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500年前的文物会说话,苏小游带你实地探访南京“貔貅”
来源:江苏微旅游
2020-08-09 21:40:52

当晨辉穿透尘埃照耀在石刻上

南京城东栖霞,沉睡了千年的文物苏醒了

昂首挺胸、双翼翎毛、利爪毕现

威猛庄严是很多人对我的第一印象

有人称我为“辟邪”,也有人叫我“貔貅”

图/@Michelle

想看遍世界

从中山门到南京站再到南京南站

我化身南京城门的守护者

从南京烟到城市标志再到南大校徽

我成为南京城的文化代言

作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的身世对于很多人来说却是个谜

神话传说中的我

我本是上古神兽 ,担任天庭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不过我生性懒散,天天喜欢睡懒觉,玉皇大帝因此大发雷霆,罚我只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以招财聚宝为任,我的污点奈何成了众人追捧的焦点。

史学家眼中的我

梁思成先生眼中,我与佛教有一定的渊源。他在《中国雕塑史》一书中提到“在雕塑上,至第五世纪,已渐受佛教之浸融,然其来也渐。在此新旧思想交替之时,在政治历史上已入刘宋萧梁,而佛教尚未握人生大权之际,有少数雕刻遗物为学者所宜注意者。其大多数皆为陵墓上之石兽。多发现于南京附近。”

欧洲美术史家眼中,我是舶来品。南朝石刻现代研究的开创者,1925年喜龙仁(Osvald Sirén)在《五至十四世纪的中国雕刻》一书中,首次通过对有翼兽的系统研究,提出南朝石刻辟邪风格受到波斯、美索不达米亚的亚述帝国影响观点。

图/@lindanj的天涯

历史长河中的我

实际上我诞生于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时期,职责是守护萧梁王侯一级的贵族墓葬,以彰显墓主至高无上的权威。作为有翼兽,我的原型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铜器花纹中的有翼兽,甚至远到夏代铸的鼎像。据史书记载当时西域进贡的狮子深藏于宫禁之中,见到原型的人数有限,人们对猛兽的外形加以揣测,最终铸造了我的雏形。而我的大名《山海经》中有记载“貔貅,其身形如虎豹,其首尾似龙状,其色亦金亦玉,其肩长有一对羽翼却不能展,头生一角并后仰”。不过我的真实名字和外形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尚无准确定论。

现实生活中的我

目前我生活在南京栖霞区甘家巷一带,田野、公园、小学都有我的身影,作为来自南朝的客人,人们认为我守卫萧梁王侯有功,因此,将我保护起来。

当石刻艺术的底蕴与历史文化的精髓相碰撞,带来的是穿越千年梦回南朝的沉浸感。这个暑假,快带上孩子跟着小游开启奇妙的研学游之旅,一起来感受六朝古都的历史文化魅力吧!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石刻概论》《南朝陵墓雕刻渊源与传流研究》《山海经》

本期推荐:南朝石刻探古之旅

原价128元

优惠价98元

【费用包含】全程用车费用+导游讲解费用+活动组织费用

【预订须知】5人成团

本文来源:苏心游。

图片来源:@Michelle想看遍世界、@lindanj的天涯、@雪妈的豌豆、@金陵蚊子包。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