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上午,《阅读南京路》新书发布式曁签售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作者乔争月女士一袭红裙,娓娓讲述上海南京路的建筑故事。“能够在今年的上海书展办这本书的发布会,我非常感恩。”乔争月说。这本书是在疫情期间创作完稿的。
早在2017年,乔争月便开展了南京路沿线历史建筑的调研工作。一年后,她更因陪伴来访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夫妇漫游外滩而深感南京路的魅力。
“早期上海的外国侨民说,外滩是一把弓,而南京路是一支箭,一路向西射向上海城市发展的地方。于是我便沿着这个方向出发,开始我的调研——探索之旅从外滩出发,沿着南京路一路向前,直到静安寺——整个过程让我仿佛穿梭于旧时光,骑着一匹百年前的赛马,奔跑在老上海的南京路上。”
为了更加全面的描写南京路,乔争月调研了很多老上海的英文报纸,“我发现里面有大量原汁原味的跟南京路历史建筑有关的报道,都是我100年前的同行写的,那么我这本书有一个创新,就是把这些原汁原味的报道直接引用给大家看。”
“不过,这本书也并非完全写历史。”乔争月表示,“从2007年至今,南京路经历了新一轮的城市更新,我便把这些最新鲜的事件也写进书中,共33个建筑故事,包括建筑地图。我很幸运地找到一篇1925年西洋人写的他乘着黄包车从外滩一直到西藏路沿路的发现。我书里写的南京路的历史是什么?它原来是一条乡间小路,西洋人的跑马场,因为地价升高,他把原来的跑马厂卖掉,一路向西迁。”
除了描绘建筑,乔争月还在书中介绍了一批中外著名建筑师。发布会上,乔争月也将这些建筑师的故事娓娓道来。“上海的建筑风貌是由中外建筑师共同打造的,所以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名字。比如上海音乐厅虽然是西洋建筑,但它却是由三个中国建筑师设计而成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