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流深 沧笙踏歌》《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昨日下午,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处处散发着文学魅力!学校举行了第九届“大树下古风新唱”活动,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穿越”到了古代,自编自演吟诵千古著名诗词。
通讯员 张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欣 李晨
活动现场,记者在古色古香的十三中校园内,看见学生们身着定制汉服,化身千年之前的英俊公子、碧玉小姐,仿若置身古典的大宅院中。
高二(12)班的演出节目是《蜉蝣一梦 沧海相拥》,作为第一个出场的班级,精彩的表演受到在场观众热烈欢呼。美女“编剧”符艺轩同学告诉记者,在演出中包括开场时的葫芦丝、中国鼓以及结尾的舞蹈表演,整台节目大约用时7分半,期间运用了十余首诗词、赋、千字文等,凝聚了全班同学的心血。“我们将音乐和诗词结合,创造出一种悲伤、缥缈的意境,同时在诗词原文的基础上加以改动,让二者更加契合。”
符艺轩表示,在本次活动中,本班运用的均是所学过的古诗词,在准备过程中相当于是对之前所学内容的一次总结,也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诗词。“有不少班级同学选择了一些未学过的诗词,同样可以增加诗词积累量,扩大知识面。”
“我们学习古诗词有一个不足,就是背诵了之后它就沉淀在心里,平时用不上。我们希望通过表演的形式,将学生们学习过的古诗词有创意地编排成一台节目,让学生自行主创。”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特级老师曹勇军说,举办“大树下古风新唱”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古典诗词,同时对诗词形成深刻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融入现代人的感受,将古诗词在某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聚集在一起,成为学生们重新定义的表现主题。
曹老师指出,“古风新唱”的“新”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吟唱、现代人的演唱、朗诵等。而朗诵则又可以分成集体朗诵、多人配合朗诵、分角色朗诵、领诵等。一系列的“新”,给了学生无限创造和施展才华的空间。
记者了解到,除了“大树下古风新唱”活动外,十三中每年还会举办戏剧节、月光诗会等文学活动。“我校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方面有着优良传统,学校通过给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深刻学习、体会并将文学知识表达出来。”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校长张恒柱表示,这次的“大树下古风新唱”活动正是给学生们创造了平台,让学生们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感受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