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演讲作品首次全面结集,从106篇演讲中读懂莫言
2020-08-07 19:00:16

7月,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了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演讲全编,该系列《莫言演讲全编》共含三册:《讲故事的人》《我们都是被偷换的孩子》《贫富与欲望》,全面收入莫言25年来的精彩演讲106篇,这也是莫言演讲作品首次大规模集结编选。

《讲故事的人》书名来自莫言在2012年领受诺贝尔文学奖的同名演讲,收入莫言自1999年至2018年的文学演讲33篇,特别是2012年他领受诺贝尔文学奖期间的演讲、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感言,以及2012年在复旦大学创意写作班上的演讲《想象的炮弹飞向何方》等;《我们都是被偷换的孩子》收入莫言1996年至2014年的文学演讲36篇。有在世界文学大家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有在中外文学和文化交流论坛上的演讲,还有在中外大学讲堂、图书馆或书展上的演讲;《贫富与欲望》收录了莫言自1999年至2019年的文学与文化演讲37篇,其中多数内容既包含文学、又超越文学,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

为了过上“一天三顿吃饺子的幸福生活”而写作

在《讲故事的人》中的多篇演讲里,莫言常常从自己的故乡——山东高密东北乡讲起他是如何走上文学道路的,他在高密农村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这片土地培育了他的文学创作灵感,更是他多数小说的创作素材来源。在《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财富》里,莫言讲述起年幼辍学的经历给予了他亲近自然和徜徉在幻想里的自由;在《福克纳大叔,你好吗》,莫言讲述了如何从福克纳的创作中得到启示,将高密东北乡变成自己的文学王国;在《我为什么写作》里,莫言坦承自己最初是为了过上“一天三顿吃饺子的幸福生活”而写作:“我是一个在饥饿和孤独中成长的人,我见多了人间的苦难和不公平,我的心中充满了对人类的同情和对不平等社会的愤怒,所以我只能写出这样的小说。当然,随着我的肚子渐渐吃饱,我的文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渐渐地知道,人即便每天吃三次饺子,也还是有痛苦,而这种精神上的痛苦,其程度并不亚于饥饿。表现这种精神上的痛苦,同样是一个作家的神圣的职责。”

正是这种对文学、对人、对生活的真诚,对故乡的热忱,使得莫言笔下的人物和故事具有了丰富而生动的内涵和打动人心的力量。

作家要触及人的灵魂,触及时代的病灶

莫言也曾多次谈起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他朴实而深刻的文学观:“站在人的立场”“把所有人当成人来写”“作为老百姓写作”“触及人的灵魂,触及时代的病灶”;而做到这一切的方法,是“用耳朵阅读”“贴着人来写”“借助想象力,赋予小说独特的气味”等等。莫言在《我的文学经验》《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等多篇演讲里细致而全面地和读者分享了他写作的经验和方法。

莫言的文学观也是建立在自己对自我、对社会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正是在这样对人的普遍而辩证的同情和悲悯、对自己的严厉审视下,他写出了关于计划生育问题的《蛙》,深刻剖析刽子手心理的《檀香刑》,关于农村改革过程中食品安全问题的《四十一炮》,关于腐败问题的《酒国》,经历过半个多世纪苦难的母亲的故事《丰乳肥臀》,还有执着的单干户蓝脸的故事的《生死疲劳》等等。这些人物的原型都来自莫言生活的故乡,但又鲜活而丰富,仿佛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普通人。借由这一个个人物的故事和他们的眼睛,莫言写出了近一个世纪中国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同时也是一个个人的历史。

在这三部演讲集里,莫言对自己的十一部长篇小说、一些中短篇小说的创作缘起,所要表达的思想,以及小说背后的故事也做了细致而深入浅出、趣味盎然的讲述。这些演讲可以和长篇小说形成极佳的对照阅读。藉由这些演讲,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莫言长篇小说的丰富内涵,以及莫言在创作生涯中不断寻找自己的声音,求新求变的过程。

“远离马尔克斯和福克纳两座灼热的高炉”

在这些演讲里,尤其是《我们都是被偷换的孩子》一书收入的篇目中,莫言集中和读者分享了自己通过阅读,从国内外文学大家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寻求共鸣,借鉴方法,并最终沉淀为自己的精神养料的经历。

莫言开始写作的时期正是外国文学被大量翻译引进的八十年代,莫言在多篇演讲中提到自己是如何从如饥似渴阅读外国文学,学习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到“远离马尔克斯和福克纳两座灼热的高炉”,从中国传统小说和民间文学中找到自己的声音过程。

而这种远离并不是将东西方文学传统对立起来,“被偷换的孩子”这个概念就来自莫言极为崇敬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同名小说,这个意象取自欧洲民间故事“戈布林的婴儿”,莫言以此来反思我们当代人是否还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也借此提出文学的功用之一是唤醒人们的纯净之心和勇气;《一个人的圣经》《让我受益匪浅的韩国小说》《试论文学创作中的九大关系》等演讲分享了莫言如何从阿摩司·奥兹、帕慕克、陀思妥耶夫斯基、布尔加科夫等外国文学大家的作品中感受到他们理解和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并深入讨论了文学与政治,与生活,与作家等之间的关系。此外,莫言从翻译角度出发的几篇演讲,则向读者展示了他的作品被译介、走向世界的过程,以及不同民族或国家的文学文化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交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