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长江而下至镇江境内,首先迎来的就是镇江丹徒区世业洲岛。从空中鸟瞰,四面环水的世业洲,南与镇江市区一水之隔,北与扬州仪征市隔江相望,状如一枚硕大的“江中元宝”。世业洲为长江中的冲积洲,总面积44平方公里。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期间,曾登岛视察,称赞“这里风景比画更漂亮”。
丹徒还拥有另一座江岛,名江心洲,和南京的江心洲同名。这个外形接近“矩形”的岛,南与镇江谏壁镇相望,东南对着镇江大港码头,西望镇江焦山,北对镇江新民洲农场,属于长江沉积沙洲,面积13.46平方公里,先后获得过江苏“旅游+互联网示范单位”、江苏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镇江重点“菜篮子”工程基地等荣誉称号。不约而同,两岛都选择了“零工业”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1、润扬大桥激活“江中孤岛”
“我们世业洲的面积,比澳门还大。”世业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小霍说。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江苏省卷》、《丹徒地名录》记载:世业洲原名胭脂花粉洲,又名泗叶青沙洲。清乾隆间,阮元改洲名为“世业”,意为世袭之家业。解放前,洲内东部归镇江管辖,西部为仪征辖境,于1929年建乡。1949年4月20日全境解放,由仪征县接管。同年10月,全洲划归丹徒县,仍为乡建置,1983年改称乡,后改镇。
世业洲航拍
2005年建成的润扬大桥,在洲上画出一个气势磅礴的大圈,下伸的匝道也一下“激活”了这座“江中孤岛”。它不仅将岛上居民融入镇江城市的时间缩短为2分钟,也让世业洲迸发出无限活力。
如今,世业洲已是远近闻名的“江中翡翠”、“绿色生态岛”。
2、为了一江清水浩荡东流
初夏时节的世业洲,空气清新,绿意幽静,环江亲水,远离尘嚣,当真是一处世外桃源。然而,几年前,江岸边却是小码头林立、采砂船众多,还有好几家船厂,或多或少都对长江生态造成了破坏。
杨建君介绍相关情况
“2016年以来,世业洲陆续关闭了4家沙石码头、5家船舶修造企业。岛内基本实现‘零工业’。同时,开展整岛水环境整治,启动全岛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所有村民家的旱厕也完成了生态化改造。”江苏省世业洲旅游渡假区党工委委员杨建君说,虽然码头关了,船厂关了,企业关了,但光做减法远远不够,还得做加法,江滩生态修复要跟上。
3、关键词:复绿
今年3月,还在疫情期间,遵照前期农林专家生态修复设计方案的指导,世业人一手抓防控,一手开始狠抓“复绿”。
“我们从3月启动的长江(世业段)江滩绿化工程包含两个项目,一个是两岸造林绿化工程,另一为两个船厂的复绿工程。现都已完工,涉及成片造林500多亩,栽树近4万株,两个船厂地块的绿化覆盖率也已达60%以上。”14个月前刚从镇江丹徒高新园管委会调到世业洲旅游度假区专门负责抓这项工作的杨建君坦言,这几个月的高强度工作,压力巨大,已经让他头发都忙白了,皮肤也被江风吹黑。
今年刚种下的池杉
实施成片造林的地方,原来都是荒滩,但多被村民们乱占、乱种、乱堆,经过当地政府大量细致工作后,村民们腾让出来。“新绿”也是经专家调研后推荐的——适合江滩生长、水淹也没事的池杉、中山杉、落羽杉、意杨等树种。此外,世业洲今年还“提升段造林”1545亩,即对一些江滩上受损或者低质的树木,给予补种或者品种“升级换代”。
船厂“复绿”
相较而言,船厂“复绿”更要花些心思。据介绍,两个地块都请了专门公司设计,在确保长江岸线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对沿岸存在的次带、残带进行绿化提升,对现状断带及裸露地进行成片造林,拓展绿化空间,形成完整的岸线防护林。最终,原占地55000平方米的永安船厂建成了一个船舶文化公园, 50000平方米的世星船厂则变身农民体育健身公园。整齐的新栽树木,层次分明的马鞭草、鸢尾花,绿色的足球场,红色的健康跑道,任谁都无法想像曾经这里污水遍地、噪音刺耳!
