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船》后有《送别》?“恐怖童谣”没完了,追剧后遗症咋治?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7-02 19:28:43

“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树,白兔在游玩。桨儿桨儿看不见,船上也没帆,飘呀飘呀飘向西天……”悬疑剧《隐秘的角落》火了,也带火了一首原本就脍炙人口的儿歌《小白船》。据说看完全剧后,不少网友表示得了“《小白船》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但这首歌不仅在朋友圈成为话题,播放量也跟着暴涨了十几倍。

代言残酷童话,让观众“心慌慌”

熟悉的味道,却不是从前的配方。这还是孩子常看的《宝宝巴士》里的《小白船》吗?由于《小白船》在剧中总伴随着杀人事件响起,这首歌也被观众们戏称为“恐怖童谣”。好好的儿歌,配上歌一响起就要死人的剧情,秃头秦昊的邪魅一笑,还有他那“一起爬山吗”,“我还有机会吗”的灵魂质问,让人心慌慌。伊能静曾在微博上公然“警告”老公秦昊,禁止他唱《小白船》给女儿听。“秦昊!你给我听着!以后米粒睡前的儿歌时间!你!不!准!唱!”

本周《快乐大本营》中,秦昊又要唱《小白船》了!现场的主持人和嘉宾纷纷表示全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站在秦昊身边的秦岚更是连连往旁边退,远离秦昊,追剧后遗症相当明显了!

其实,这首歌本来是12年前著名民谣组合“小娟&山谷里的居民”参加“红色推土机”盲童计划中的一首公益歌曲,如今再度蹿红,在小娟看来,是和该剧导演辛爽密不可分的。在音乐人出身的导演看来,这首歌里有童话的成分,也有童话反面的、很残酷的东西。小娟则受访表示,“音乐人通过自己的耳朵来挑选音乐,肯定不会错。不只这一首,剧中的每首歌曲,都表达了导演的用意,非常难得。”

贯穿全剧,原本就是“安魂曲”

《小白船》这首歌自第一集开篇至最后一集片尾时时飘荡在观众们的耳边。在剧中,三个小孩出游爬山时,朱朝阳和严良让普普唱歌,于是普普唱了《小白船》,悦耳的童声,可爱的童谣飘荡在山谷中,但与此同时,张东升把岳父岳母推下山。鲜明的反差,让观众对这首歌产生“膈应”。

第6集的最后,三个小孩躺在渔船上望向天空时,颤巍巍的童声唱起了《小白船》,“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但镜头一转,张东升妻子的尸体浮出海面,如此诡谲的转场,再加上清冷的歌声,这首童谣的确让人在大夏天心生一股寒意,细思极恐。

作为第一集的片尾曲,由小娟&山谷里的居民演唱的《小白船》代表着剧集中童话的那一面,而当歌曲在第六集作为插曲出现时,观众已经见识了许多死亡且即将面对下一次死亡。大结局伴着一句“献给童年”缓缓落幕。由秦昊和剧中普普的扮演者王圣迪演唱的《白船》则成为了最后一集片尾曲,也承担了全剧叙事收尾的功能。

溯源这首歌的前世今生,《小白船》自上世纪50年代被译为中文传入中国后,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歌,但它本质上是一首安魂曲。

这首童谣原名《半月》,原本只是朝鲜作曲家尹克荣为自己去世的姐夫创作的歌曲,记录失去亲人的寂寥,同时也抒发了当时痛失国土的痛苦。1950年,这首歌曲被翻译成《小白船》传入中国,歌词大意没有变化,但传达出的意境是希望儿童们积极探索,勇于追求美好未来。

在《小白船》中,桂花树、白兔、晨星,无一不描绘了孩子们对天空的美好想象;而在《半月》中,晨星是一座灯塔,指引亡灵飘向西天,静谧缓慢的旋律,也处处流露出安抚的气息。

悬疑推理题材钟爱“恐怖童谣”

其实,说到音乐,《隐秘》的片尾曲不仅一集一换,阵容上还集齐了后海大鲨鱼、木玛、Anti General、Joyside等足够令资深乐迷疯狂的一众音乐人,也难怪有许多观众调侃《隐秘》是《乐队的夏天1.5》。

甚至还有人总结,剧中其他配乐歌曲名称和情节的有趣对应。《多人舞蹈项目》:片头动画;《坠入爱河》:张东升将岳父岳母推下山崖;《给予你美》:张东升洗澡后在镜子前佩戴假发;《干巴巴的吻》:周春红逼迫朱朝阳喝牛奶;《放进去腌制几天》:观众跟随镜头看到冷库里的尸体;《路过你的痛苦》:朱朝阳目睹张东升拖着尸体经过;《爱比死更晚》:普普在张东升面前哮喘发作……

最近走红的悬疑剧集还在扎堆待播。《隐秘的角落》让《小白船》变得不那么可爱,从《非常目击》的先导预告来看,《送别》贯穿始终,而且重新翻唱这首歌的也是位小女孩,配合上扑朔迷离的剧情,不得不让人担心这首“长亭外,古道边”又要把观众们吓坏。

关于国内的“恐怖童谣”,很多观众可能会想起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里《恐怖童谣》那一集,“一个两个三个小朋友,四个五个六个小朋友,七个八个可爱小朋友,一起手拉手玩雪球。一本图书看到第八页,一首歌谣唱到第四句,一颗糖果只咬了半口,还剩五个小朋友……”

在“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无人生还》、《黑麦奇案》都与一首童谣息息相关。在悬疑网剧《暗黑者》里,也使用了一首长沙童谣《月亮粑粑》。这是一首在老长沙世代相传的安眠曲,一代又一代的湘人躲避着战乱,承受着苦难,却还能在夜半时分抱着襁褓里的孩子,唱一首童谣。

研究者告诉记者,喜欢悬疑、推理的朋友们都知道,天真稚嫩的童声,与诡异的音乐、歌词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感,营造出恐怖的氛围,所以在不少文艺作品中,都会找到让人不寒而栗的童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