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但美国石油洛克菲勒的家族财富却传到了第6代,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公司在美国垄断将近一个世纪!除了石油之外,洛克菲勒家族还有保险、银行等金融产业!有句美国谚语:“一部洛克菲家族史等于半部美国史”。 李光斗/文
图源:视觉中国
过去的100年洛克菲勒被历史贴上了各种标签,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翁,是比尔盖茨心目中唯一的财富英雄,他还是全球富豪中捐款最多的人之一,但同时也甩不掉“极度吝啬”的帽子。他开创了美国的垄断时代,巅峰时期控制着美国超过90%的石油经济,在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期,“洛克菲勒”就是“美国财富和权力”的同义词。时至今日,他的整个家族仍在继续着超级财富神话。
从出身底层到富甲天下,在历史趋势的必然因素中,约翰.洛克菲勒的财富之路也遵循着成功的基本法则,他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即使把我的衣服脱光,扔到荒无人烟的沙漠中,只要有一个商队经过,我又会成为百万富翁。”
纵观洛克菲勒发家致富的历程,基本可以总结为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出茅庐积累商业经验;第二个阶段是靠发战争财,赚得个人第一桶金;第三个阶段是进入石油行业,创办标准石油公司;第四个阶段是形成世界级垄断,托拉斯。
洛克菲勒的商业经历中,蕴藏着什么样的财富密码?
1839年,约翰.洛克菲勒出生于美国小镇一个贫寒的家庭,为了贴补家用,16岁就开始打工。第一份工作是在贸易公司当小记账员,没过多久,这个职位的老员工就辞职了,小约翰就自然而然地担起整个公司的财富重任。因为人少事儿多,除了记账什么杂七杂八的工作他都要接触,工资还不高,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就是活多钱少离家远。但是他没有抱怨,干的工作多自然接触的人也就多,他还经常像个小大人一样代表公司出去跟别人谈生意,在这几年当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为日后经商打下基础。
还不到19岁,洛克菲勒就跟合伙人克拉克成立公司,开始经营农产品转售的生意。在第一次成立公司的时候,跟很多创业者一样,他也面临着资金的考验,因为克拉克找合伙人的一个要求是每人拿2000美元入股,洛克菲勒钱不够只好跟父亲借,父亲怎么说呢?说钱可以借,但是得写借条还得按时还利息。
后来在几次生意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也跟父亲借过钱,每次都是没几天钱就又被要回去了,实在扛不住了再给,过几天又要回去,折腾来折腾去让洛克菲勒非常郁闷,但是这样的经历,让他知道这就是商业世界残酷的法则。
所以洛克菲勒深知,成功最基本的要素就是遵从商业法则,而父亲奇葩的锻炼方式,让他一早就适应了这个法则。
洛克菲勒真正开始崛起是在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期间,大发战争财。
1861年,时任美国总统林肯发布征兵令,正当年的洛克菲勒本来是应该应征入伍,像其他青年一样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为什么他不但没有入伍反而大发横财呢?因为洛克菲勒说了,打仗流血的事儿还是让别人去干吧,咱们还是好好做生意。于是他就假装有病不上战场,实在装不下去了,干脆花300美元雇了个人替他去打仗,没过多久,那个人就在战场上牺牲了。
其实早在战争爆发之前,闻到火药味的洛克菲勒就借遍了所有能借的钱,大量囤粮食、囤物资,随着战争不断升级,粮食欠收,物价飞涨,洛克菲勒趁机狠狠赚了一笔。他还买了一张地图挂在办公室里,仗打到哪儿,他就把物资运到哪儿。
因为这件事情,他的朋友都跟他翻脸了,人们说他是逃兵,发国难财、不道德。但是洛克菲勒说,“战争是杀人的,而我做的商业是救人的。”
我们现在回首那段历史,很多名人、富豪都是在那个时期起家的,小说家马克.吐温、银行家摩根、钢铁大王卡耐基,他们都当了逃兵没有上战场,要么是躲了起来,要么是花钱雇别人代替自己,而他们则通过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约翰.洛克菲勒第三次商业上的飞跃是进入石油行业。那时候开采原油的人特别多,别人叫他也去挖油,但是他看到市场上的原油基本已经饱和了,因为那时候不管你是干什么,是大富豪也好,种地的农民也好,只要你能在一片土地上挖出油来,那就是你的油田了,财富就会像水一样流进来,所以很多人都像疯了一样到处挖油,这样一来,没多久油价都快接近白送了。
