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羽
安怀路,在南京城北,是极为漫长而幽静的一条路。从中央北路转入和燕路,与小市街相对,就是安怀路。
安怀路,一路往北,两侧浓荫如盖,路东侧还有一条小河,自北南流,河水倒还算清澈,大概快要到窑上村了,却戛然而止,几乎就到了幕府山南麓了。康茂才墓就在幕府山南,出神策门往北两三里路的地方,当时还有康家湾,应该是康茂才的后裔聚居之地,大致也就是如今的安怀村一带。
朱元璋手下,文臣武将,耀人眼目。康茂才在这些人中间,并不十分显赫。比起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国用等淮西集团的核心武将,他参加“革命”较晚,而且属于率部投诚,自然要相对被低调许多。
康茂才出生于1313年,比朱元璋大15岁之多,还比老谋深算的李善长大一岁呢。康茂才是湖北蕲春人,他年轻时读过书,想来家境还算过得去,通晓经史大义,事母至孝。元朝末年,天下纷乱,群雄并起。康茂才召聚兵马,保卫乡里,被蒙元朝廷封为长官,不久改任镇抚,再后来,康茂才势力不断增强,居然率众收复九江,捣毁蕲水黄连寨。
在当时,九江可不是非同小可的弹丸之地,康茂才也因此改任蕲州路同知总管府事,屯兵于裕溪、采石,大有异军突起坐拥一方之势。不久,康茂才又升任淮西宣慰使、都元帅。
关于康茂才的早期人生经历,《明史》说得简约而清晰: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
另有资料如是说道:公(康茂才)兵虽寡,而以宽弘得士卒心,故临阵人多效死,于是(朱元璋)数战不克。后数月,常忠武王遇春遣游兵虚挠之,公连日发军以应。王度其力疲,夜设伏兵,质明,歼其精锐殆尽,然犹收合溃散,坚寨于天宁洲。
康茂才与朱元璋、常遇春等不断交锋,互有胜负。而康茂才大概也是颇具有战略眼光的,他先于朱元璋渡江经营南京,职务是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与朱元璋一干人马激烈交锋角逐。直到朱元璋攻克南京,才率部投降。
有人对康茂才归降还有如此细节附会:康茂才率部归降,并道:以前,交战是各为其主。现在,屡败乃是天命。您若能饶我不死,我必效犬马之劳。朱元璋大笑,将他释放,仍让他统领旧部。
1357年(至正十七年),康茂才被任命为秦淮翼水军元帅,镇守龙湾。不久,康茂才夺取江阴马驮沙,击败张士诚,缴获敌军楼船。第二年,康茂才随同廖永安攻打池州,夺取枞阳,改任都水营田使,主持屯田,并兼任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这一年,康茂才已经45岁了。他在哪里屯田?据有人考证,大致就在江湾一代,范围从如今的狮子山西到幕府山南,南京的城北地带。屯田种粮,以战养战,是朱元璋的重要战略思想,也是他经常说自己纵横天下没有加重百姓负担而引以为豪的地方。
至正十八年(1358)以来,陈友谅势力发展迅猛。势力扩展到如今的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和安徽、浙江、福建的小部分地区,成为江南地区最强的割据集团。相比之下,朱元璋的势力仅仅相当于今江苏、安徽的一小部分和浙江的中部、南部。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攻克了安庆下游的池州,朱元璋深感威胁,派徐达、常遇春等人与之争夺。常遇春生擒陈友谅的士卒三千,全部坑杀。陈友谅为此震怒,他绕过池州,迳取太平。朱元璋的猛将花云在太平战死,陈友谅一鼓作气,欲直扑应天,一举消灭朱元璋。朱元璋在此生死存亡关头,唯有背水一战。龙湾战役就此爆发。
起先,朱元璋让康茂才致信陈友谅,诈为内应,诱其轻进。朱元璋为何选定康茂才给陈友谅下套?最主要的考量,恐怕还是觉得康茂才非淮西集团的故人,容易让陈友谅上当。
康茂才派使者去见陈友谅,陈说自己镇守江东木桥。陈友谅果然信以为真,率水军东下,到达江东桥,连呼“老康”没有回应,方才知道中计,率军撤退,已经为时已晚。陈友谅退至龙湾,明军伏兵四起。康茂才等众将奋勇出击,大败陈友谅。
660年前的南京,当时正是盛夏时节,天热多雨,阴晴不定。陈友谅气势汹汹,志在必得。刘基说:“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朱元璋采纳了刘基的主张,也才有了如上设计诱敌深入孤注一掷的决策。
大战爆发时,又逢大雨倾盆,陈友谅军人地生疏,部队展开极受影响。待云散雨收,冯国胜、常遇春的伏兵迅速杀出,徐达所部也倾巢而出,张德胜、朱虎的水师也一同前来。陈友谅阵脚大乱,败局一发而不可收拾。陈友谅此时回撤,偏巧潮水消退,很多大船被迫搁浅,陈友谅军被杀的、淹死的不计其数,被俘者达两万多人。朱元璋还缴获了陈友谅巨舰名“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者百余艘及战舸数百。陈友谅乘小船狼狈逃走,张德胜又乘胜追击之,冯国胜又以五翼军阻挡之,太平、安庆也被朱元璋悉数收复。陈友谅一直溃退到九江。
龙湾之战,是陈、朱两大割据政权对抗的转折点,自此之后,朱元璋的势力逐渐赶上乃至超过陈友谅,为以后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打败并杀死陈友谅,消灭陈汉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龙湾之战以后的康茂才,继续为朱元璋效力,表现还算突出。无论是追杀陈友谅,还是攻打张士诚,康茂才都表现神勇。
1368年,朱元璋称帝,派大将军徐达北伐蒙元。康茂才随军平定山东,又渡河夺取汴梁、洛阳,屯驻陕州。1370年(洪武三年),康茂才又随徐达夺取定西、兴元,在回军途中病逝,时年五十七岁。朱元璋得知后,追赠康茂才为推忠翊运宣力怀远功臣、光禄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蕲国公,赐谥武康。
康茂才墓位于鼓楼区神策门外小市街道安怀村社区安怀村314号附近,1974年由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发掘清理。墓前60米处立有石马、石羊、石虎、石翁仲各一对及石龟趺一尊,龟趺上宋濂所撰《蕲国公谥武义康茂才神道碑铭》已失,2000年该批石刻被整体迁入白马公园内保存。
回顾康茂才一生,龙湾之战是他一生最为耀眼之处,大概也因此之故,后世小说对他多有传奇般的演绎铺张,如小说《英烈传》,如评书《燕王扫北》等等,不可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