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 | 在线就能学唱昆曲啦?先别飘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7-20 11:46:17

一直致力于“互联网+昆曲”的“昆曲工尺谱数字化”网站又出“黑科技”大招了!日前,该网站隆重推出的“工尺谱卡拉OK”正式上线,在任意曲谱页面,点击“卡拉OK”按钮后,就能听到相应的昆曲唱曲教学,还能自动定义调节节奏和音高……总之,操作方便,功能神奇!网友还挺兴奋:所以,以后我在线就能学唱昆曲啦?且慢,先别飘!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资深昆曲音乐理论家迟凌云,专家告诉我们,这个软件在传播推广昆曲方面真的非常有创意和诚意,如果要在上面学工尺谱也是相当“靠谱”的,但要是当伴奏学唱昆曲,还是不大可行哦!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艳

“工尺谱卡拉OK”上线

你拿任意曲谱,都可以在线“拍曲”!

“昆曲工尺谱数字化”网站是2015年上线的,致力于将中国昆曲传统曲谱以数字化形式保存,支持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种设备上阅读,效果精美。网站是由几位清华大学毕业、热爱昆曲艺术的技术达人创建维护,日常招收志愿者,给昆曲的网络时代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日前,该网站又全新上线了“工尺谱卡拉OK”功能。操作很简单很人性化:进入链接,你在任意曲谱页面,点击“菜单-功能-卡拉OK”,点绿色播放按钮就可以使用卡拉OK拍曲,进行唱曲教学!播放时常用的快捷键:空格暂停/播放;“- =”调速;按两下“P”打拍子直接定速度。同时负责人也强调:“此卡拉OK为程序自动生成,由于工尺谱规则复杂、非精确,不能保证所有的曲目效果都好。如听到明显错误的地方,欢迎反馈。”

网站截图

扫码可听“工尺谱卡拉OK”

那么这个“工尺谱卡拉OK”适合哪些人用呢?浙大曲社指导老师、“昆曲工尺谱数字化”的创建者侯乐在微博中明确表示对三类人会有用:“给感兴趣、想听听的人用,按空格键自动播放全曲;给电子化录入校对用;给想练唱但请不到笛师的爱好者用,给出一个准确的节奏和音高。按+-键自己控制速度。按a键进入手动模式、每按一下回车键出一个音,散板更适用。”

等等,“工尺谱”是啥?

尺读为chě,100年前,中国人就是用工尺谱记谱的!

说了半天,可能会有戏曲小白弱弱地问一句:等等,谁能先告诉我“工尺谱”是啥?其实,在简谱和五线谱传入中国前,工尺谱曾是中国古代主要的记谱方式。源自中国唐朝时期,后传至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地区,属于文字谱的一种。昆曲工尺谱是带乐谱的剧本,音乐、唱词、念白和科介写在同一个文档里,按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顺序阅读。

很多人对工尺谱感到陌生,甚至这么简单的三个字都可能会读错,因为这里的正确读音是工尺(chě)谱。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家一级演奏员、江苏省昆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著名的昆曲音乐理论家迟凌云老师。快60岁的迟凌云从15岁就进入戏校学了工尺谱,对工尺谱有长达40多年的学习、创作、研究。他很感慨地表示,在简谱、五线谱传入中国前,我国一直是使用工尺谱作为主要的记谱工作的,“其实我们现在从小学生到音乐学院都是学简谱五线谱,已经非常普及也非常方便,其实简谱是舶来品,就是100年间,我们用工尺谱慢慢变成用简谱了”。

