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的下午茶|又美又飒的郑希怡:女艺人翻红很重要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8-25 21:53:09

编者按:这个夏天连续攀升热搜,不断给观众带来惊喜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即将迎来总决赛。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将逐一采访进入冠军候选团的14位姐姐们,在紫牛新闻《姐姐的下午茶》栏目揭秘她们的“内心戏”,欢迎一起来分享。

对话的首位姐姐是谁呢?“到了这个年纪还要去跟大家一起比较,还要被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人,去评审我自己。”就是一开播就以一番“大实话”惊到观众的郑希怡,也太有个性了吧。在节目里对宁静“欣赏”有加,结果宁静当队长没有选郑希怡,为此,宁静专门向郑希怡道歉,坦诚说出自己的考虑。

回顾其演艺生涯:1981年,郑希怡出生在上海。11岁,她随父母到香港生活,17岁参加新秀选拔赛被英皇相中,更作为TWINS组合的成员候选。然而,由于身高过高,郑希怡最终没有加入TWINS,而是走上了主打舞曲和唱跳的过程。舞台上的她总是十分卖力,还曾经四次获得了“新城劲爆跳舞歌曲”。

但郑希怡历经挫折。2012年,她参加好友应采儿的生日派对,却意外失足跌落在后山坡上,肺部直接被树枝贯穿,情况危急。也是在这一人生变故之后,她接受了化妆师男友的求婚,于2013年跨踏入婚姻殿堂,2015年生下了女儿。

此次通过节目重回大众视野,郑希怡仍旧气场十足。舞台上,她不仅唱跳俱佳,还表演了反手打碟、Rap等技能,圈了不少粉。不仅足够直接,面对其他姐姐的撒娇坦白回答“我不吃那一套”,也足够拼,在录制中途受伤后,不服输想打封闭重新站上舞台。当然,通过节目郑希怡也开拓了事业第二春,目前代言拿到手软,也有了更多工作机会。

挑战了自我,也做到了

问:你说这是出道以来做过最辛苦的节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希怡:第一,它时长是4个月,因为疫情的关系,回不了家,我就一直在长沙。所以,基本上我的精神方面是没有放过假的,就一直在训练,然后每天的训练强度也挺强的。也因为看了其他人也很拼,所以我们就不停地在加课,就比节目组预期的训练时间更长。然后精神方面,因为它是个比赛嘛,所以你会经历淘汰,你也会有比赛的压力。每次有人淘汰,我心里都特别难受,淘汰完之后还要选歌,那一轮我基本上都专注不了,因为情绪很低落。

问:参加比赛期间受伤了,当时心情怎么样?

郑希怡:我那个时候受伤了,其实是膝盖扭伤了,伤到韧带外面的一些组织,真的整个膝盖就直不了,完全跳不了舞,那个时候就很愧疚,反而我觉得伤是小事。因为在比赛前一天,就觉得对不起我的队员,就觉得挺愧疚的。之后也会担心下一个队长,如果她把我选到她的队里面,我究竟能在舞台上面完成什么?我是不是需要整个队都来迁就我?

问:觉得自己在这个舞台上的挑战和收获分别是什么?

郑希怡:在这里前前后后有六个舞台,大概有8、9次表演吧,真的都蛮不一样的。一开始觉得做自己比较擅长的,唱跳歌手的东西,但是在之后很想突破自己,去唱rap,在上面打碟、打鼓,我觉得真是挑战了自己,也做到了,我很满意这样的一个结果。我觉得人就是要在不断的挑战突破当中,就是越来越看到自己的无限可能,也会对自己越来越自信。

人生不止一个舞台乘风破浪,我不怕

问:你觉得,女性最需要做什么去摆脱年龄焦虑?

郑希怡:我在29岁的时候有焦虑过,我觉得30岁对女人来说是一个坎,那过了之后我觉得没什么,跟以前一样。女性其实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爱自己,活在当下,我觉得有这几样东西,你就不会在你各个年龄段去焦虑了。

问:有观众说,你就是名副其实的“乘风破浪的姐姐”,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郑希怡:我的人生之前确实经历了一些高低起伏,但每个人不都是一样吗?大家都是一直在接受一些考验,也就正是因为这些考验,当你跨过之后,你就觉得原来我可以,所以现在这些大风大浪,我觉得没那么容易击倒我,我都不怕了,我觉得我可以跨过去。我觉得人生不止在这一个舞台在乘风破浪,而且我不怕那些大风大浪。

问:你对“翻红”这个说法怎么看?

郑希怡:我觉得女艺人红很重要,只有红了你才更有商业价值,你只有红了,你才有更多的选择工作的权力。

保持身材,一生都要坚持

问:《法證先鋒4》里,你有许多健身房的戏份完成度非常高,保持身材的秘诀是什么?

郑希怡:尤其是生完女儿之后,我觉得身材太重要了,因为我试过胖到人生最顶端,所以之后就一直跟自己说,我做了妈妈之后要比以前更美、更健美,所以就一直在做运动。就打拳、去健身房呀,在自己家里也会做一些简单运动。所以,保持身材,我相信是我这一生都会坚持的事情。

问:和姐姐们相处了这么久,哪位姐姐跟给你的印象差别最大?

郑希怡:我觉得是静姐,静姐一开始觉得她应该挺难相处的,没想到现在她在我心目当中就是一个小女孩,很可爱。

问:你有句rap词是“我的普通话很Soso,我叫Yumiko”,你觉得你和杜华老师的普通话比,谁更好?

郑希怡:我的普通话真的很soso,你问我跟杜华老师的普通话谁比较好?我还敢说别人吗?我觉得我们各有风格,各有千秋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苏云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