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档案资料!三颗子弹“讲述”开国上将的战斗故事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7-06 21:49:03

扬子晚报网7月6日讯(通讯员 朱振标  实习生   徐源皎 记者 薄云峰)6日上午,开国上将杨得志之子、原南京军区联勤部部长杨建华少将和夫人王鲁选女士,向江苏省档案馆捐赠父亲开国上将杨得志、岳父开国少将王六生将军和杨建华将军本人的一批档案史料。主要涵盖《杨得志生平简介》《杨得志回忆录》《杨得志画传》《杨得志回忆录》(广播版光盘)《杨得志围城打援故事片》《杨得志将军大事年表》,杨得志将军历史照片;《开国将军王六生》《王六生将军大事年表》,王六生将军历史照片;以及杨建华将军本人档案资料。

 杨建华少将(左二)和夫人王鲁选女士(左一),向江苏省档案馆馆长陈向阳捐赠物品。  薄云峰  摄

省档案馆馆长陈向阳出席捐赠仪式并致辞,现场颁发收藏证书;省委老干部局原局长顾汉萍,江苏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老干办主任杨罗玉大校,第二干休所政委胡海燕中校等出席捐赠仪式;省档案馆副馆长孙敏主持捐赠仪式。

捐赠仪式现场

在这批珍贵的档案史料中,有三颗子弹尤为珍贵。这三颗不同规格的子弹,各自承载了一段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意义的战斗故事,伴随了杨得志将军二十七年的戎马生涯,一直被杨得志将军及其家人视为传家之宝,堪称珍贵的革命文物。

比利时造“勃朗宁”(7.65mm)手枪弹

这支“勃朗宁”手枪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温坊战役”中,从一名被俘的敌军连长手里缴获的,此战是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以来少有的胜利。从此以后跟随杨得志南征北战几十年。不仅随杨得志走完了二万五千里,还走到了解放全中国。直到1979年,70岁高龄的老将军又携带这支枪指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边境自卫反击战。

杨得志的这支枪,虽已被家人捐给中国国家博物馆,但这颗原装子弹,同样反映了这支枪的全部历史。虽然这颗小子弹“身高”不足2.5厘米,却是83年的老革命。

德国造“驳壳枪”(7.65mm)手枪弹(备注:7.65mm指的是子弹口径,不是长度)

“驳壳枪”弹 打破“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杨建华介绍,德国造驳壳枪是何时跟随杨得志将军的已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从抗日战争初期杨得志就在使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杨得志被任命为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团长,和日本军打的第一仗便是平型关战役。这颗子弹的革命历史也在79年以上。

美国造“卡宾枪”子弹见证上甘岭战役

“卡宾枪”弹 历经第五次反围剿、上甘岭等战役。杨建华说,这颗子弹的革命历史至今也有68年以上。

从解放战争开始,杨得志所在的部队陆续缴获了国民党军队不少枪支弹药。据介绍,杨得志将军的卡宾枪,主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由警卫员携带。

这颗子弹,同样历经第五次战役、夏秋季防御作战、上甘岭战役、夏季反击战役等,是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国军”英勇作战的见证。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