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我要给妈妈幸福”!聋哑“准大学生”暑期帮妈妈卖鱼挣学费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8-26 15:15:13

这个暑期,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农贸市场门口,路过的居民经常看到一个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小伙子帮家人卸货、称重、卖鱼、算账、找钱,小伙子偶尔张开嘴巴,咿呀咿呀地说着什么,一旁一个中年女子笑着当“翻译”。很多人不知道,小伙子是聋哑人,今年考入郑州一所大学。家里经济条件困难,父亲去世,小伙子暑期帮妈妈卖鱼挣学费,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通讯员 李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记者采访了解到,聋哑小伙名叫徐东勇,21岁,今年考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徐东勇的弟弟叫徐伟,18岁,在聋哑学校读高中,兄弟俩都是聋哑人。

“这个孩子真懂事”、“这么热的天,我家孩子出个门都不愿意。你看人家,还帮妈妈卖鱼呢。”来菜场买菜的居民,纷纷向徐东勇投来赞许的目光。当得知东勇是个残疾人时,大家更佩服了。

帮妈妈干活

徐东勇的母亲石国翠告诉记者,他们家在江都区真武镇史家庄,两个儿子自小残疾,一直是她心里的痛。孩子渐渐长大了,在聋哑学校学习认真,回到家里也很懂事,这给了他们夫妇很大的安慰。谁也没有想到,去年4月,不幸再次降临了他们家。

“那天大早3点多钟,我和孩子的爸爸徐小山去河里捕鱼,没有想到发生了沉船事故。幸亏遇到了好心人,我被救上来了,孩子爸爸丢下我们走了,才48岁。”石国翠说,本来夫妻俩捕鱼、卖鱼,日子还算过得去。丈夫离去,家里的担子全压在了自己一个人的肩膀上。婆婆多年前去世,公公身体不好,虽然自己一直精心照顾,老人家去年还是离开了人世。两个儿子上学,自己起早贪黑拼命地干,只愿两个儿子能学到本领,将来能够自食其力,“孩子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自己吃再多苦,也要把他们养大。再说,大人不识字,孩子一定要有文化,将来用得上。也有人给我介绍对象,我不想找了,一个人一样生活,找个对象,万一对孩子不好怎么办?”

记者了解到,眼下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卖鱼。夏天卖龙虾,现在卖鲫鱼、泥鳅、鲶鱼、鲢鱼等。由于是贩来的鱼,利润小,每斤鱼也就挣个微薄的差价,生意做得十分辛苦。暑假期间,幸亏有东勇帮忙,减小了石国翠的劳累程度。

菜场小鱼贩

记者采访了解到,对于这个家庭一户多残的实际情况,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伸出了援助之手,除了每月享受残疾人补助金,残联还给予兄弟两人考学奖励;民政部门进行福彩助学,相关材料正在申报中;团市委的圆梦行动,也给予他们家物质上的帮助。目前,当地政府正在核实家庭收入和财产情况,为这个困难家庭申报低保。方方面面的大力帮助,给了石国翠和两个孩子很大的安慰,坚强的母子三人,也树立了战胜困难、迎接幸福生活的信心。

徐东勇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开口讲话,需要通过助听器才能听到别人讲什么。但细心的他,什么事情都清清楚楚。记者通过手写和石国翠的不时“翻译”,了解到这个暑假他的日常生活,了解到考取大学后他的心中所想。

写下的心得

26日上午,太阳炙烤下,徐东勇早已汗流浃背,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直往下滴,他却顾不上去擦。摊位上,他一会儿帮妈妈招呼顾客,鱼装袋、上称、找钱,一会儿用毛巾给妈妈擦擦头上的汗,递水给妈妈喝。徐东勇说,他从没觉得辛苦,就是心疼妈妈,想尽力帮助妈妈做点事,“每天卖鱼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希望能帮妈妈把每天拿的鱼卖完,尽量不剩下。因为这样,就能多挣点钱,就离我的开学学费目标更近了一步。”

最近生意不太好,一天经常只能挣几十块钱,好在菜场了解到他们家的特殊情况,在比较好的位置给他们准备了一个免费的临时摊位。由于沟通存在困难,徐东勇无法独立做生意,但只要有他在,石国翠就会轻松很多。每天7点不到,东勇就忙活起来,骑三轮车、搬东西、称重、算钱,每一件事,东勇都做得很好。看到妈妈的电动车在太阳下晒得滚烫,在妈妈快要骑之前,徐东勇总要拿湿毛巾将坐垫反复擦拭降温,让妈妈骑得舒服一点。

“我这个大儿子心细呢,学习用功,特别勤劳。暑假在家里,除了看书学习,什么都干。扫地、洗衣服、烧饭,我有时候忙,都是他给我送饭。我回家累了,他给我捶背、为我擦汗,人家养个姑娘也不一定做得到啊。我就算吃再多的苦,有这样的好儿子,也就不感到苦了。”石国翠骄傲地说,哥哥懂事,弟弟也向哥哥学,自己这两个儿子虽然是残疾人,但在自己眼里,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两样。


帮妈妈捶背

在徐东勇的心目中,石国翠是个伟大的妈妈、了不起的女人。他说,自己已经长大了,妈妈也变老了。时间很宝贵,自己必须多学本领、多帮妈妈分担,等自己毕业有了工作,一定尽最大的努力,让含辛茹苦的妈妈过上好日子,享受幸福的晚年。

“我的爱好是计算机,进入大学,学的专业也是计算机。今后我打算学好计算机,多学本领,以后可以力所能及地多做一些工作,设计电子文档、进行广告创意、计算机编程、设计软件等等。我想我一定能够靠自己,让妈妈做一个幸福的妈妈,同时也回报社会,帮助像曾经的我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徐东勇说。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