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最强天团来了!7月7日起,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客户端特设专题报道——《2020“遇见东南·院长开讲”》,邀请东南大学26位院长,为各位考生和家长详细介绍学校34个学院的特色专业、学科设置、就业情况等。
本期主讲嘉宾是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肖睿。
【历史悠久 底蕴深厚】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由原国立中央大学的相关专业为基础发展而成,是国内高校能源学科和环境学科的最早萌芽。从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时期创立的电机工程系和机械工程系蒸汽动力专业,经历了多次学科改革和专业调整,发展至如今的能源与环境学院,已经有66年的历史。
【名师荟萃 能力突出】
在学院成立的早期,就因其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前来任教。热工自动化专家钱钟韩,电机专家吴大榕,锅炉专家范从振,热工专家夏彦儒等能源和环境学科的老前辈,都曾在此任教。
学院作为国家“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国家“211工程”和东南大学“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的重点单位,自1954年以来,已培养出了6名两院院士,近18000名骨干人才,为能源与环境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很多人才。
学院在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同时出版教材及专著近100部。
除此以外,学院还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进行高水平讲座,名家讲座资源丰富。
【学生培养 成果丰硕】
能源与环境学院目前有在读本科生950余人,硕士研究生800余人,博士研究生150余人,男女比例约为7:3。
据2019年数据统计,能源与环境学院的本科生中,有48%在大四后免研、考研升学至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11%的学生选择出国(境)升学,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录取。41%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在毕业后协议就业,多进入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中建三局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或单位,近3年本科就业率近100%。
【学科齐全 优势明显】
能源与环境学院目前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全国排名第9,环境科学与工程在环境与生态ESI排名中已进入前1%,均为江苏省优势学科。
除此以外,能源与环境学院还有12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目前,能源与环境学院面临国家发展重大机遇,拥有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分别是能源方向与环境方向。
两个方向所从事的主要研究各有侧重:能源方向主要从事煤的清洁转化、能源动力设备先进控制自动化、新能源利用、制冷空调与人工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环境方面则侧重水污染控制水环境修复、固体废弃物高值利用、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土壤修复等方面的研究。
在两个研究方向中,设置有4个专业,分别是:能源与动力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该专业为教育部“双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品牌专业。
包含电厂热能动力及其自动化、制冷与低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本科生在二年级末, 通过本人申请和教师指导选择其中之一作为专业方向。
方向一:电厂热能动力及其自动化
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动力工程和热工自动化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技能,使学生具有在 电力等行业进行研究、规划、设计、调试、运行和管理 的能力。为国家电力工业输送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主要学科基础与专业主干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模拟与数字电路、自控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控制技术、热工自动控制系统、电厂汽轮机原理、电厂锅炉原理、热工测量及仪表。
未来就业与发展:电力系统,如电力设计院,电力公司,电科院,电厂(火电,核电,以火电为主),热力公司,本科毕业大多去电厂,研究生毕业可以去设计院等。毕业生还可以去各类设备制造厂,比如汽轮机制造厂、锅炉制造厂等等。
方向二:制冷与低温技术
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现代制冷与低温技术领域内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计算机应用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从事各种制冷设备和系统的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能力。为国家制冷、空调制造和应用领域输送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主要学科基础与专业主干课程: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自动控制原理,制冷原理与设备,低温技术,空气调节原理,制冷压缩机,制冷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热泵技术,热驱动制冷技术,冷链技术等。
未来就业与发展:本科毕业生可继续深造,或直接进入建筑设计院、建筑科学研究院、制冷空调生产企业(如美国开利、日本大金、格力等)和其他节能技术公司进行研发和工程管理工作。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该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人居环境工程方面的供热通风、空气品质控制、建筑给排水、建筑环境测试和楼宇自动化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使学生具有从事供热、空调、建筑智能化等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能力 ;具有从事相关领域的创新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为国家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领域输送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主要学科基础与专业主干课程:专业课有制冷技术(含设计)、工程材料及成型、CAD技术基础、流体输配管网与流体机械、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制冷压缩机、暖通空调、建筑冷热源等。
未来就业与发展:在建筑设计研究和规划管理部门、工程建设公司、设备制造企业、运营公司等单位从事供热、通风、空调、冷热源、净化、燃气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和管理工作。
【核工程与核技术】
该专业为国家重大需求专业。
主要培养基础宽厚,具有核能工程、核电站运行、核技术应用及其它交叉领域的高级技术和管理复合型专业人才,使学生既有坚实的核科学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工程背景。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国家核能相关部门将需要大量核科学与技术人才,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在大型核电站、国家级科研院所、国家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及外资企业任职。
主要学科基础与专业主干课程:主干课程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相同,核工特有专业课有核物理与核辐射、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反应堆控制及核电站仪控系统、核电厂系统和设备、旋转机械振动与噪声、压水堆核电厂的运行、核电厂电气系统。
未来就业与发展:前往电厂工作(核电站为首选)。我国核工业正处于发展阶段,该方面专业人才较少,容易找到对应工作。且我国有不少在建和规划中的核电站,就业前景广阔,福利待遇高。
【环境工程】
该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使学生具有从事环境方面的监测、规划和管理的能力 ;具有从事城市和工厂企业的水、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工程治理,水资源保护和给排 水工程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工程应用能力。为国家环保管理和环境监测部门、相关研究机构和设计单位以及大型专业工程公司等培养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主要学科基础与专业主干课程:主修课程有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化工原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等。
未来就业与发展:国家环保管理和环境监测部门、相关研究机构和设计单位以及大型专业工程公司等。
【联合办学 广阔视野】
能源与环境学院遵循“3+1”、“3+1+1”“2+2”等培养模式,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等近10所国际著名高校建立了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
此外,学院还聘请了30多位国外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学院老师、学生每年出国进修、参加国际会议60余人次,承担国际合作项目30余项,主持各类国内外学术会议40余次。
【科研项目 硕果累累】
能源与环境学院作为国家重点科研基地,拥有一个国家级科研基地,三个教育部科研基地,三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能源与环境学院牵头国家重大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充足,近五年科研经费达3.99 亿,处于学校前列。近5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80余项,基金申报批准率名列全国前茅。
能源与环境学院的科研成果也十分丰厚,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部级一等奖七项;近五年年均发表SCI收录论文近300篇,能源学科发文量全球41名,数量与MIT相当,质量与清华相当;在研究方向方面,我们有5个在全世界表现卓越的前沿主题;近五年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2项,成果转化率也处于全国前列。
【竞赛创新 满载而归】
同时,能源与环境学院也注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部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同时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为每一个本科生都配置了一名优秀专任教师,平均每位教师只指导两位本科生。全方位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在课外竞赛方面,学院也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方面的竞赛,并取得了众多优秀的成绩,如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特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等,获奖数量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校园生活 丰富多彩】
除了学习,能源与环境学院还会举办很多有助于学生全方面发展的课余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校友交流中,我们能与“长五”首飞“01”号指挥员、 03届校友胡旭东面对面;体育赛事中,我们奋勇拼搏,在“院系杯”体育赛事中多次夺冠;志愿公益中,我们前往云南南华开展“扶贫、 扶智”志愿公益活动,传递东大能环人的爱心;社会实践中,我们被评为江苏省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美丽中国” 行动被“荔枝新闻”报道;文艺活动中,我们团结一心,在东南大学“青春为祖国歌唱” 大合唱比赛中获得特等奖……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实习生 顾怡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