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0年高考不到两天的时间了……
面对“高考”,学生、老师和家长那根紧绷的神经,谁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放松。
而这段备考的日子,对于每个家庭来说,也都经历着莫大的考验。毕竟,我们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是感同身受的。
无论您是家长还是老师,面对咱那临考的孩子,是不是都表面上“故作平静”,但内心早已“惊涛骇浪”了呢?
因为新冠疫情,今年高考又是个“特殊年”。
那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和考试的压力,“考生”该如何调试心态,以最平稳的状态去面对这次考试呢?
您将看到
☉高考头一天孩子“紧张、失眠”,这时家长该怎么做呢?
☉ 当临近考试,考生出现过度紧张焦虑、脾气异常急躁,家长该如何引导?
☉手心出汗、频繁上卫生间,如何有效缓解考生“考前焦虑”问题?
☉ 什么样的“家庭氛围”,最有利于考生复习备考?
☉作为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迎战高考?
针对以上家长所关心的种种问题,我们专门请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崔永华医生,看看专家怎么说……
高考在即
您的孩子是否“过度考前焦虑”
作为同样经历过高考的我们,一定能体会到考试前,被焦虑支配的特殊心情。
越想考好,越会焦虑;考试越重要,越容易焦虑。
据调查发现,近15年来中国学生的考试焦虑发生率,平均达到22.32%。
初、高中生的考试焦虑发生率,显著高于大学生,达到 29.8%(数据来源:丁香医生)。
考试,对于每个人来说,心理上都会有一些波动,这是特别常见的现象。特别是中考和高考这两个大考试,这对孩子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孩子能够从容不迫的应对这些压力,那他的心理上不会产生什么变化。
如果这些压力超过了孩子应对的范畴,他没有能力来应对这些压力,那么这个时候,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反应,甚至会导致心理上的问题,从而影响孩子的行为、生活和学习。
那么,如何判断我们的孩子是否过度焦虑呢?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表现,我们就要注意了:
•考前容易睡不好,甚至失眠、心慌,拿起书本就头疼;
• 考前食欲减退;
•考前强迫症突出,不断重复做一件事。比如重复背一个知识点、重复检查题目、重复洗手等行为;
•考前易怒,有抵触、和家长对抗的倾向,出现逆反、叛逆的行为;
• 考前易自我否定,害怕被提问,甚至厌学,逃避考试;
•考试过程中出汗、心跳加速,甚至感到恶心想吐……
除了以上情绪、生理层面的表现外,考前焦虑还会有认知层面的表现,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想混乱、无所适从等。
如果孩子的这些反应,明显影响了他正常的社会功能,比如正常的复习、正常的休息、正常的情绪、正常的交往、正常的饮食时,那就是个问题了。
此时,作为父母,我们最需要做的便是在离高考不到两天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帮到我们的孩子。
那么首先,我们要了解“过度考前焦虑”是如何产生的?
“过度考前焦虑”是如何产生的?
说到这里,相信很多家长会疑惑,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出现考前焦虑?
崔医生解答到,造成考前焦虑一般有以下原因:
① 第一个外部压力,就像父母、老师等对孩子的过高期望。我们给孩子定的标准特别高,从小灌输他要出人头地的理念,时刻要掌控着孩子。
② 第二个压力来自于孩子自己。孩子对于自己的要求特别高,每次都要考前三名,考第五名就觉得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父母。
③ 另外,这与个人性格也有关系。一般来说,对学习期望值高、性格内向、自尊心强,且不善于表达情绪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考前焦虑。
④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因素。家庭氛围不和睦、家长过于焦虑,都会影响到孩子,造成孩子考前焦虑。
焦虑的家长会把焦虑的情绪传染给孩子,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也会让孩子不能接受,从而影响孩子。
父母认为自己做的很好,但未必就是孩子需要的。
比如我们在书中常会看到,孩子需要鼓励式的成长,毕竟好孩子,多数是夸出来的,但这个“夸”很重要。
对于一个五六岁的小孩,你可以用直白的语言去夸他,比如你真棒、你做的真好。这个时候的孩子听了特别受用,他喜欢这样直白的夸奖方式。
但对于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夸奖,只会让他觉得我们很敷衍。
这时我们就要用特殊的方式夸他,比如:当着第三个人的面,去称赞孩子,且还得让他听到。
比如和另一半在另一个房间说话时,可以故意提高嗓门,让孩子听到你称赞他做的很好,称赞的时候一定要具体、准确、有内容,这样孩子听到爸爸妈妈这么欣赏他,他就会特别高兴。
所以,我们要关注到每个细节,才有可能帮助到孩子。
如何帮助孩子
有效缓解“过度考前焦虑”
考试来临,作为家长,我们如何在细节上取胜,帮助孩子克服考前焦虑呢?
首先,保证规律充实的“生活作息”
考试前夕,我们要有意识的按照考试那几天的节律,让孩子作息。
比如早上几点起床?中午要不要睡觉?晚上几点睡觉……
按照这个规律去调整,这样孩子才能更好的适应考试节奏。
此外,我们还要让孩子在休息好的同时,充实起来。
我们可以制定一个适应高考的、简洁明快的生活计划。比如适当减少埋头苦读的比重,多一些运动、听音乐的时间,多一些思考和冥想的时间等,这是没问题的。
但我们要注意,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每个环节都要和孩子商量,充分给予孩子尊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我们甚至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想,我们一起来探讨。
总之,一定要平等的和孩子沟通和交流,借此缓解他的焦虑情绪。
这里有一个细节要提醒各位家长,当孩子在完成制定的学习计划时,我们要努力与孩子同步。
比如孩子9:00--10:00学习时,我们也要工作或学习,绝不能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玩手机、看电视。
因为我们向孩子传达的是一种生命的精神,让孩子知道我们每一刻都应该在努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这几天,我们家长行为的调整,也十分重要。
你既然定了计划,就要操作到位,否则也是没效果的。
另外,崔医生提醒大家,考前这两天,我们在孩子的饮食上不用改变太多,在以往的基础上更加营养均衡、精致、用心即可。
其次,营造轻松和睦的“家庭氛围”
视频中崔医生提到,儿童青少年出现抑郁情绪的时候,是什么表现呢?
