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丈夫变“话痨”,一个多月“碎碎念”唤醒沉睡妻子
2020-08-06 17:02:57

“如果那一天,她没提前走,或是和我一块出门了,说不定车祸就不会发生了。”陈加林有时候想过有这个“万一”那该多好,但这样的假设没有机会实现。就在去年9月,妻子潘明香骑着电动车在路口拐弯时被一辆冷冻小货车撞倒,之后,家里的“小日子”变天了。

原本顾着家里大小事的潘明香躺在病床上没有知觉,病危通知书下了一张又一张。陈加林辞了职,每天在病床边、在妻子身边“碎碎念”,一个多月的时间,他看见潘明香的眼里终于“有了光”。

在南京紫金医院,清醒之后的潘明香,“颤巍巍”地走在康复路上。而她的身边,丈夫陈加林从未离开。

陈加林陪伴潘明香康复中

一场车祸,她成了紫金医院“一年级生”

在南京紫金医院的康复大厅,潘明香在踩康复运动脚踏车,陈加林坐在她身边,眼睛就没离开过她。妻子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丈夫贴身辅助,随时观察动作的不规范之处,有时候甚至指出了医生都没有发现的细节问题。潘明香的动作有点慢,隔壁训练的患者蹬了两圈了,她一圈还没有蹬完。

脚踏车的后背把手上,搭着一个无纺布袋,里面摆着水杯、毛巾,还有潘明香的作业本,封面上写着“紫金医院一年级”。翻开作业本,每一页画的都是歪歪扭扭的方块再在中间点上一个点,“你看,方块比第一页规整很多了,有进步吧!”陈加林像个夸奖自家孩子的家长。

这个无纺布袋是潘明香和陈加林夫妻俩每天的“行头”。拎着这个无纺布袋,潘明香夫妻往返的也不过是南京紫金医院病房和康复大厅两栋小楼,相隔不到百步。

一场车祸让潘明香成了紫金医院的“一年级生”,医院已经成了夫妻俩暂时的家。“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小家有难,陈加林成了守着那家的人。

南京紫金医院康复治疗中心负责人戚玉亮对这对夫妻也有深刻的印象,“我们见了太多把亲人全权交给医生的人,像他一样一步不离陪着康复的,真的很少。”

 潘明香的“作业本”上,画的方块比之前进步很多

褪不掉的“红眼睛”,背后有更严重的问题

将近一年的时间,有太多场景让陈加林忘不了:第一次做鼻饲食物的手忙脚乱,半夜病床上妻子痛苦哭叫却哭不出眼泪;还有病房里简单烫了菜的一家三口的年夜饭等等等等。而烙在脑海最深的,还是妻子出事时的那个场景。

“我们住马群附近,那是个星期天,我们说好一起去市区里办个事的,她也没跟我打个招呼,骑了个电动车就先走了。”陈加林回忆说,等到再见到妻子时,妻子已经连人带车被撞到在路口,“头着地,周围是一滩血。”

潘明香随后被立刻送往附近医院急救,当时在急救中心做CT时,潘明香又呕了一大滩血,医生建议潘明香转到另一家三甲大医院就诊。当时影像检查,潘明香脑部情况还好,有分散性出血,所以生命体征稳定后从重症监护室里出来,主要处理的是骨折问题。骨折微创手术后一个多月,潘明香转入了南京紫金医院进行骨折康复治疗,脑部的出血则等待自行吸收。

“但我后来发现,她眼白都是红的,很红很红,从来没有消退过,还一直头疼。”陈加林说。

“这位患者情况不对劲!”南京紫金医院的医生们也发现了潘明香的问题,在住院40多天后,潘明香又出现了呕吐,有偏瘫的迹象,一侧嘴角歪斜,并且还在加重中,于是陈加林赶紧带着潘明香转到综合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这一转院,潘明香又进了重症监护室。

 潘明香康复的每一步,都有丈夫陪在身边

唤醒妻子,沉默的丈夫成了碎碎念的“话痨”

颈动脉海绵窦瘘,这个拗口的名字,陈加林现在念出来不会错一个字,他还能向记者解释,这是颈部血管出现了问题,造成了妻子发生了最严重的脑干脑梗。在当时,他对这个疾病全无了解,只知道妻子命悬一线,进了ICU,病危通知书接了一张又一张。

潘明香第一次车祸后进ICU的时候,陈加林就把外卖员的工作辞了,专心照顾妻子。家里并不富裕,但妻子的状况堪忧,陈加林也不忍心增加儿子的生活负担,只有选择先辞职,挨过这段日子。

