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喊“热死宝宝”了,看古人如何优雅吐槽夏天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8-21 14:37:06

“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千百年前的古人没有空调WiFi,他们面对炎炎夏日,又是如何消暑呢?他们把对夏天的“吐槽”,都写进诗里了。

来源:视觉中国

豪放派:

【唐代】李白  《夏日山中》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诗人忘情沉醉于“夏日山中”,悠悠然一种自乐自足的逍遥,无拘无束,旷达潇洒。而且,不怕蚊子,真英雄也。

休闲派:

【宋代】杨万里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来源:视觉中国


牢骚派:

【唐代】 杜甫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

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

这首诗写的是炎炎夏日作者不堪其苦的感受。不止在内容中有所体现,连写法上都满腹牢骚。

心静自然凉:

【唐代】白居易 《消 暑》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坐在庭院中,室没杂物,心无杂念,凉风自然生。这或许是消暑的最高境界——心静自然凉。

热得睡不着:

【唐代】 柳宗元 《夏夜苦热登西楼》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

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

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

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

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

莫辩亭毒意,仰诉璿与玑。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

此诗作于柳宗元贬谪永州时期,永州的酷热和作者的烦躁抱怨被用极度夸张的写法描写得历历如绘。在诗人的描绘中,夏天的夜晚同样很难熬。

唐宋时期真的有那么热?

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以冬季温度,作为气候变动的指标。可将中国历史大致划分为,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唐朝正处于中国的第三个温暖期。宋朝虽有大部分时间处于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寒冷期,有多个年份出现雪灾,但夏季也出现过极端高温天气。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