他最突出的表现就两个字——心烦。
此时孩子特别烦躁,特别容易生气,一点小事儿就易怒。
原来温和的孩子,一招惹他就发脾气,甚至摔东西、打骂家人。
此时,家庭的氛围和父母的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想要改变孩子的性格、改变孩子父母的性格不容易。
但,我们改变家庭氛围却并不太难。
我们要真诚面对孩子当下所有的状态,给予他们一些积极的鼓励与暗示,鼓励孩子相信自己。
比如在孩子考试前这几天,我们一家人一定要和睦、团结、温馨与和谐,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祥和的、安静的家庭氛围。
这对于稳定孩子情绪十分有帮助。
另外一点,假设我们此时有问题要讨论,咱避开孩子,一定要想办法给孩子营造一个祥和宁静的氛围,以孩子的状态为核心,这是崔医生给大家的建议。
重点:要学会尊重与理解孩子
我们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白天不起,晚上不睡,打游戏打到一两点时,很是生气。他们认为孩子不努力、不上进,认为孩子不听话、不争气,会给孩子扣上这些帽子。
有了这些认知后,随之而来的便是父母对孩子无穷尽的唠叨、批评、训斥。
这反而加剧了孩子的不良情绪,让孩子认为没人理解他,没人懂他。
这个时候,我们从没想过孩子可能睡不着、对学习没兴趣,所以才用游戏来打发时间,这可能是他最后一个感兴趣的阵地。
但在别人,甚至父母的眼里,这就是一个不争气的孩子。所以,当父母看到这些现象,几乎都误解了我们的孩子。
在崔医生看来,每个孩子都想优秀,都想争气,这是人的本性,也是我们的本能,没人愿意堕落,没人愿意学不好,愿意被人看不起。
我们都希望被人认可,被别人尊重,这是我们本能的需求。
所以作为父母,当我们看到孩子出现一系列令人头疼的行为时,要换个角度想问题,多听听孩子的感受,容许他们表达,接纳和包容他们不同情绪的状态。
当孩子不能做到你期望的样子,甚至和你逐渐的没有对话,只有对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想想,孩子是不是出现了别的问题。
注意:父母首先要拥有稳定的情绪
我们常说,每一个焦虑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更加焦虑的妈妈/爸爸。
所以,大考前夕,我们想要孩子情绪稳定,那么父母情绪稳定,则是前提。父母要从容不迫的对待孩子每一个行为,不要让自已焦灼的情绪传染给孩子。
比如孩子跟我们说:
“妈妈,我一会特别烦,
一会特别紧张,一会焦虑,我好烦啊。”
这时,您会怎么回答?
是回答到:
“你看每天都跟你说,考试别紧张,
你又紧张了,说的都白说了。”
各位家长,千万不要这样回答。
接纳,是解决情绪的第一步。
我们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告诉他有这种情绪很正常,每个人在面对大考时,都有和你一样的紧张反应。
让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清晰表达他的紧张,这都能使他的情绪有所缓解。
我们要帮助孩子接纳和表达他的情绪,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并站在他的角度,与之共情,这样孩子才愿意与我们交流。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把焦虑写下来,写的过程就相当于一次表达和倾诉的过程。
有研究显示,在考前写下关于考试的焦虑,可以有效提高考试成绩,缓解焦虑。这一方法,对那些习惯性考试焦虑的同学尤其有效。
所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能够帮助孩子驯服自己的大脑,重获对于情绪的控制力。
最后,帮孩子找到合适的减压方法
面对压力,每个人排解的方法都不一样。
有人喜欢通过跑步减压,有人喜欢听摇滚乐减压,有人喜欢跳舞减压……
所以,一定要找一个适合孩子的减压方式,不要让减压成为压力。
视频中,崔医生教给大家一个放松训练的方法,是心理学上常用的一个技术。
这个方法有什么用呢?
当你临考前,已经快进考场了,或者坐到考场里面了,还瑟瑟发抖、焦虑不安的时候,用这个方法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
第一步:让孩子以一个舒服的姿势坐着;
第二步:做两次深呼吸,之后思维跟着呼吸走。让气体从鼻腔里进入,然后沿着呼吸道进入到肺里,进行气体交换再出来;
第三步:用鼻翼呼吸,感受气体的温度差。当孩子能感受到温度不一样的时候,他就快放松了,这就叫放松训练。
它可以帮助我们在紧张的状态下,快速的恢复平静,也可以当我们睡不着时,快速帮我们入睡。
假设孩子睡不着,那他放松训练15分钟,就相当于睡眠两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放松训练可以帮孩子在临高考前这几天,来暂时的缓解考试前的焦虑。
还有家长会问到,高考戴口罩,会不会影响高考的发挥?一般情况下,我们口罩已经带了这么长时间,都已经熟悉了这种模式和状态,多数人不会因为戴了口罩,就会影响高考发挥的。
而且,我们的口罩现在大多是普通外科口罩,并不是特别厚的那种,并不会因为多了一层口罩,就会影响大脑,导致缺氧。所以在崔医生看来不必过度担心,就像平时上课一样即可。
作为家长,我们要充分发挥好陪伴的作用,因为陪伴是引导、是守护,我们只要尽最大努力去做,无愧于心就好!
愿我们的孩子前程似锦、一路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