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的零食安全吗?首个儿童零食标准出炉
来源:扬州日报
2020-06-17 16:24:19

儿童食品包装袋上关于添加剂脂肪含量等说明。

儿童食品包装袋上关于添加剂脂肪含量等说明。

6月15日,由中国副食流通协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儿童零食通用要求》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个儿童零食标准,其对儿童零食营养健康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扬州家长表示,虽然此前一直重视孩子的零食,但因为缺乏统一标准,儿童零食高油高盐高糖成了不争的事实。

儿童零食有了统一标准

《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对儿童零食的原料要求、感官、营养成分、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将儿童按照年龄分为两个阶段:3至6岁(60个月以内)为学龄前儿童;6至12岁为学龄儿童。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长特征,确定不同的重点营养素需求。

此外,这一标准还提出儿童零食所使用油脂不应含有反式脂肪酸,不能使用经辐照处理的原料,少添加糖、盐、油,规定氯化钠、蔗糖、脂肪的限值,产品的组织形态不能有明显尖锐突出物,产品口感不崩牙等。

儿童零食普遍高糖高脂肪

记者昨天前往我市部分学校附近周边商店进行走访,发现儿童最喜欢的膨化产品、饼干、辣条、巧克力豆、奶酪等,普遍存在高糖、高脂肪的问题,部分零食还有大量的添加剂,包括反式脂肪酸等,也没有标注可能存在的过敏风险等。

一款标注为儿童饼干的零食中,脂肪含量达到了32%,儿童奶酪的脂肪含量更是达到了33%。而在新出炉的儿童零食标准中,零食脂肪含量占比不得超过3%,这些零食超标达10倍。记者注意到,儿童零食标准要求少添加食品添加剂,但记者找了一圈,膨化食品、饼干、辣条、巧克力豆、奶酪等几乎都有大量的添加剂,一款名为儿童牛排的食品中,添加剂更是高达几十种之多。人工色素、甜味剂也是十分常见。

家长们对儿童零食安全有心无力

对于新出炉的儿童零食标准,一位小学生家长徐先生表示,自己也关注到了这个标准,但自己很多时候是有心无力,“市面上大部分都是高油高糖高脂肪的零食,给孩子选择性很小,确实危害大。”徐先生说,家长明明知道孩子不能吃太多薯条汉堡,但因为健康零食特别少,所以就不得已而给孩子买。而且在口感上,孩子确实更容易喜欢高糖高脂肪的食品。虽然自己平时知道儿童零食不能让孩子食用过多,但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孩子吃。

另一位邗江实验学校的家长表示,由于自己和爱人都上班,孩子都是家里老人在带。“他们对孩子很溺爱,孩子爱吃,他们就会去买。”她认为儿童零食安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儿童零食安全重在监管

苏北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注册营养师赵绮华认为,新出炉的零食标准给出了食品安全方面诸如防腐剂色素甜味剂、儿童过敏、强制过敏源等方面指标规定。此外,在营养方面,建议少油少糖,这些都很重要。

但是作为营养师,她更关注儿童零食使用的频次、量和结构,光一个标准远远不够。

在苏北医院营养科减肥门诊有很多小胖墩,不少都是因为食用太多儿童零食引起的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很多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在带,缺乏营养方面知识,往往觉得孩子喜欢就行。她认为,目前光依靠标准不行,还要加强监管和注重家长意识观念的教育。

儿童零食如何选更放心?

按照《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儿童零食分为以下几级:

第一级 可经常食用的零食:主要是低脂、低盐、低糖类食物。包括奶和奶制品,内含优质蛋白有助于生长发育和骨骼成长;新鲜的应季果蔬,可以摄入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和膳食纤维,增强体质;坚果类,营养价值高,增加饱腹感。这些食物虽然营养含量丰富,也要适量给孩子食用。

第二级 可适当食用的零食:适当食用就是可以每周1-2次,主要指含有中等量的脂肪、盐、糖类的食物,这类食物是可以补充一些能量的,但是同时又不建议多吃。

第三级 限制食用的零食:所谓的限制食用,就是针对3-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每周不能超过一次,针对3岁以下的儿童食用的频率应该更减少,能不吃就不吃。这类零食多是一些高糖、高盐类的,也就是经常说的垃圾食品。如膨化食品、冰激凌、汉堡、炸鸡等。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