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不除百病生,梅雨季节来袭,中医教您摆脱“黏人”的湿气!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6-12 15:46:18

南京的梅雨季如期而至。未来的一个月雨天将是天气的主角,黏糊糊湿哒哒,衣服久晒不干,长时间看不到太阳……成为生活逃不开的主旋律。

许多人一到梅雨季节就可能会产生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不良的现象,有的甚至还时常伴随有精神萎靡不振、贪睡、手脚无力、舌苔白腻等现象,在中医中就把此类现象就叫做“湿邪”。那么,什么是湿邪?我们又该如何远离它呢?请江苏省中医院的专家为您详解。

图源 视觉中国

湿邪最为难缠

湿邪又叫湿气,和风、寒、暑、燥、火并列为中医的致病因素,这些致病因素都会给身体造成麻烦,但是唯独湿最为难缠。湿会引发和恶化多种疾病,只要被它“黏”上就很难甩开。当然,湿气也从来都不会孤军奋战,很容易和其他致病因素“狼狈为奸”。当遇到寒邪时变成寒湿,遇到热邪变成湿热,遇风邪时变为风湿。

图源 视觉中国

为啥身体里会有湿邪?

古话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邪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多因天气潮湿、淋雨涉水所致,夏天湿气很重,易因湿邪治病;内湿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嗜食肥甘厚腻,过食生冷,造成脾失健运,湿自内生,而湿气的根源在脾,对于脾生湿,脾困湿的病症,一般健脾与利湿同治。

图源 视觉中国

如何赶走湿气?

中医祛湿有很多方法,茯苓、莲子、淮山药等都是祛湿的一把好手;食疗、按摩加泡脚,也都可以帮忙赶走湿气!

一泡:中医认为,湿邪越重,热水泡脚就越有必要,热水泡脚可以刺激胃经、膀胱经等足部的6条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

二不:不贪凉,不淋雨。炎炎夏日,冷饮、饮料是最佳解暑选择,但是由于饮料温度太低,容易影响胃气和降,出现嗳气、腹胀等症状。不淋雨,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避免外感湿邪,这样可避免脚气、湿疹等病症的发生。

三穴:

中医穴位按摩也可以祛湿。

丰隆穴:按摩这个穴位能够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外踝尖上八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一天2次,每次3分钟。

足三里穴:调理脾胃,驱赶内湿的好穴位。在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胫骨前缘一横指,一天2次,每次3分钟。

中脘穴:和胃健脾,促进脾胃的运化,适用于痰湿困脾的人群。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脐连线中点(脐上4寸),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5分钟。

四汤:

养生粥汤也可健脾胃,祛湿气。推荐红豆薏仁粥,芡实莲子粥,山药冬瓜汤,鲫鱼汤。

通讯员   孙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