“绿色健康之舟——长江生态世业洲欢迎您!”杨建君笑眯眯打起了“广告”。
4、净水、净土、净气
离开世业洲,车往东开一会儿,再上轮渡,然后便到了江心洲(镇江的)。据说,无论是访客,还是岛上所有居民(全岛常住人口约5000人不到),出入都必须依靠“江心汽渡”。
很明显,交通方面,江心洲存在劣势。不过凡事皆有双面性,不便利的交通,恰恰却让江心洲由于“没有经历工业污染”而自带了别家求不来的原生态优势,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就曾夸它“长江之中生态保护最好,最具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
江心汽渡
在这座兼具田园特色和江岛风貌的小岛上:沿江你可以一览大江风貌,滩涂湿地则自成体系,洲内河道纵横、绿树成荫,又是另一派风光。
“江心洲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净水、净土、净气。”说这话的镇江市丹徒区江心园区党工委干部苏讯,土生土长的江心洲人。他告诉我们,从春天的野菜、桑葚,到夏天的枇杷、葡萄、无花果、香瓜、西瓜、梨、桃,再到秋天的柑橘、冬天的草莓等,江心洲特色田园农业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绿色产业生产旅游链,这当中,江心洲野菜在岛外甚有名气,马兰头、枸杞头、菊花脑、紫柴笋、野水芹、芦蒿薹、野茭白、荠菜等8种味道鲜美的无公害野菜,被称为“滩八样”,是“生态”江心洲的标志之一。
5、真正令小岛名声大噪的是它
王召根 摄
“虽说特色农产品一年四季不断,但真正让小小江心声名远播的,应该还是有着‘水中熊猫’之称的江豚。”说起江豚,苏讯滔滔不绝:江豚在当地又被成为“江猪子”,体型较小,头部钝圆,上下颌几乎一样长,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长一般在1.2米左右。“江豚性情活泼,成群结队,喜欢在水中上游下窜,头部外表看上去就像是在微笑,人们爱叫它‘微笑天使’。上世纪八十年代,江豚在江心洲附近江域多得很,出江就能看到,”
长江中的“微笑天使” 王召根 摄
可惜,后来,随着长江污染加剧,加上过度的非法捕捞,再有过往船舶增多等综合因素下,江豚数量急剧减少。进入2000年以后,出江已很少能看到江豚,每次看到都像是“撞大运”。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的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就设在江心洲北汊江,保护区的核心区则位于江心洲和畅洲北汊。这一水域也是长江上10个江豚保护区中,唯一禁航的区域。
苏讯骄傲地表示,江心洲附近水域一直是江豚生存的“天堂”、繁殖的“育儿场”。无人机航拍图里的这个小亭子,是当地专家经过若干年监测推算出的最佳观测点,很多张被镜头捕捉到的经典江豚嬉戏照,就出自这儿。
2013年,江豚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物种。2017年5月9日,长江江豚升级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18年7月24日,农业农村部官宣,长江江豚仅剩约1012头。因为稀少,尤显珍贵,也因此,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近几年愈发受到国内外各界的强烈关注,江豚俨然成为了江心洲又一张、且更著名的名片。
6、关键词:红线
为了留住“长江的微笑”,江心洲人,竭尽全力在做减法。
“人与江豚争空间,是不能允许的。” 江心洲生态农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王成透露,江心园区的东、西、北三侧均为豚类保护区范畴,曾发生农户因翻建房屋触碰到江豚保护区的红线,园区都会第一时间进行整改,目前,园区内已无任何畜禽养殖场。据了解,2018年2月至当年年底,江心洲一共拆除豚类保护区内5000多平方米的农业开发、生产管理等用房,关停螃蟹养殖等种养殖水面2000亩,政府为此自筹了1500万元补偿资金。期间,江心园区党工委还成立了豚类保护区日查监管队伍,形成严格的“日报”制度。
整改前后对比照
守好生态线,建设生态岛。江心洲交出了江豚保护的高分答卷。据镇江市生态环境局提供的最新资料, 2018年1月至4月,镇江段长江江豚数量稳定在18-25头次之间,9月份最多,约53头;冬季与春季数量在8-12头左右;夏季与秋季增加到21-22头次。
这个小亭子,曾是岛上观测江豚的最佳地点
江豚素来被视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指标生物”。它们现身频次的增加,正是长江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修复的有力例证。
期待不久的将来,我们又可以呼朋唤友:走,去江心洲与江豚来一场美丽邂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