“其实工尺谱在古代流传甚广,但是今天只有传统戏曲还会使用工尺谱来演唱或记谱”,据迟凌云介绍,其实戏曲界目前使用工尺谱的也主要是昆曲,“其他戏曲比较少了,现在都是简谱了”。为啥昆曲坚持下来了呢?据迟凌云介绍,因为昆曲留下来的曲谱相当多,这些曲谱都是工尺谱,而昆曲也比较适合用工尺谱来演唱,“学昆曲必须学工尺谱。其实昆曲的工尺谱中有很多变化,哪怕是一拍或者简单的几个音,都包括节奏上的很多变化,一个工尺谱也会有不同的节奏,这些都是老师口传心授地传承下去。”迟凌云举例说,一个工尺谱往往唱出来的小腔都不一样,会有三种甚至更多不同的变化,演员在学唱时都需要掌握,“要根据曲子、人物、场景、情绪来变化和演唱”。也就是说,工尺谱看着简单,但其中蕴含着各种变化,而简谱、五线谱非常准确和规范,在昆曲中就缺少了变化的“弹性”,“如果把昆曲翻译成五线谱简谱,会把音乐作‘死’,昆曲演唱的灵活、灵动和变化的唱法就变得单一了”。

有了神器,学昆曲so easy?

no no no!这事没这么简单……

OK,终于搞清楚了工尺谱这回事,那么现在既然工尺谱都可以在线卡拉OK了,是不是我们这些想学唱昆曲又没有时间上课或者拜师无门的昆曲爱好者可以就跟着卡拉OK云学习了呢?迟凌云老师表示不能这么简单地去理解这件事。

“这个软件满厉害的,包括侯乐我也认识,一个非常厉害的曲友,一直在学昆曲,唱得也不错,一直在致力于结合互联网和电子化来推广昆曲”,迟凌云老师表示如果要通过这个软件学工尺谱没问题,“很好的软件,而且比传统学习方式还要好,因为它非常准”。但如果要想学怎么唱昆曲呢?“它不能完全教给你。因为这个数字化的音符、声音只有一种,演唱中的轻和重、连接和断开你学不到”。那么如果你要在家想找伴奏跟唱呢?“最好方便的话,你去网上搜专业笛师录制的伴奏带。因为过度精确的电子化工尺谱不带感情,你学唱的话,缺乏的是昆曲的强弱、韵味,灵动性差一点。”但他表示自己还是相当佩服,“网友推出的功能很先进,而且一直在不断优化,在推广昆曲、保存资料等方面有非常好的效果,可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昆曲看到昆曲”。

“我现在谱的曲子给演员都是两份谱子,一份工尺谱、一份简谱”,迟凌云坦言,现在专业院团里的演员有些也是习惯看简谱的,“毕竟比较熟悉,所以如果要唱出韵味还是要跟他们拍拍曲子,这些只能口传心授。”而且如果院团里的乐师是戏校毕业的,那肯定是学过工尺谱的,但如果是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的演奏乐师,那就基本都没学过工尺谱,所以他们一般也是看简谱的,而且写快的曲子或者用到现代的乐器和演奏方法,也没法用工尺谱,“昆曲的乐师中,只有笛师是必须会工尺谱的,即使不做要求,但如果被问到了发现不会工尺谱他自己也会脸红。”而演员中,当初在戏校都是学过工尺谱的,但进团演出以后如果经常看简谱可能也会对工尺谱慢慢生疏了。

那么会不会担心我们传统的工尺谱会失传呢?迟凌云表示这个倒一点儿不担心,“对昆曲人来说,简谱只是个工具,而工尺谱已经成为昆曲的血脉,是不可分割的。专业学昆曲的必定要学工尺谱,另外,喜欢昆曲的曲友们反而用工尺谱的人更多,追求原汁原味,甚至比我们专业院团都讲究,所以不会失传。”迟凌云个人也非常不赞成谈论简谱好还是工尺谱好的问题,“讨论用简谱好还是用工尺谱好是个错误命题,不存在谁好,工尺谱是昆曲的血液,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现在用简谱学习昆曲的人越来越多,我也不反对,我希望他们用简谱学,学得感兴趣了,一部分深入学习就要学工尺谱。研究工尺谱的只能靠少数人,那么我们吸收人越多,研究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根本不要去比。”

校对:成皿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