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地上的诗人”,国内首部权威《梭罗传》上市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7-20 12:21:18

提到梭罗,没有人不会联想到那部久负盛名的经典散文《瓦尔登湖》,没有人不会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座森林中孤独的木屋,但或许很少有人能了解《瓦尔登湖》背后的那个人本身是何种样子,他的心灵又蕴藏着怎样的风景。最近,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了国内首部权威的梭罗传记《梭罗传:瓦尔登湖畔的心灵人生》,它将带领我们走近这位伟大作家、哲学家、思想家鲜为人知的真实心灵。

他是“大地上的诗人”

1845年3月末,梭罗拿着借来的斧头来到瓦尔登湖旁的森林,又向树林借来几棵白松,开始在此处建造那座即将留名美国文学史的小木屋。1845年7月4日,梭罗正式在瓦尔登湖畔定居。

梭罗是“大地上的诗人”,是极简主义生活的原始践行者。梭罗宣称,他走向森林,“主要是为了从容地生活,去面对生活中最基本的事实”。他并不是为了征服自然,而是在“进行一场象征性的实验”。

一个人真正需要多大的房子、多少衣物?我们的生活究竟需要些什么?“生活”到底由哪些必需的事物构成?这是梭罗所进行的实验的目的之一。梭罗的迁居之举从来都不仅仅是一次冲动的逃逸行为,而是一种自发的对政治及社会现象的“改革”。这名栖身于湖畔的伟大作家从来不应被误读为消极避世的典型,正是他发现了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真正的纽带,并使之成为自身社会生活的稳固支撑。

“一生只有一个世界”

与《瓦尔登湖》的主题一致,梭罗也用他毕生的经历在诠释着“活在当下、把握现实”。众所周知,梭罗是一名作家、哲学家,但他同时还喜爱钻研印度和中国的经典,对欧洲风景画也颇有研究,并将之运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他每天孜孜不倦地阅读、创作、观察、记录,并长时间地户外徒步。虽然在林中独居,但他三不五时邀请爱默生等人来自己家做客,甚至举办超验主义者聚会。他还十分关注废奴运动,颇受爱默生废奴主义思想的感染,在各地举办讲座。《梭罗传》考察了梭罗与爱默生、玛格丽特•富勒、沃尔特•惠特曼等人的友好往来与思想交流,从而在19世纪的语境中对其一生的心灵轨迹进行综合审视。

除此之外,梭罗鲜为人知的个人生活也在《梭罗传》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梭罗和哥哥约翰之间经常通信,二人的泛舟之旅也是梭罗第一部作品的素材源泉。22岁时,梭罗还和哥哥同时爱上了一个女孩,但二人都未能求婚成功。梭罗一直在情感上无法接受哥哥的离世,甚至在临终之时仍在回味喃喃道:“一场绝妙的泛舟之旅就要开始了。”

书中还夹杂了一些有趣的冷知识,比如梭罗十分擅长机械制造,还发明了鞋带的系法——这一点应该极少有人知道。他和家人、朋友都十分亲近,对康科德当地的孩子们也非常亲切,“由于梭罗对康科德了若指掌,当地的孩子们对他十分仰慕,以为是梭罗先生创造了康科德。”

追寻梭罗脚步的书写者

就在《梭罗传》中文版上市前夕,2020年6月16日,本书作者罗伯特·D.理查德森先生病逝,享年86岁。理查德森是美国历史学家、传记作家。出生于1934年。曾于1990年获得古根海姆奖,于2007年获得美国历史学界最高奖班克罗夫特奖,并获得过美国历史学家协会颁发的帕克曼奖等。他的传记作品《梭罗传:瓦尔登湖畔的心灵人生》《爱默生传》等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美国文学研究的伟大成就之一”。

《梭罗传》是理查德森最早的传记作品,也是代表作之一。他本人就在梭罗的家乡康科德生活过,也曾住在梭罗和爱默生参加超验主义者聚会的地方附近。而《梭罗传》的诞生似乎也为理查德森本人带来了另一道美丽的风景。他的妻子安妮·迪拉德也是这本书的粉丝之一,有人将其摘得普利策奖的作品《听溪客的朝圣》与梭罗的《瓦尔登湖》相提并论。她曾给理查德森去信。据她说,在“两顿午餐、三次握手”之后,两人便于1988年成婚。

为了完成这部作品,理查德森梳理了梭罗大量的私人日记与创作手稿,甚至阅读了所有梭罗日记中提到的著作。有评论认为,他在本书中不仅灵活运用知识性素材,还如一名小说家般讲述故事、勾勒细节,使整本书读起来不失轻松幽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王行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