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的头条兵法(上)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8-21 14:44:29

有位女明星曾说,“我不嫁豪门,我就是豪门。”其实很多创业者都说不出这么霸气的话。有人创业是想要改变世界,有人创业的目的是赚更多钱,还有的人,目标就是嫁入豪门,被像BAT这样的巨头收购。

图源:视觉中国

马云在一次谈到硅谷的时候说,那里的创新性很好,但是很多人办公司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去创造价值,而是为了卖掉赚钱。

比如打造了支付工具“贝宝”(paypal)雏形的麦克斯·拉夫琴,就以把公司卖给互联网大厂为乐趣,上大学时就成功向微软兜售了两款自己开发的产品,他至今创办过20多家公司,不少都卖给了易贝、谷歌这样的大公司,获利离场,再去做下一家公司,被称为是“创业玩家”。

当然,选择不卖而是走IPO独立上市的路线,时间和风险成本都会更高。可能获得更高的盈利,也可能鸡飞蛋打,并因此背负巨额债务。小黄车ofo就没有熬到好消息到来那一天。

创业说到底是一次商业冒险,山高路远坑深。一个人选择创业,在寻找商机的同时也意味放弃四平八稳的生活。

最近又有一个人被媒体和大众热议,那就是字节跳动创始人,80后的张一鸣,他旗下最为人熟知的是今日头条、抖音,还有走出海外、大受欢迎的tiktok,也就是抖音的海外版。

张一鸣虽然才37岁,但他已经带领着庞大的头条系,已经走过了8年的创业历程。今年5月,在《财富》杂志发布的2020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中,张一鸣高居榜首。今日头条最新估值达到了1000亿美元。

跟其他创始人不太一样,张一鸣既没有强大背景、也没有耀眼学历,更没有传奇的个人故事,企业价值观还总是得不到社会广泛认同。搞技术出身的他看起来不善言辞、没有攻击性,就像一部机器一样靠着算法打天下。

只是冷冰冰的算法和人性之间难免产生冲撞,头条系也因此几经波折,遭遇版权纠纷、史上最严处罚、海外危机等等。有人说这是张一鸣人生中的三个至暗时刻。

今天我们就从他的创业历程,来看看这个有着一张娃娃脸的创业者,背后藏着怎样的野心,这个和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一样,尽量躲在公司后面,不为自己代言的老板,是如何创造了现象级的企业,又如何一路过关斩将,成就了不可忽视的标志性企业。

张一鸣祖上是客家人,他1983年出生在福建龙岩,中学毕业后考上南开大学软件专业。跟很多技术男一样,女朋友是靠给人家修电脑修来的,但是他很早就有一颗不甘寂寞的心,总想搞点事情,因为会修电脑、写代码,大学期间就靠帮同学攒电脑、接外包项目、给一些公司写的软件赚钱,2005年毕业之后,他就跟南开大学的同学一起开始创业,第一次创业不太幸运,一年后就搞不下去了,失败后也跟很多人的想法差不多,找个大公司去镀镀金。他凭实力进了微软,有人说能进微软不是很好吗?这可是很多人的理想。但是张一鸣觉得微软太轻松了,工作效率又低,活少钱多不是他的追求,于是选择离开。

别看他年轻又长得非常孩子气,在选择上却很果断,在思想和行动上总是快人一步。这或许跟他读了大量的名人传记有关,他喜欢读传记,他说,“人生只能过一遍,无法做审视,你身在其中。看传记有机会去审视,虽然是他人的人生,但你看的时候有代入感,可以看到人在巨大浪潮中的变化。”

也因为自己喜欢看各种杂七杂八的书,是重度信息获取者,张一鸣很早就感觉到信息的传递是影响非常大的事情,他认为,“信息已经在那儿,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和分发,其实产生的价值就很有限。”

有一次,张一鸣要订一张回家的火车票,那时候去火车站买票很难,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网上会有一张二手票出现。他就在中午吃饭时花了一个小时写了一个小程序。让网站机器定时自动去帮他搜,一有搜索结果就用短信通知他。在写完这个程序之后他就出门了,结果刚出门半小时不到就收到了短信提示,然后他就直接去取票了。他不用买黄牛票,也不用在电脑前一直呆着,这个小程序给他的启发非常大,当时张一鸣就想,当有符合他需要的信息出现时,应该告诉他,以后他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用科学算法发现信息,分发信息,做一家智慧互联网公司。

后来,他以技术合伙人的身份加盟了老乡的公司,也就是美团创始人王兴当初创办的网站“饭否”,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被称为中国版twitter。但是在2009年的时候,公司由于各种原因只得宣告关停。

这时候有一家创投公司,海纳亚洲向张一鸣伸出橄榄枝,支持他创办了垂直房产搜索引擎“久久房”。这些经历为张一鸣积累了组织信息、社交行为分析、搜索引擎等方面的经验。

而这还远远不能让张一鸣满足,2011年,他再次辞职,成立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并上线了今日头条应用,通过算法做内容推荐、分发。短短3个月时间,就吸纳了1000万用户,这背后的投资方依然是海纳亚洲。

当时的互联网巨头没有一个看得上内容平台,只有张一鸣瞄准了这一个市场。但是作为一个内容平台的创业者,公司一百多个员工里却没有一个做内容的,全是技术人员,连一个总编辑都没有。这让头条在日后暴了第一个大雷。

字节跳动的成立还算顺利,但是随着公司发展需要扩张融资的时候,张一鸣的短板一下子暴露无遗。

2013年张一鸣开始大量接触投资人,讲项目讲到快要失声,尽管当时已经作出了内涵段子这样比较成功的项目,还是四处碰壁,原因是大家都觉得他那张娃娃脸看起来不太靠得住,甚至有人暗示,张一鸣的气场不像能干成大事的企业家。

后来张一鸣见到了红杉资本的团队,告诉他们“把新闻、图片、故事聚集在一起,根据用户的兴趣推送给用户,这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团队的人告诉沈南鹏:这种创新在美国都没人做过,用户规模,市场前景这都无法用数字来衡量,这能行吗?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国内最大的几个互联网企业在国外都有自己对标的科技巨头,比如,阿里是中国的亚马逊,腾讯是中国的Facebook,百度是中国的谷歌,微博是中国的推特。但是今日头条不一样,靠推荐算法崛起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

后续红杉做了大量审慎的调查工作,探访了市面上今日头条的所有竞争对手,他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要做这个产品,新浪、搜狐、腾讯都要做,而字节跳动只是刚起步的一个小公司,机会实在不大。于是,沈南鹏否了这个案子。

但是,后来随着今日头条的飞速发展,沈南鹏及时改变了主意,在张一鸣之后的几轮融资中,不断加码。

张一鸣也很早就开始考虑怎么赚钱,这个跟很多创业者不一样,很多公司在创业的前几年考虑的都不是怎么盈利,而是怎么做用户增长,占领市场,所以前几年很多公司都是跑到美国去上市,因为那时候内地不盈利的公司是不能上市的。

今日头条在2013年日活还不到200万的时候,就在考虑盈利,那时候还在红杉的投资人曹毅告诉张一鸣说,你至少要日活1000万才能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广告业务。张一鸣很自信,说自己在做商业计划书的时候就做过一个模型预测,头条有机会在五年时间内把日活用户做到1亿。这不是盲目自信随口说的,而是根据新闻人群的市场规模,渗透率,以及自己所处的位置综合计算出来的。后来曹毅出来自己做风投公司的时候就投资了张一鸣。果然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头条日活破亿,比张一鸣计算的还提前了几个月。

文/李光斗(本文作者系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