,让人们在亲眼欣赏和亲身参与中感知悠久历史、品鉴灿烂文明、传承传统文化。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