这时候洛克菲勒与克拉克共同投资4000美元,又拉了一个大学教授加入公司,这个教授有项技术,会提炼原油。虽然挖油已经没有空间了,但是炼油产业才刚起步,还算是一片空白,并且有一定的技术门槛,洛克菲勒果断买下当地最大的一个炼油厂,一天也仅能生产500桶煤油,但这已经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炼油厂了。他给厂子起了个新名,叫“标准石油”,从名字可见洛克菲勒的野心,不仅要炼油,还要建立标准,当然,他接手以后这家厂子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工厂,还在日后成为了世界商业史上最伟大的公司之一。
提炼出来的煤油就成为千家万户煤油灯里烧的煤油,在此之前,人们用来照明的是牛油和鲸鱼油,牛油一点就冒黑烟,鲸油实在太贵又很少,烧不起,煤油就不一样,又好用又便宜,可以说在电灯普遍应用之前,是洛克菲勒的炼油生意,给世界带来了持续的光明。
慢慢的,当炼油厂也越来越多的时候,光提高技术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炼油业开始进入你死我活的竞争战局。
这个时候,洛克菲勒也进入了他财富和人生晋级的第四阶段——托拉斯,也就是垄断。他开始跟别的公司谈判,让别人把一部分股份卖给他,并获得经营权,别人还持有一定的股份但是不用再操心经营了,坐等挣钱就行,当控制了越来越多的公司,标准石油就控制了市场,拥有了定价权。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想把公司卖了,怎么办?洛克菲勒开始采取各种手段,比如他先派一波人到油田去谈判,说要以超过市场价很多的高价收购原油,每天都会以现金收购15000桶石油。
消息一传开,本来生意都开始走下坡路的老板们,开始加大生产力度使劲开采原油,都准备趁机赚一笔。半个月以后,采购商是来了,但是价格已经不是原来说好的价格,直接给砍了一半,小老板们全都傻眼了,卖吧赔得太多,不卖吧过量开采市场一下子饱和也根本找不到下一个买家,本来就经济危机日子不好过,这下怎么办?最后只能连油田的经营权一起卖掉算了。
通过这样的办法,洛克菲勒用少量的资金就收购了大量的原油企业。这就跟已经沦为阶下囚的好莱坞大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一样。冯小刚曾经公开炮轰他是个大骗子,因为他也用类似的办法骗了不少中国电影人,看到一部还行的中国电影,就跟制片人谈北美发行版权,通常都是开高价,比如给你800万美金,先付20万定金,你去拍吧,别人一看哈维出这么高价格就不争了,但是等电影拍完了你去找他,他说,我不要了,你爱卖谁卖谁吧,这时候上哪儿找人去呢?哈维又说我要也可以,但是只能出100万。
洛克菲勒的这招也没少招骂,但他解释说,本来自己是要高价收购的,可是谁让那些油田老板贪心呢,要是他们不拼命生产、供过于求,何至于满大街都是原油,价格当然要另谈了,而他愿意低价收购,已经是在帮助那些企业逃离破产的厄运了。
为了全面打击竞争对手,洛克菲勒和当时的铁路大亨私下达成协议,保证所有载油的火车都装满“标准石油”,这样竞争对手的油生产出来以后就没有办法运出去,逼得他们不得不缴械投降,他还采取倾销、价格战等各种招数,极力打压对手。
曾经有一位女作家攻击洛克菲勒说,他用威胁的手段吞并别人的资产,最终是靠自己的冷酷和无情来实现了石油霸主的地位,简直就是一个强盗。
洛克菲勒鲜有的一反常态,大骂那个女作家是恶毒长舌妇,但是1分钟之内,他就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说:“尽管别人对我出言不逊,但是令我高兴的是我并没有对他们产生怨恨,我对他们只有可怜。”
到了1880年,全美出产的石油中有95%都是标准石油公司提炼了,这个名副其实称霸市场的独角兽,使洛克菲勒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亿万富翁,此时他的触角更是延伸到商业、法律、政治各个领域。
1899年,在洛克菲勒60岁的这一年,他的个人财产突破2亿美元,这一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95亿美元,当时的清政府一年收入才大约8000万两白银,洛克菲勒可谓富可敌国。
1903年,美国另一家日后成为最大的工业垄断组织之一的福特汽车公司成立,人类进入了全新的汽车时代,而作为它的能源基础——石油,则顺势站在了更大的风口之上。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掌控了美国九成以上石油市场的洛克菲勒,建立起完全属于自己的“石油王国”,又成为地球上第一个身价超过10亿美元的大富豪。
美国有反垄断法,不会任由一家私人企业发展成这样的规模,到了1911年的时候,美国政府就把标准石油公司拆成了37家地方性的小公司。但是按照商业逻辑,石油和它衍生出来的系列产品毕竟是标准品,被拆分之后它必然还是按照商业的模式继续发展,扩大以便降低成本,抵抗风险。
后来标准石油被拆分的若干公司,又分别发展成了现在的美孚石油、埃克森石油、雪佛龙石油,上个世纪90年代,埃克森和美孚又合并在一起,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
所以说就算不是洛克菲勒,也一定会有其他人垄断行业,如果没有政府干预,石油这个行业,最后也一定会走向垄断。
校对 丁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