这一次医院解决了颈动脉海绵窦瘘的问题,潘明香救回了一命,但脑干受损,留下的症状更重了,右半身偏瘫,出现了生活不能自理,语言表达障碍,无法吞咽等一系列问题,11月再到紫金医院的时候,潘明香整个人都是不清醒的。

“我反复地和她说整个事故的经过,和她说以前家里发生的小事,还有儿子的工作、生活,让她不要担心,手机上看到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也一点点说给她听。”陈加林告诉记者,他是个不太爱说话的人,但是医生说要唤醒妻子,多和她交流是有好处的,于是她在给妻子做按摩的时候也说,擦脸擦身的时候也说,准备鼻饲食物的时候也说,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话痨”。

“喋喋不休”的努力渐渐有了回应,刚开始的时候潘明香的反应是微弱的,但后来给出的回应越来越强,过了一个多月意识才逐渐清醒,那已经临近过年了,“我和她说话,我知道她有意识了,她的眼里有光了。”陈加林说。

治疗师帮助潘明香康复训练

学拿勺子学了一个半月,但她的康复已经是“奇迹”

话痨丈夫的“碎碎念”,不是潘明香能清醒的全部因素。

“脑干损伤影响的功能非常多,患者的症状也很重。” 戚玉亮告诉记者,潘明香第二次入院后,院内也对她做了康复评估,当时她处于微小意识状态,离“植物人”其实只有一步之遥,评估结果恢复的可能性并不大,首先得进行促醒,否则难以进行其他语言、肢体功能的康复。针对意识障碍的促醒,南京紫金医院也制定了包括高压氧治疗和神经调控技术在内的促醒方案。

在促醒成功后,治疗师孙定东、杨美专随后“接手”了潘明香的康复训练。普通人能轻易做到的坐、站立、行走,对刚苏醒的潘明香来说都是奢望。康复训练是一点点“过关”,学穿衣服,学拿水杯,重新学习走路……一点点为将来的生活扫清障碍。“以学习拿勺子吃饭为例,普通患者可能学上一个多礼拜,但她用了将近一个半月,但这个康复速度,对她来说已经是奇迹。”杨美专说。

在陪着潘明香康复的过程中,陈加林每天的生活基本是围绕着妻子打转。除了陪伴妻子配合康复治疗,他还包揽了给妻子擦身、按摩、洗漱和做口腔护理等工作。每天早中晚康复师会来给潘明香按摩三次,每次半小时。陈加林觉得不够,于是康复师给她按摩的时候,他就在旁边学习手法,等结束了再给她做一遍;康复动作的要领,陈加林也都牢记在心上,成了“半个医生”。上午下午连轴训练,潘明香累了还会趴在陈加林怀里休息,对陈加林依赖得很,给医护都撒了一波“狗粮”。

“夫妻就是同甘苦,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她。现在,她在一点点好起来!”陈加林告诉记者,他们结婚28年,以前都是潘明香在照顾她,家里井井有条从来用不着他插手,“现在,要换我来照顾她了。”

提醒:

亲情陪护是植物人促醒中的那个“X”

“去年我们医院接收的患者在1500例左右。”南京紫金医院院长葛江平表示,和其他康复专科医院不太一样的是,南京紫金医院脑康复和神经康复是特色,所以接收的病人中大部分都是脑损伤的患者,尤其还有将近30%是植物人的状态。

葛江平告诉记者,南京紫金医院的特色高压氧治疗,每年治疗人次都是江苏省第一位的。近两年在意识促醒方面较为先进的经颅磁刺激也已经在紫金医院应用在临床,同时医院的高压氧舱内配备有呼吸机、心脑监护仪,无自主呼吸的患者也可以进入高压氧舱治疗,为患者又争取了一丝生机。

南京紫金医院从事了30多年的脑损伤治疗,对于植物人促醒,葛江平的建议是尽早治疗、选择科学的治疗路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亲情陪护的作用。“我们提出过‘科学治疗加X’的植物人促醒理论,其中的X,就是饮食、亲情陪护等因素。”葛江平表示,对于植物人状态的患者,医院通常会进行评估后制定治疗方案,给予三个月左右的治疗观察时间,看是否有起色。但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期限。“我们还曾经碰到过植物人状态的患者,3岁的儿子经常就趴在床边叫妈妈、给妈妈唱歌。这位妈妈昏迷了三年之久,最终被唤醒!”

实习生 孙雨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摄制 杨泽华

校对 苏云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